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传接球中的实践分析

2018-03-07陈可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接球

陈可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各类新型教学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体育教学领域,阶梯式教学法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就阶梯式教学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初中篮球传接球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教职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法;初中篮球;传接球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近年来学界开展了大量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阶梯式教学法便属于这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而为了保证该教学方法能够较好服务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就阶梯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传接球中的实践展开具体

研究。

一、阶梯式教学法

阶梯式教学法能够通过教师统一教授内容实现模仿阶段的“学生教学生”,学生能在阶梯式教学法支持下同时担任学习者与授课者两种身份,体育教学由此就能够实现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更好传达,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契机,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指导。

二、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一)具体实践

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流程可以概括为:“教学目标导入→教学前分组→不同组相互辅导→教师巡回指导→师生评价”,因此本文将按照该流程对笔者的实践经历进行具体描述。

1.教学目标导入

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具体如下:(1)认知目标。全体学生掌握两种传球方式基本动作要领,尖子组学生更为深刻掌握。(2)技能目标。70%以上学生掌握具体技术动作,尖子组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技术动作且进行一定变化。(3)情感目标。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运动把控能力,引起基礎组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教学前分组

将学生细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尖子组,各组成员构成如下所示:(1)基础组。不了解篮球传球的学生。(2)提高组。能够进行基础篮球运动的学生。(3)尖子组。拥有熟练篮球运动经验的学生。其中,基础组的学生主要安排学习篮球基础知识与历史,并进行较为基础的篮球练习;提高组的学生安排进行篮球传球练习;尖子组学生安排进行实战比赛。

3.不同组相互辅导

这一阶段教学可具体分为相互辅导前和相互辅导,具体内容如下:(1)相互辅导前。教师应首先对不同组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导,对基础组学生采用引导方式引发其学习篮球兴趣,对提高组学生采用“刚柔并济”策略引发其篮球学习自信心,对尖子组学生则采取“自由发挥”策略以实现其实战过程中的优缺点总结。(2)相互辅导。尖子组学生在完成实战演练后引导提高组学生进行实战练习,而完成实战练习的提高组学生则负责指导基础组学生的基础传球技能,由此每一名学生的篮球传球技能均实现了明显提升。

4.教师巡回指导

在各小组相互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还需要引导尖子组、提高组的学生担任教师角色身份,由此学生就能够较好地体验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篮球传球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了保障。

5.师生评价

完成教学后,学生首先需要对自身的篮球传球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自评,教师则对各学生做出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由于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使用积极性、鼓励性评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均得到了较为有力的支持,这对于后续篮球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较为有力的支持。

(二)教学反思

上文中笔者以第三者身份对自身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实际经历进行了描述,结合这一描述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结合实际

为了保证阶梯式教学法最大化发挥效用,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只有从实际出发开展的体育教学,才能够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多方面发展需要实现高质量契合。

2.提前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阶梯式教学法的开展很容易遇到各类问题,如不同组学生拒绝相互辅导等,教师必须在具体教学开展前做好这类问题的应急预案,以此保证学生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较好掌握体育技能。

3.以学生为根本

学生属于阶梯式教学法开展的根本,而在篮球教学中这种根本性主要表现为篮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中,必须真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承受实际,只有做到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获得学习篮球的内部动机。总之,以阶梯式教学法带给学生新鲜事物是相关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由此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实现更好地激发。

综上所述,阶梯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初中篮球教学。而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的笔者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篮球传球练习实践,则直观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能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民.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20-121.

[2]郭秋生.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8):5-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传接球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浅析如何提高中学篮球运动员处理球的能力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教方法”视角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以“移动+篮球传接球练习方法(水平三)”单元为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浅谈中职学生足球传接球技术动作
小学足球传接球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
对小学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有效教学的探讨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构建差异性单元计划的思考
——以小学小篮球传接球单元计划构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