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探讨
2018-03-07王医红
王医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的初中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成熟思想及综合素养较高的全面人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针对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由于初中生年龄、认知及性格等存在一定的特点,初中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及修养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在不断学习及成长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辨对错,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大程度上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均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及创新,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及教学效率较差等问题。且在进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习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教学及指导,加上现阶段学生生活环境及生活氛围的影响,使得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较差,不利于学生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发展,直接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途径尤为重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
1.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的责任意识进行挖掘,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本教材内容,从课本中搜寻相应的涵盖责任意识的教学内容,积极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树立责任意识,促使其养成责任意识的初步观念[1]。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我与集体共成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一教学内容中涵盖的责任意识相关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在学习集体意识的过程中认识到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规范自我行为,增强学生的一人行为影响整个班级的思想,使得学生共同为建设集体和谐环境做出努力,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及强化。
2.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性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固定及枯燥的教学模式及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的教学体验,大多数初中学生由于种种原而导致责任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集合各个层面的力量,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创造培养责任意识的途径及实践环境,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发展的意义[2]。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街道进行小广告及垃圾的清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身边事例的责任意识案例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及分析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及当前社会生活过程中或学生身边发展的实际案例展开生活案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接受及学习相应道理及道德理念的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如可将近期内发生的新闻事件“六旬老人地铁打年轻女子”的社会案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播放视频或讲解案例的方式告知学生事情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选择漠不关心还是挺身而出?从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的关于“责任意识”的相关新闻进行拓展学习,从中获得相应的体验及感受。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元素、采用多燕华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展开多元化、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创新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郁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网络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尝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6(24):105.
[2]沈瑛.为培养“责任担当”意识起好头:以浙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74-75.
[3]李朝文.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2(8):110.
由于初中生年龄、认知及性格等存在一定的特点,初中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及修养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在不断学习及成长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辨对错,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大程度上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均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及创新,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及教学效率较差等问题。且在进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习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教学及指导,加上现阶段学生生活环境及生活氛围的影响,使得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较差,不利于学生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发展,直接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途径尤为重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
1.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的责任意识进行挖掘,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本教材内容,从课本中搜寻相应的涵盖责任意识的教学内容,积极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树立责任意识,促使其养成责任意识的初步观念[1]。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我与集体共成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应针对这一教学内容中涵盖的责任意识相关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在学习集体意识的过程中认识到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规范自我行为,增强学生的一人行为影响整个班级的思想,使得学生共同为建设集体和谐环境做出努力,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及强化。
2.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性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固定及枯燥的教学模式及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的教学体验,大多数初中学生由于种种原而导致责任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集合各个层面的力量,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创造培养责任意识的途径及实践环境,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发展的意义[2]。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街道进行小广告及垃圾的清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身边事例的责任意识案例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及分析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及当前社会生活过程中或学生身边发展的实际案例展开生活案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接受及学习相应道理及道德理念的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如可将近期内发生的新闻事件“六旬老人地铁打年轻女子”的社会案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播放视频或讲解案例的方式告知学生事情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选择漠不关心还是挺身而出?从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的关于“责任意识”的相关新闻进行拓展学习,从中获得相应的体验及感受。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元素、采用多燕华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展开多元化、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创新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郁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网络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尝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6(24):105.
[2]沈瑛.为培养“责任担当”意识起好头:以浙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74-75.
[3]李朝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2(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