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及策略
2018-03-07罗辉
罗辉
摘 要:21世纪需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现状观之,有不少中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学生厌学障碍、人际关系矛盾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说,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中学生因社会、家庭、经济、健康、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素质良莠不齐。他们主要表现为娇、懒、散、任性,他们厌恶学习,意志品质差,缺乏成才动机,缺乏勤奋刻苦精神,自觉性差,遇到一点困难就裹足不前,甚至颓废沉沦。在心理特点表现中,以下几个方面占较大比重。
一、缺乏关爱、意志消沉型
父母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不了解,对孩子的成长不过问、不在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的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缺乏关爱,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使学生性格扭曲,必然形成负面因素。这些因素使学生产生了无所谓的情绪,形成意志上的消沉,使他们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这样的学生各方面都屈居人下,也甘为人下,今后步入社会也是如此。
二、早熟早知、得道成仙型
此类学生受父母及亲朋好友、社会朋友的影响,显得早熟,十六七岁倒像是六七十岁,一副什么都看透的模样,对生活没有憧憬,没有未来。上学没有激情,提不起劲,上课疲惫、下课吃睡,他们把别人的经历和说法当作是自己的经历,没有热情,负面影响占据了整个身心,不愿意去奋斗,觉得太累太苦,有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味道。
三、网络迷恋、暴力倾向型
社会上一些人对中学生的偏见和歧视,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强烈逆反心理。他们对于暴力有种“先进”的理念,欣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打打杀杀,他们更迷恋将之付诸实践,认为做人要有势力,他们更向往社会、财力等各方面综合的优势。
四、狂妄自大型
这类学生听不进表扬,听不进批评,总认为自己是一时疏忽。他们自视高人一等,与人交往较少,意志力薄弱、感情脆弱,我行我素,从来不从自身查找原因,千错万错,都归于父母、老师、他人的错误,自己没有任何责任感,经不起挫折,有种“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感觉。
以上无论哪种,都无法成为今后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我们正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要求人们具备坚强的耐挫力、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高风险、强竞争的环境。
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而非智力的因素占70%,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由心理支配完成的,更需要新的一代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自尊自重的心理素质,不怕挫折,富有创造精神。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心理产生极大的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心理承受压力较其他行业来讲更为突出。针对中学生以上情况,在学校方面应加强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每一位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分析学生心理,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其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不断地调整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心态。
2.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师要使学生接受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基本的受挫培训教育,使学生达到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等要求。同时,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与操作性为一体,使学生最终达到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良好的状态。
其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发泄情绪较好的方法,例如,一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情绪转移,使其尽快忘却不快;三是用音乐、歌曲来调节情绪。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环境的形成
文明、优雅、舒适、和谐、明朗、健康、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感受学校与家庭的温暖,树立自信心,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极大的影响。
校园内绿草成茵,生机勃勃,书画长廊、名人名言、青春园地等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指导。教室里的光线、环境、温度、声音、气味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活动。
班主任要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读好书、读名著,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即使名著也要强加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吸取精华、剔除糟粕,通过辅导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班级公约、学习园地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宿舍见证着同学们的朝气与青春活力,记录着同学们的欢笑与泪水,宿舍的干净整洁无论是从卫生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都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4.举办各类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和训练
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的体育锻炼是缓解压力、释放心情的最好方式,使学生在新形势下进行德育活动,提高心理素质,做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
人才。
5.对不良心态给予及时有效的矫正
对不良心态进行有效防范,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理解。
在这期间,家长座谈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多变纯属自我意识的一种正常表现,使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保护自尊心等的正确方法。并且要理解、尊重孩子。在这一阶段,根据孩子成长特点,不可寄予极高的期望,如果压力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在心理教育方面,一些教师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及时给予有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教育学生时没有因人而异,使用了不当的教育手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部分学生产生叛逆、不愿意交流、拒绝沟通、自卑等心理,甚至失去上进心,甘为人后。暗示是一种提高学生自信的办法,多用肯定的语气或者多用肯定的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必要的时候,利用肢体语言,多用动作解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利用态度,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观点和态度,使用积极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在青春期的教育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能良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情,理智地接受文明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尊重异性,理智对待自己的情感,对大众文化传播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是与非、纯洁与淫秽、低级与高级、谬论与真理,具备基本的鉴赏水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未完全定型,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于中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問题,班主任必须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评价学生,切忌轻易给出不当的结论,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必要的障碍。班主任必须有创造的欲望和一定的创新成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保健常识,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在个性,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发现其可贵之处,要成为学生言行的导师和年长的朋友、知己,对学生真诚、平等、理解,并多做肯定的暗示,为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阳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 2011(21).
[2]仇雨宁,李西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J].青少年学刊,2015(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