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3-07喻华堂
喻华堂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14版)对初中政治学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做出了阐述,概括而言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政治立场正确、思想品德健康、思维能力良好的人才。而培育创新型人才,正是初中政治课的重要使命之一。接下来将着重阐述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模式,创造思维活跃的教学环境
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普遍而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更枉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想要通过政治教学来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积极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以“实现共同理想”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课时,切忌填鸭式地将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等概念灌输给学生,如此不仅显得单调枯燥,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也无法从学习中散发思维,拓宽视野,创新能力的培育便无从谈起。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导入课堂内容时,询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然后将理想做分类总结,如做科学家、医生、教师等,最后教师引出所有人的共同理想,本课的教学内容便呼之欲出。
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而且让学生开展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表达、总结和分析,并且将自己的、同学的理想与全中国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联系起来,创新思维由此得以拓展。
此外,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过去政治教师一般以政治课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因为应试能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创新能力,一些应试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许在创新能力上不逊于其他人。因此,教师要构建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二、增加课堂元素,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形成
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贯穿一整节课的时代已然过去,教师的教学设备与资源时至今日已经非常充分,为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政治教师要善用教学设备与资源,增加课堂元素,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课时,教师要跳出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抄到黑板上的陈旧模式,想方设法让这些内容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解释“富强”一词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如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成就,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这些年的变迁。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或图片后,谈谈自己对“富强”一词的理解,认为哪些事件可以体现我国正在实现“富强”。此时,不同的学生必然会各有所思,答案也不尽相同。在热烈讨论、主动思考和积极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汲取他人的思考成果,反思自己的结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新能力便逐渐得到锻炼。
除了采用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适当丰富形式,例如播放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相关电影、纪录片等,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
三、将“主体”交予学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长久以来,我国初中政治课堂的主角都是教师,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交还于学生,让学生担当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如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在课下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资料等方法,收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所需履行的义务等内容,并且将相关内容以图片、视频或者案例的形式,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做展示和分享,也可以针对这些分享做交流探讨和分析总结,还可以谈谈自己对这些权利和义务的看法等。
当学生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调查时,他们会主动地思考新的方式,尝试新的方法,例如将图片做成影集形式,利用软件剪辑视频等,同时他们也会了解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新闻热点、时事案例等,既开阔了视野,又更深入地理解了“公民的權利和义务”这一课题。这一系列的思维和实践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观念上、方法上双管齐下进行改变。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构建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初中政治课中发散思维,创新思考;丰富课堂元素,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到课堂中,交流探究,互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