初中古代游记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3-07张伟
张伟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很大比例,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游记散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魅力,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如何深入挖掘游记散文素材中的审美要素,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美学体验就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借助古代游记散文教学契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分析借助初中语文古代游记散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游记散文;审美能力;培养路径
古代游记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属于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古代游记散文内容在中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这部分知识内容教学,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将审美意义探究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针对当前初中游记散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初中语文古代游记散文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一、促进游记散文审美方位的多样化
审美要素在游记散文中的蕴含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如山水美、哲学美、人格美、民俗美等,想要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审美方位的多元化,从多角度审视文章美感,提升审美的全面性。如《三峡》一文短小精悍,但是却展示出春夏秋冬、山水草木这样的全景图,将三峡风光展示在我们面前;《与朱元思书》也十分精巧,以生动、巧妙的笔触对富春江秋景进行了生动描绘;《小石潭记》也能够巧妙体现作者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志愿无法达成的愤懑之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哲理丰富,解释了深刻的人生道理。上述作品無一不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则能够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上起到积极作用。
二、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审美内涵
作品能够集中体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特色,尤其是针对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教师更要立足于时代背景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如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属于南北朝时期的作品[1],这一阶段的游记发展尚不成熟,“推崇自然”的思想意识影响下游记主要以山水美景的描写为主;这以后的北宋时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已经开始体现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特征,标志着游记发展的成熟。
三、引导学生欣赏山水之美
山水之美是游记中包含的最为基础和丰富的美感,通常情况下,游记都是记录作者旅途中的所闻所见,以自然风光为主,因此山水之美是游记散文中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审美对象。例如,《三峡》就是典型的代表,该文章中共有一百五十多字,尽管文字数量很少,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精短的文字内容感受到色彩斑斓和生机勃勃的三峡景观。包含四季变化和山水草木,全面体现了三峡的魅力;《答谢中书书》尽管从严格意义上属于山水小品,但是文章对江南风景的描写可谓字字珠玑,包括江南早晚的山水树石、鸟兽鱼虫;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最为出色的就是登顶日管峰之后俯瞰齐鲁大地的壮美景观[2],以山水云雪作为衬托,突出日出的绚烂多彩。
四、关注深刻的哲理美
游记散文中突出体现哲理美的高峰是在宋朝,受理学思潮影响,深刻的哲理美为游记散文增添了智慧之光。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蕴含深刻哲理,作者借褒禅山山洞的经历分享了其在治学上的一些看法和体验。首先,“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旨在说明观察体会和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即使是观察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只要是深刻思考也会有所得。其次作者提出了导致目标无法达成的三个因素,即缺乏“志”“力”“物”。最后进洞之前看见了 “花山”的碑,总结治学严谨的道理。除此之外,还有苏轼的《石钟山记》,内容和蕴含丰富哲理,苏轼为了弄清楚石钟山的名字由来,就和儿子苏辙夜访石钟山,想要验证前人说法的真实性,不仅发现了前人表述不清的具体缘由,还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对于真理获取的重要性,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哲理美感。
综上所述,古代游记散文在审美意义上是十分丰富的,在语言、意境上都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画面感。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需求,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渗透审美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游记散文资源的重要性,在审美教学上也体现不出优势,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初中语文古代游记散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尽管本研究观点和提出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希望上述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古代游记散文素材的作用发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海艳.普通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以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中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陈佳玮.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