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短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改探索
2018-03-07丁建东张彦
丁建东 张彦
摘要:指出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由于其学时短、涉及面广,讲授难度较大。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实施了全过程考核,实践表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短学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3-0305-02
1 引言
南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开设,自从2000年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以来,该课程经历了15年的发展。学校白该课程开设以来,就一直是48学时,相较而言属于短学时课程。但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繁多[1],不仅涉及需要记忆的原理、公式、图表,还包括需要理论推导和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2 课堂教学
由于课程学时少,教材以及所要教学的内容多,在教学中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弥补学时少的问题。在备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利用PPT、FLASH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借助录像和仿真等演示动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进行启发式互动教学。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争相回答问题。例如在高斯扩散模式的学习中,死记公式,往往效果很差。可以从正态分布函数、高数积分开始,逐步引导,在回忆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新知识。公式的推导不再枯燥,结论不再难记。
案例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讲到工程实践应用时,不再“纸上谈兵”,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如讲到除尘技术的应用时,就介绍参与的工程实例,结合图纸和实体图片,讲解设计思路,重点突出关键因素。学生看到教材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知识不再抽象,理论不再空洞。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主动去调研除尘、脱硫、脱硝等方面的工艺应用实例,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增进学生的工程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几届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在介绍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时,公式多,形式难记。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补充介绍容易理解的雨滴捕集颗粒物的效率推导[3],再由雨滴捕集效率推导至逆流,错流方式的效率计算,同学们掌握起来较顺利。同样在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效率的推导中可以使用,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 强化实践
实践教学培养环节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在课程设计环节为了更好地体现学习的独立性,采用一人一题的做法,通过多年实践,效果很好。一人一题的做法虽然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避免了部分学生的惰性,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能动性。结合短学时的情况,购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仿真软件,在课程设计环节,充实仿真实验,通过近五年的实践,学生反应良好。通过仿真模拟实验,使课堂所学理论直观起来,加深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使课本理论具体化。学校在这方面也下了大力气,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每次实习时,基地都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在实习中较多地讲解实际的工艺,以及在生产中的优缺点,对存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生产实习有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4 全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核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将考核方式由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模式改变为全程考核模式,由课堂出勤、课上回答、调研汇报、期末笔试等环节组成,贯穿了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课堂出勤考察不仅局限于课堂点名,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作业等形式进行。课题调研环节,要求学生调查相关除尘、脱硫、脱硝、VOCs脱除等应用案例及其发展趋势,这考查学生的文献查阅与阅读能力,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期末笔试形式还是继续保留,通过复习可以对课程知识有个回顾,对知识结构有个重整过程,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考核方式的改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课程基本知识,同时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对知识的获得感。
5 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位课程,在本专业的学习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实施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将继续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为服务地方提供高素质的环保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晓莉,郝瑞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3):68~70.
[2]张杨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9(3):82~85,95.
[3] Noel de Nevers.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M]. 2nd ed.Boston: McGraw- Hill Companies,2000.
[4]廖雷,王敦球,游少鸿,“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