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18-03-07樊林

科技资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培育价值观

樊林

摘 要:在新形势影响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因为教育不完善,导致大学生主导价值观出现缺失,而多元化价值体系与功利化价值判断标准也逐渐衍生。对此,高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基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注重社会实践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据此,本文主要对社会实践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社会实践 大学生 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228-02

1 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社会实践的作用

1.1 具象化作用

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浓缩与集中体现。因为具有非常强大的理论性与概括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上的难度明显增加,导致大学生无法直观掌控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而且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发展尚不健全,这就直接影响了价值观思想认同的构建。但是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把价值观的抽象思想内涵、价值取向等转化成具体行动,以此实现科学理论的具体化与生动化,能够具体认知并学习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价值观,继而为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帮助,为有序开展价值观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信念强化作用

所谓信念就是人们在既定认知基础上,对特定思想理论与理想产生的深信不疑且乐于身体力行的态度,是一种内心倾向,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即主体性与持续性,这些特点在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十分突出。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时,会从思想和心理上认可价值观。所以,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大学生可以很好地把价值观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深化对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与掌控,并渐渐主动把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价值观的科学合理性便会得以验证,从而直接加快大学生顺其自然把单纯认知转化成信念的进程。

1.3 辐射传播作用

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行业和各个角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参与社会实践,并受到社会实践的深刻影响。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仅是价值观的受教育者,也是宣传者和实践者。充分运用社会实践平台,使得价值观得到更广泛地传播与推广,扩大受众范围,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此理念更好地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帮助。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将实现由被动受教育者向自觉传播者的角色转变。然后通过大学生自我内化,先进的科学理论可以基于群众感兴趣的各种形式更好地体现出来,以缩短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深化人们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所以说,社会实践在价值观的辐射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社会实践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困境

2.1 环境复杂

第一,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社会矛盾与问题,如果教育工作者不针对大学生给予正确指导,很容易导致其在价值取向上产生疑惑,甚至逐渐偏离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我国外交不断多元化,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其中很多腐朽价值观与错误思潮也随之衍生,这些不良观念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大大削弱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第三,新媒体的更新发展,直接引发了信息传播深化改革,大量繁杂的信息逐渐呈现,而其中不乏各种不良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内化进程。在深化改革中,衍生的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为西方资本主体腐朽价值观与网络不良信息提供了目标,而新媒体的发展会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相互影响,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社会实践环境越来越复杂。

2.2 意愿和能力不强

首先,现代化大学生是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中成长的,其传播的信息具有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把其中包含的各种观点、思想、文化、价值观等信息及时传输给大学生。这就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且就内容而言,大学生从网络新媒体中既能够获取知识、思想,又能够享受其中存在的情绪情感。这种不需要社会时间便可以轻易获得所需信息的感受,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上严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过于注重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并未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社会实践上缺少热情和兴趣。最后,大部分大学生的物质条件相对较好,普遍存在较强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较高,心理承受能力却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抗挫折能力,这就使得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存在着一定的逃避心理。因为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力,所以社会实践锻炼严重不足,以此造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的不良局面,这些现象的存在都直接增加了高校想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难度。

2.3 社会实践活动自身不足

第一,社會实践活动太过形式化,不注重过程,过于重视结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周期缩水、过程流水作业、总结报告不完善,还有少数学生根本不参加社会实践。第二,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太单一,创新性明显不足。目前部分高校网站上学生工作栏目的新闻稿件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千篇一律,基本上就是走访社区、志愿者服务等等,并未切实结合专业特性与时代特性。第三,缺乏全员参与积极性。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受主观和客观等各种因素影响,依旧无法做到社会实践全员积极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时,高校一般会采取学院组织与挑选部分学生组队的方式,其中参与的成员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等,普通学生占据比例非常小。

3 社会实践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措施

3.1 教育目标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想状态与标准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越来越注重社会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人健康发展,且十分重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能力培养,直接进入了严重误区,导致应具备的对学生人格、生活等的积极关注,失去了价值观教育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现实矛盾越来越突出,明确要求德育教师通过理性姿态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目标设置进行重新审视,明确要求其在现实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创新。在我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状况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逐渐占据了核心位置,要求价值观教育目标必须遵循以人本为的价值物象,把太过理想化的宏观目标转向现实世界中去,以此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成长需求,把价值观目标设置与有效解决实践生活中的身心发展问题实现相互统一。另外,还应寻求价值观目标多元化、多主题化的途径,转变并升级优化传统集中单一决策模式。

3.2 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实际上和现实生活之间息息相关,根本无法将道德教育从现实生活事件中脱离出来。与实践生活相脱离,德育将会失去活力。就道德发展心理认知角度而言,个人的思想品德发生发展与生活实践也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切实联系实践,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心理变化,德育教育内容才能够被广泛接受。现代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需要以社会实践作为重要载体,基于实践角度,远离传统的说教,打破千篇一律的教条,从社会实践中与能够切身直观感受到的社会现实中找到价值观教育素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需要积极探索生活事件中的道德资源,创造具有生活氛围的道德环境,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3.3 教育方法

尽管灌输式教育的作用不能被全盘否定,但是一味灌输也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应避免灌输式教育方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相融合,所谓做就是实践、生活、体验。充分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探究与生活相贴近的道德教育新方式,即网络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或者综合性的方法。因此,价值观教育采取基于社会实践、以现实生活为载体的教育方法,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效果更为显著的教育成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价值观教育是三观教育的核心环节。而基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深刻理解与内化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将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我,找准自我定位。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具体化,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体悟真正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正楠.浅析社会实践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2):17-18.

[2] 舒蒙.社会实践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7,23(4):48-51.

[3] 信亞楠.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分析[J].商,2015(40):66-68.

[4] 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67-69.

[5] 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70.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