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2018-03-07郭志良

科技资讯 2018年28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中文系大学

郭志良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先辈们留下的文化瑰宝,理应在我国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只是将古代文学作为选修课程,甚至连大学语文都只是选修课程。有些大学的中文系受重视程度也较低,学生报考的比较少,古代文学人才也不够多,教学质量也比一些受重视专业相对较低。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古代文学的教学陷入困境。目前来说,我国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的教学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低、教学本末倒置、教师不够等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其形成原因和解决方式。

关键词:大学 中文系 古代文学 教学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168-02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理应在今天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这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然而现如今社会对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从20世纪开始,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我国文章写作也开始普遍使用白话。这样一来使得古代文学使用较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现如今受重视程度不够的结果。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中仍然开设古代文学课程,但是在教学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困难。

1 古代文学受重视程度低

1.1 古代文学受重视程度低的原因

我国古代文学受重视程度低主要是其自身特点导致的。我国古代文学一直以来具有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高度的审美价值。但是这种个性风貌和审美价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人来说,一般很难理解古代文学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有时候也很难理解到。与之相对于的白话文却能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就算是读书甚少的小学生同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白话文的意思。

现如今古代文学不受重视一部分是因为白话文的冲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基本都是白话文,除了课程要求和自身对古代文学兴趣浓厚以外很少有用到古代文学的地方。就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一样,古代文化不适用于现阶段的生活现状,所以即使不会将其淘汰也不会高度重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很好地使用古代文学。在我国目前的基本教育中,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就是数学和英语,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程基本荒废也不会对分数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基础教育开始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學习都较少。同时新课标对古代文学的要求并没有要求学会使用古代文学,大多数学生到了大学阶段都没有学会使用古代文学。在高等教育阶段能学会使用古代文学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

1.2 解决古代文学受重视程度低的可行性建议

国家可以倡导学习古代文学。学习古代文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在提高古代文学受重视程度的过程中,国家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首先,可以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增加古代文学所占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可以定时举办一系列的学习国学的活动,让国学在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增大,让人们有意识地多注意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1]。

学校可以加大古代文学的资源投入。在发扬古代文学的过程中,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上可以加大对古代文学课程安排的力度,同时,加大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资源投入。部分高校也可以增设古代文学专业,为古代专业的后续发展储蓄人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发扬和传承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瑰宝,应该受到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只要每个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对古代文学多重视一点点,古代文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无人问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古代文化,不管是多看一篇古文还是多背一首诗词都是对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扬。

2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本末倒置

目前我国大多数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都是中国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固然重要,但是不应该把这个作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核心。古代文学课程的核心应该应该是文学作品,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在学习文学作品的时候学习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写作心境、学习写作方式等。

2.1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本末倒置的原因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本末倒置主要是存在于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中。基础教育阶段古代文学的教学核心仍然是文学作品,一般不会将文学史作为课堂的重点内容。

高校将文学史作为课程核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古代文学作品相对来说比较无趣而且不好考核。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在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更愿意学习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赏析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

在课堂的讲解中,大多数教师也原因选择中国文学史这样相对容易讲解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学习大多数比较主观,教师讲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也相对不容易接受。但是对于中国文学史这类偏向于理论的知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会感到费力,只需要将从古至今各阶段的文学形式讲解出来就可以,不需要带有主观色彩[2]。

学生上课时更愿意学习中国文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上课时候哪些内容相对较为轻松就比较喜欢哪类的内容。中古文学史课堂上不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只需要听老师讲解即可,而在文学作品的课堂上,学生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相对于文学史课堂比较困难。因此,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学习中国文学史的相关内容。

2.2 解决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本末倒置可行性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将课程的重点从中国文学史转移到古代文学作品。在学校设置的教学大纲中,应该将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和考查的重点,而不是将中国文学史作为重点[3]。学校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错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学校在最后的课程考查中将文学作品作为考查的重点。在学生结课之后的课程考查中,学校应该将文学作品作为最后考试的重点内容,相应地减少文学史的分数比例。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将文学作品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不是一味选择更加轻松有趣的文学史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4]。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将文学作品作为课堂的重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内容都是由该堂课的教师决定。因此,教师对于解决课程本末倒置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因为文学史比较轻松比较吸引学生就将其作为课堂的重点讲解内容,教师应该明白对于古代文学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的重点从中国文学史转移到古代文学作品。

3 古代文学教学资源匮乏

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古代文学的人才太过于匮乏。现在很少有人愿意研究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在社会重视程度太低,研究古代文学很大程度上都不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因此,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研究古代文学。这样一来就导致大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够[5]。

3.1 古代文學教学资源匮乏的原因

首先,由于现阶段古代文学在社会上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研究古代文学。一个社会上重视程度太低的行业就意味着学成之后仍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对于大多数想要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同时,社会重视程度低也说明社会的需求量少,需求量少一般都会导致人才匮乏,进而造成大学古代文学师资力量匮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研究古代文学甚至会造成生存的困难。大多数家庭一般的人都不会选择研究古代文学,大家都比较愿意选择研究起来较为轻松又能收获到大量利益的学科,并不是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允许他们选择研究古代文学这类收益太少的学科。因此,大多数喜欢古代文学的人都会将其作为一种平时的兴趣爱好而不会过多地深入研究。

就大学教师来说,一般研究人文科学的教师会比自然科学的教师得到的利益相对较少。目前国家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大多数理科和工科的教师都能得到较为丰厚的工资和奖金等。相对来说,人文学科类的教师工资和奖金都比较少,大多数愿意做大学教师的人都是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领域,人文科学类的较少[6]。

3.2 解决古代文学教学资源匮乏的可行性措施

国家可以加大古代文学的教育投入。国家可以尽可能鼓励大量的优秀学子投入到为国家培养人才中来,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将人文学科类教师的薪资水平调整到更高,让他们在研究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学校也可以配合国家政策,调整人文学科教师的薪资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文学科学子加入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队伍中。

4 结语

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其自身独特的个性风貌和审美价值使其如今在社会上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导致了许多高校的古代文学教育都陷入困境,不仅教学资源匮乏,连生源也少之又少,生源质量也相对较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学校和国家的高度配合,从源头上解决古代文学的教学困境。古代文学的教学中也存在着本末倒置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将文学作品作为重点而非中国文学史。

参考文献

[1] 汪孔丰.民俗学视角下的古代文学教学刍议[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33(1):69-72,82.

[2] 葛恒刚.翻转课堂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2):147-154.

[3] 李建武.文学经典意识和现代型思想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7):91-97.

[4] 梁建蕊.民办本科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上),2017(11):55-57.

[5] 王小舒.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两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6(8):58-60.

[6] 于东新,张小侠.基于中国数字大学城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改实践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4(4):80-83,93.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中文系大学
中文系何为?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至善
黄振东作品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