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英国文化特征
2018-03-07张懿维
张懿维
摘要:文化作为国家历史的载体,体现民族特征,彰显本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英国国家主流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由贵族阶级主导的,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发展而来的绅士精神合体。绅士精神不仅影响上流社会,对于平民百姓和英国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英国文化 骑士精神 贵族阶级 绅士精神 保守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89-03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是在该地区生活的人在祖祖辈辈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独属于这个国家的一些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标志之一。文化对于民族的意义很强大。从广义上可影响国家的政策和发展,从狭义上关联到社会群体中的个人特征,也将在相同环境下成长的人用文化连接起来。国家文化的形成体现在历史发展的脉络当中。英国的文化特征与其独属的地缘特征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相联系,首先是英国独特的地理条件,身处岛国与大陆隔绝;其次是英国堪称影响最广泛的英雄主义神话传说——亚瑟王及他的圆桌骑士团;然后英国最先进行了政治革命,创立了君主立宪制,而后又进行了工业革命等,种种因素延展为如今的英国文化,而已经形成的英国文化也对英国的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反哺作用,英国的文化与国家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英国文化产生的群体主体为两个部分,贵族和平民。英国的贵族最初是从西欧大陆上来的,他们带来了骑士精神,后来骑士阶级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涉逐渐变成了贵族,骑士精神也变成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崛起,绅士阶级就开始发展壮大。因为英国人普遍具有贵族崇拜的心理,在英国贵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普通的英国民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逐渐的,绅士精神与贵族精神包含的一些精神内涵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而是构成了英国人普遍的价值取向,成就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
一、上流社会
1.骑士精神——绅士的前身
骑士精神来源于骑士阶层,德国学者海固里希·布伦纳的观点认为,骑士阶级最初起源于8世纪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的改革。这次改革推行了采邑制,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则必须为君王服役,效忠于君主。而其使得中小封建主都要服兵役,他们自备马匹、装备精良,构成了新型的骑兵,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而之后几个世纪的技术革新以及战争的需要造就了骑士阶级,骑士阶级在11世纪到14世纪达到顶峰,又在17世纪前后在王权的加强、经济的发展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下逐渐走向衰亡。从英文“knight”一词的词源中可以看出原本是指在征服者威廉领导下的诺曼士兵使用风筝盾作战的战术,后来成为骑士作战训练的一种主要方式,逐渐演变成为骑士的意思。骑士既要有防御的战术,又要有进攻的思维,可进亦可退,一往无前。
骑士原本只是一种军事制度,骑士也就是骑兵。事实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骑士从单纯的兵种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1世纪前后,10世纪之前的骑士大多是凶蛮残暴的武夫,与现如今已形成的固有的骑士形象大相径庭。他们打家劫舍,手无寸铁的平民和神职人员是他们最常攻击的目标,随着11世纪之后罗马教会势力的逐渐强大,宗教势力对世俗的干预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骑士阶级也开始受到种种限制,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会对骑士授予仪式规范化,从而使得骑士的授予变得复杂化、神圣化。其次是教会发动了“休战运动”和“和平运动”。最后是教会开始对骑士的行为进行规范,提出骑士的八大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精神”。这样“骑士”一改原有的莽夫形象,成为勇猛善战的正面模范。在这一时期,在罗马教皇的推动下,欧洲大陆发起了十字军东征,英国也派兵出征,一代又一代的骑士为此前仆后继、奋不顾身,这一次战事充分说明了宗教对于骑士的影响,极大地体现了宗教与骑士精神的合一。骑士精神的代表,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也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最为著名的骑士兰斯洛特几乎是完美的骑士精神的化身。虽然他后来与王后桂妮维亚产生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导致圆桌骑士解散,但是他的传说后来发展并形成了骑士大多效忠、崇拜一些高贵优雅的贵族女子的“典雅爱情”,他们像兰斯洛特一样,用绝对纯洁、不加肉欲的爱对待这些贵妇人。兰斯洛特身上也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被誉为最纯洁的骑士,他的儿子正是寻找到并捧起了圣杯的高朗翰。至此,骑士已经不再是战士,而渐渐演变成绅士。13世纪前后,因为社会大环境也开始变得和平,西欧周边的国家纷纷皈依基督教会;教会对世俗的控制不断增强,“骑士原则和基督教原则相结合,使得骑士具有了一种超越自己利益的宗教意识”[1];加之“文艺复兴”的影响,骑士也渐渐离开战场,进入上流社会,学习贵族的礼仪以及诗歌、舞蹈、音乐等,骑士最终变成了绅士。
2.贵族精神
英语中的贵族“noble”原指早期的军事贵族,也就是封建君主分封的封臣。早期的贵族尚武精神浓厚,但是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精神逐渐演变为一种信仰和准则,“贵族精神的四大特点分别为骑士精神、强烈的自立精神和欲望,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知识文化的推崇”。[2]
英国的贵族阶级之所以能够获得人民的爱戴,能够护持国家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即贵族精神的责任感。贵族阶级崇尚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更多将自己放在“忠仆”的位置上,而贵族精神吸取其内涵之后则将自己放在了“主人”的位置上,所以他们有着身先士卒的勇气以及勇于担当的意识。
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为自己身为贵族而自豪的心理则是在英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看到。首先,英国的历朝历代的皇族全部都是贵族出身,国家的大事皇族也需要参考贵族阶级的意见,贵族在英国的地位相当的高,尤其在“光荣革命”之后,光荣革命的真实目的是使得“统治阶级自己可以完成‘自由,这个自由不需要民众,也不需要发动新的革命”。[3]在此之后,在保留君主的基础上,贵族逐渐掌握了核心的权利,但他们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在生产力发生跨越性进步后踏上变革的道路,积极参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数量巨大的“旧贵族”改变了传统以地租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方式,通过种种方式参与资本运作,成为“新贵族”,贵族阶级一直以来都走在变革的最前沿,故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英国贵族同时也具有保守的特质,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在条件的转化下往往会变成对于旧制度和旧秩序的保卫心理。由于贵族体制的根基就是土地,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时代过去之后,以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到来之际,贵族阶级如果不作出彻底的改变,那么贵族终将消亡,而贵族制度也终将因为不顺应社会前进的方向而被淘汰。endprint
3.英国人的标签——绅士精神
英国人以其最鲜明、最具有独特性和概括性的特征——英国人的绅士精神而闻名。绅士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标签,但凡一提到英国就会想到英国绅士,反之亦然。
绅士精神起源于17世纪中叶西欧上流社会的骑士精神。绅士的英语单词“gentleman”由法语词“gentilhomme”派生而来,12至13世纪出现在英语中;14世纪初,除了1500人被称为显贵外,其余的贵族都被称为绅士;15世纪开始,英国贵族阶层的垂直流动性加强,平民阶层通过努力也可以跻身贵族。[2]到18世纪,当工业革命的狂潮席卷了英国的大地之时,贵族阶级慢慢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英国文化崇拜贵族,亟待出现一种可以令人不论出身,只以某种行为准则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也正是在此时,绅士精神慢慢显露出了它的头角,逐渐摆脱了骑士精神的影子,脱去了传统中“主仆”关系的限制,将自己放在一个独立的“人”的位置上,形成了一套独属于绅士的精神内涵:言行举止要绝对理智;绅士应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造诣,深谙社交礼仪与待人之道,举止优雅谈吐不俗;对女性绝对尊重,哪怕对方仅仅是个小姑娘,也要以“lady”的礼遇对之;坚持公平合理的竞争原则;要做到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人们在住房、饮食、衣着等方面都避繁就简,以简洁为准,比如花哨繁复的服饰已不见踪影,代之以简洁统一的西装。[4]
这些典型的英国绅士在许多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都可见到,譬如写作背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其创作的真实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阶级和新贵族跻身绅士阶级状况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男主人公达西是一位标准的英伦绅士,他十分傲慢,几乎称得上是目中无人了,但是“傲慢使他比较注重道德……他常常因此變得慷慨豪爽、出手大方、殷勤好客、资助佃户、接济穷人”。达西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具备举止高雅、谈吐得体、尊重女性等优点。《傲慢与偏见》反映的是18世纪新兴的绅士阶级的崛起,他们由工商阶级开始积累了充足的资本,然后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跻身上流社会,或是娶一个贵族的小姐,或是通过种种方法挣得一个爵位。他们从工商业获利,又迫不及待地要与这个行业划清界限,他们开始在乡下买庄园,让自己的孩子受与贵族相同的教育。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最终成为真正的贵族绅士。
而电视剧《唐顿庄园》讲述的则是20世纪初,在绅士文化渐渐走向衰微的时候,英国绅士阶级在时代洪流面前的走向。《唐顿庄园》中身为代表绅士的是庄园的主人格兰瑟姆伯爵。他是一位严谨的典型英国绅士,重视自己的庄园,善待自己的仆人,疼爱自己的妻子女儿,同时也对国家有很强的责任感。他就像所有绅士一样重视自己的庄园,因为财政危机,他娶了美国大亨的女儿,不得不向蒸蒸日上的工商业低头。他的性格中带着英国绅士特有的固执,这种固执保守已经渐渐地不合时宜。他不愿意接受新的运行制度,在他的管理下庄园常常出现财政危机,直到大小姐玛丽接手了庄园这种状况才得到了改善。从格兰瑟姆伯爵的身上就能看到许多典型的英国绅士在面对外来的冲击时勇于进取的精神不足、过于墨守成规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绅士精神对于英国人的影响,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渐渐脱离了世界的中心。
二、平民百姓
1.因循守旧、注重传统、阶级意识浓厚
英国的普通百姓受英国传统文化和绅士阶级的影响,在对国家前进的方向上较为保守,不支持彻底的改变,较为偏向在尽可能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争取自由和权利,将变革的范围牢牢把控在可控制的限度内。究其原因,英国人受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的影响,非常尊重王室与贵族,有浓厚的阶级意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前进的过程,使得英国人在尊重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也充分保留了本国传统,选择了对国家最有利的“君主立宪制”,较为稳妥地完成了政治变革,为英国成为世界的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率先发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许多“新贵族”的积极推动以及向上流社会看齐的机制影响下,平民百姓逐渐开始以参与资本经济为荣,整个社会几乎是全民皆商,使得英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得多地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人的保守主义开始占了上风,逐渐失去了进取心,不愿进行彻底的改革,对于外来的新事物持有排斥的心理,加之两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国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英国逐渐脱离了世界的中心。
2.强调独立自主的“例外主义”
在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全民公投中,英国民众以519%的比例脱离欧盟,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造成的,英国是岛国,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有着天然的距离,英国人一直感觉自己是欧洲大陆的外者,难以融入欧盟。另一方面,英国人有着较重的“帝国情结”,他们始终以日不落帝国自居,且为之骄傲,与欧洲大陆各国有心理上的差距,“丘吉尔反对英国加入‘联邦化的欧洲时,曾将英欧关系定位为‘英国与欧洲的关系,而不是属于欧洲。”[5]所以英国最终还是退出了欧盟。
总而言之,英国人民族性格的核心从西欧大陆的骑士精神脱胎而来,后来通过结合英国国情加上当时整个欧洲受教会统治下的时代背景,逐渐融入于英国上流社会,成为贵族精神的一部分。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伴随着种种改革与冲突,英国的政治改革先于世界上所有国家,贵族阶级进行了自上而下的革命,保留了王室的同时也争取了自由与独立,因为顺应了当时的国情,所以充分地保存了国家的力量,能够有这样了不起的成就,无疑是与其文化息息相关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众多传统贵族也参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但也有许多平民百姓借此机会跻身上流社会,他们自工商阶级中崛起,积累了巨额财富,通过联姻、购买地产、给自己的子孙提供学习条件等方式实现了阶级的流动,由此诞生了绅士阶级。他们本身是平民,但与贵族接受相同的教育,故而他们也将平民与贵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英国的平民崇敬贵族,他们追随贵族阶级、绅士阶级开始经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也跟随上流社会开始变得逐渐自满自傲与固执保守,这种历史的倒退无疑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彻底退出世界中心舞台的罪魁祸首。一个国家的历史能够逐渐形成其独有的文化,而已经形成的文化也会左右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以史为鉴,不仅是英国,每一个国家都应当充分地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参考文献:
[1]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499.
[2]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82-366.
[3]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183.
[4]刘泽璠,英国绅士风度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8): 36.
[5]金玲.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J].国际问题研究,2016(4):24-36.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