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初探
2018-03-07杨丽红
杨丽红
摘 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堂语言、动手操作、成功体验这三大方面来谈谈对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育;课堂;互联网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是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七年级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课堂语言中激趣
教师讲授知识,既要通俗明白、严密准确,同时还应做到生动有趣,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在课堂气氛良好的时候是这样,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时更需要这样。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兴奋点多,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我们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和抽象,如果教师的语言太过平淡呆板,就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听起来会觉得很生硬,学生很难产生兴奋感,反而产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惰性情绪。学生便会分散注意力,去想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而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记得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发现学生经常弄错结果的符号,对于有负数参与的运算老是不理解,于是我就想出了一个方法:让学生把正数看作“自己人”,把负数看作“敌人”,规定两军相遇,“一个自己人和一个敌人同归于尽”,比如“-20+25=5”,就是20个敌人和25个自己人相遇,最后剩下5个自己人,所以等于5。打了这个比方后,学生觉得很有趣,而且很快就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还有我发现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过程中,碰到加上、减去、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往往忘了加上括号,比如本来是12×(-5),结果他写成了12×-5,我强调了很多次,但是学生还是经常犯错,于是我就改换成另一种说法:由于负数比较“小”,它就需要“括号兄弟”来保护,不然夹在中间时,没有了“括号兄弟”的保护,人家就会把它的符号看作减号,不把它当“负数”看。学生听了这种说法觉得很有趣,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个“括号兄弟”。
教师丰富有趣的语言,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和社会阅历,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力。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多观察社会。对一些名人名言,或那些风趣且有教育内涵的言语多听多记。一是模仿,二是储存积累适时地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在动手操作中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满足学生这种心灵深处的需要。而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给学生自由表现的一个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完“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后,我安排了一節活动课,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板、直尺、剪刀、胶水、彩笔等,自己设计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在画、量、剪……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纷纷要求上来展示自己设计的盒子。丰富多彩的图案、美好的情趣、飞扬的个性在学生的创作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课堂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并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
三、在成功体验中激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新教材安排了很多“思考”“归纳”的栏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这些栏目我都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由他们去归纳、小结,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问。容易的题目就给不举手的、基础又不是很好的学生机会,不一定都提问举手的学生,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并通过表扬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其实,学生的劳动成果一旦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他们会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千万不要吝啬那些表扬学生的言语,要知道老师的每一句赞扬的话、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上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微课,通过形式多样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李媛媛.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的三步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4).
[2]叶泉宏.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2).
[3]黄玉松.浅议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