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

2018-03-07倪江情

科技资讯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心理健康

倪江情

摘 要:学前儿童是孩子重要的成长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逐渐得到初步的形成,对其后期的学习和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心理健康是重要的教育内容,需要对其教育进行特别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探析,希望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252-02

心理健康是人们精神意识培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视。在学前儿童成长时期,尽管儿童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也存在诸多的心理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学前儿童具有良好的心理发展状况,就需要正视学前儿童日常行为,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儿童学前时期,他们处于意识的培养其,其具有很强的学习可塑性,在这个阶段,他们也呈现出心理的不成熟情况,很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健康人格以及健康心理养成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做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逐渐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心理,这也是孩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也建立相关幼儿心理的研究机构和体系,但受到我国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影响,在进行学前儿童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对儿童心理与人格培养进行了忽视,并没有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重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进行教育方法的研究和丰富[1]。

2 学前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学前儿童的成长中,其还出现诸多的心理特征,对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产生了很大影响。学前儿童普遍存在好动情况,表现出注意力的不集中以及情绪的波动大等情况,并且他们的自我控制意识也比较差,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很容易导致其专心学习度不够,常出现注意力的涣散,由于自控意识比较差,往往表现出幼稚任性和易怒情绪,长期以来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学前儿童还存在一定的焦虑情况,他们会表现出自信的缺乏、意识敏感以及无端的哭闹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进而出害怕和惶恐不安的情绪,对一些没有发生的状况,会过分进行关注,进而导致情绪的焦燥。在学前儿童成长中,还存在一定人际关系的不良发生中,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直接就反映出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状况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保障,在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中,会出现和其他同伴攻击、排斥、猜疑和攀比等情况,这些行为都是其心理状况的直接体现,任其发展,就可以进一步导致儿童出现任性、霸道或者粗暴妄为等情况,甚至还出现一些不合群的心理问题[2]。

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3.1 借助故事或者动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着其鲜明的年龄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方法的改进和丰富。由于学前儿童对故事和动画形式具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况就可以借助故事或者动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比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具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素材,来将其融入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故事,就有效地对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通过对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述,对儿童心理以及思想意识就会起到引导培养的作用,从而促进他们心理朝着故事讲述的健康方向发展。另外,学前儿童对动画十分热衷,往往比较迷恋动画的观看,则就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来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進行引导教育,《西游记》《葫芦娃》《莫克和甜甜》等,这些动画作品都是讲述一种正能量的故事情节,在儿童进行这些动画观看后,可以引导他们对这些动画情节和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来了解其人物的内涵和魅力,这样就能够有效促进儿童正确价值观以及健康心理的发展[3]。

3.2 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具有好动、贪玩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乏味的情绪,想要实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一味地使用理论讲述的方式进行,可以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能够有效地调动儿童积极性,实现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比如,学前儿童比较喜欢好动,就可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在《4个好朋友》故事教育中,就可以让学前儿童分别进行小白兔、小黄狗、小公鸡以及小花猫等的扮演,并让他们对生活中日常礼貌用语进行一定的演示,他们通过礼貌用语的有效交流,不仅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教育的意义。另外,学前儿童十分喜爱游戏的方式,还可以将游戏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的形式来参与到游戏中,通过配合和交流来进行游戏的完成,从而促进学前儿童和谐相处环境的营造,这对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通过心理环境的构建来引导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手段,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他们心理环境进行构建来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他们并不是在一个固定的生活或者学习环境中持续成长,想要实现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就需要从人际文化的角度来进行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构建,不仅需要保障学前儿童具有良好舒适的实际成长环境,还要注重对他们心理环境的构建和维护。学前儿童心理年龄还比较小,他们需要具有安全性心理氛围,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引导教育的过程,他们的依赖性比较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伤害他们自尊或者意识的事,可以采取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其良好的自信心,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健康心理意识的形成,使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4]。

4 结语

综上所诉,学前儿童具有着其鲜明的年龄特点,其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情绪,对其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做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心理意识的形成,而想要实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根据学前儿童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丰富,这样也是实现高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嫄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析[J].学园,2014(25):170-171.

[2] 相燕.3~6岁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J].都市家教,2014(1):250.

[3] 游丹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113-114.

[4] 李佳宾.当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探析[J].速读,2015(1):61.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