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社会”教学实录

2018-03-07姚献丽

中国德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汉江公益活动

【教学目标】

1.体验服务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增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培育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观念。

2.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知道奉献社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意义与价值,掌握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的途径和方法,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1.了解本班学生参与本校“保护母亲河—汉江志愿环保小组”活动情况。

2.准备水质监测的相关资料或微视频,选择贴近学生的服务社会事例。

学生准备:

1.通过上网、向生物和化学老师请教、查阅图书等途径,了解如何进行水质监测。

2.收集本地道德模范事迹或收集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黄日华等人事迹,并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楷模。

【教学过程】

一、我了解,我思考

(PPT播放一组本校老师在街上参加志愿服务的图片:老师头戴小红帽,臂戴红袖章,袖章上“志愿者”字样清晰醒目。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活跃在大街小巷,为车辆整队、捡拾路上垃圾、做环保卫士、在人流量密集的交叉路口做文明劝导员等。)

师:图片上的这些志愿者你认识吗?他们正在为我市进行的一项什么活动尽力?在这个活动中你做了什么?

生:我认识,全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正在进行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生:我们班每周三的班会经常学习“创文”知识,我记住了许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襄阳市民“十要十不要”、市民文明公约、城市服务热线等。

生: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文”知识竞赛。

师: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验收年,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每个人也正亲历着、享受着“创文”成果:道路越来越通畅、街面越来越干净、市民越来越文明、城市越来越美好。这些成果得益于我们每一位市民的努力。“创文”活动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除了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外,也主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奉献自己,“小红帽”“红袖章”越来越多。创建我们的文明卫生城市,同学们除了学习相关知识、参加相关知识竞赛以外,还可以做哪些事呢?

二、我参与,我明理

师:你们的校友一直在从事一项活动(PPT出示本校学生监测汉江水质的照片)。汉江是襄阳人民的母亲河,我们被她滋润和哺育,保护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学校很早就在汉江河畔成立了“保护母亲河—汉江志愿环保小组”,由各年级学生自愿参加。他们的活动内容有三项:定期去河边清理垃圾、监测汉江水质、宣传汉江环保。我市“创文”以来,志愿小组增加了活动次数,他们每周都在开展活动,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过加入这个小组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你们准备好了吗?

步骤一:合作探究学知识

(PPT出示以下问题:

1.你知道怎样进行水质监测吗?

2.下周三“保护母亲河――汉江志愿环保小组”将要开展一次活动,假如你是志愿小组成员,请你尝试对这次活动进行策划。)

(学生五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小组选代表交流。)

生:我是环保小组的成员,水质监测是一项专业活动,比如采样点选择、采样时间、采样频率、水样分析等都有专业要求,我们一般都是在生物老师和化学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我们监测水质的目的是要为保护汉江提供数据和资料,所以水样采集比较频繁,但日期是固定的,一般是在周六或周日的清晨采集。去河边清理垃圾和汉江环保宣传相对简单一些,但一定要事先组织和安排好。

生:我们小组五个人还不知道怎么进行环保宣传,我们打算去河边清理垃圾。

生:我们小组想进行环保宣传,正在商量宣传内容。

步骤二:你辩我论明道理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当志愿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做志愿者活动吗?

生:当然有必要,我们会从中得到许多收获。

生:公益活动都是利用课外时间做的,会增加我们的负担。

师:看来同学们意见不太一致,我们来辩一辩。

(辩题:参加公益活动值得吗?

正方观点:公益活动对我们有益,我们应积极参加。

反方观点:公益活动意味着许多额外付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宜多参加。

规则:学生分为正反两大组,每一大组再分为几个四至五人小组。先分小组合作讨论,选出小组辩手,组成大组辩论团,代表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双方辩手辩论时,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友情补充发言。

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老师可针对这一观点提供近期在网上被广泛点赞的人和事,同时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网友点赞的原因。

事例:2017年7月26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六年级学生胡智博主动加入救灾队伍,成了最小的志愿者。从7月28日开始,小智博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门,傍晚6点回家,到了灾区服务点就默默干活,搬面、搬米、搬矿泉水、去重灾区铲污泥……虽然皮肤晒黑了,背心湿透了,小智博却从未有一声怨言,反而越干越起劲,最多的一天竟然背了70多袋面,300多箱矿泉水和200多箱方便面。他说:“我都毕业了,不是小孩子了,我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救灾虽然累,但感觉特别值得。”

网友评论: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少年强则国强!小小男子汉,真有担当!)

生(正方):我方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參加汉江环保小组,我们就要首先了解相关的水质监测知识和环保知识。这其中有些知识不仅对我们非常重要,而且还是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学习到的。在宣传环保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上的人交往越多,我们对社会了解得越多,经验和经历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就会越来越成熟。endprint

生(反方):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公益活动虽然能学到许多额外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我们现在也用不上,不学也行。公益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学习不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接下来就会影响就业、影响一生。我方认为公益活动不宜参加。

生(正方):等我们需要用时再学就晚了,会错失许多机会。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是社会的寄生虫,是要被鄙弃的人。

生(反方):为自己着想不高尚,但人活着必须为自己着想,不然活不下去。

生(正方):为自己着想没错,错在只为自己着想。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只享受而不付出的话,享受的成果从哪来呢?能让自己活着是基本能力,能为他人服务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师:说得很好,只要有这份服务和奉献的心意,并随时随地去做,我们的道德境界就会不断提高。

三、我践行,我成长

步骤一:情景反应

(PPT播放以下情景:

情景一:放学路上,走在你前面的人边走边吃零食,并随手扔下食物包装袋。

情景二:公交车上,你看见有人没有零钱投车票,而你正好有零钱或者有公交卡。

情景三:上学路上,你发现有一个没有井盖的下水道。

情景四:在你所住的小区里,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

情景五:有陌生人向你问路。)

师:本课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再想一想,假如遇到上述情景,你会怎么做?

生:对于情景一,我最起码会把食物包装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对于情景二,我可能会替别人投车票;对于情景三,我会拨打城市热线电话,我在“创文”知识里学过了,是12345;对于情景四,我会去我们小区里的老人家串门,陪他们聊聊天,以后见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我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师:老师想问你几个问题,情景一中为什么用“最起码”这个词呢?还有更好的做法吗?情景二中也有可能不会替别人投票。对于情景三、四、五,你过去是怎么做的呢?

生:情景一中,更好的做法是告诉这个乱扔垃圾的人要爱护环境,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但是我担心会跟别人发生冲突。情景二中我自己不会挣钱,父母的钱要珍惜。这些事情,我过去的反应一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现在我明白,我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应该只坐享其成,也应该主动回馈社会。

师:祝贺你进步了。对于情景一、二中的顾虑,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看法和办法?

师:请同学们对我们刚才的活动做归纳:通过本活动,我们明白了服务和奉献社会可以怎么做?

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师:我们可能只是额外拨打了一个电话、随手捡起了身边的垃圾、友好劝止了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只要是在社会秩序需要维护、公共设施需要爱护、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积极行动,尽自己所能做出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就是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服务和奉献社会要求做到的行为,也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就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我国鼓励公民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并于1994年成立志愿者协会。请大家牢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心怀爱心,伸出奉献之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步骤二:模范导行

(PPT出示一则消息:

2017年2月22日早上,雪后的山东济南普利街东头南侧,一名“黑脸”环卫工人在清除积雪和冰块,他的帽子、工作服上沾满了从机器里喷出的脏乎乎的泥水,而他清扫过的道路变得安全、干净。这一场景正好被路过的摄影记者拍下,然后瞬间传遍朋友圈,众多市民、网友都被“黑脸哥”感动。)

师:“黑脸哥”哪些地方感动了大家?他启示我们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过程中以及日后保持“创文”成果的过程中,我们最起码应做些什么?

生:他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了大家。

生:我们现在要全力以赴对待学习,做文明城市的小市民还要从细微之处规范言行。

师:请同学们归纳,通过这一案例,我们明白了服务和奉献社会应该怎么做?

生: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在服务和奉献社会。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师:爱岗敬业是奉献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要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果做到这些,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我奉献,我快乐

师:我已经和学校申请,下周三“保护母亲河—汉江志愿环保小组”公益活动就由我们班负责,现在我们就来对这件事情进行具体策划。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个活动作了一些安排,我们再按照下面这个图表对策划方案进行完善(见表1),大家相互合作完成策划方案。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认为,德育过程是一个需要学习者在实践的矛盾和冲突中进行探究和体验,并结合自身已有经验进行反复理解和消化,从而得以不断地感悟、领会和迁移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涉世不深,但他们已然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的一分子。对学生进行社会服务教育,更要将教学与学生生活、与当前时代、与复杂的社会进行无缝对接,让其感受到生活的节奏、触摸到时代的脉膊、倾听到社会的声音,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并学会主动担当。

1.明确与社会的联系

本设计在导入环节中,用老师的公益行动把学生带入本地区“创文”活动的社会背景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创文”的联系,认识到自己正在享受“创文”的成果。学生只有明白自己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个体,即使没有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也已经在充分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享用”是自己与社会必然存在的联系,他们才会乐意接纳社会、融入社会。“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告诉学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只做旁观者,我们也应参与其中。这些引导为学生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打下了思想基础。

2.清楚肩负的社会责任

参与社会必须要清楚社会责任。社会是复杂的,社会责任也有多个层面,具有多种可选择性。同时社会责任对学生而言是既崇高又遥远的。本设计不回避责任情景的复杂性,先巧妙运用学生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作榜样,选择本校学生长期坚持的社会公益活动,引领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拓展活动空间;再让学生得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辩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社会生活;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既给学生自主地表达、判断的空间,也注重鲜活事例的教育作用。通过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由基本要求到较高要求、由外围向中心、由具体到概括,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辨、对比、选择来逐步明晰责任的内容、承担责任的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3.增强参与社会的能力

“坐而论道”,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能知晓社会之暗流的深猛 ,只有“起而行之”才能领悟责任之山的高广。“起而行之”是责任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社会参与。本设计着眼于这一目标,既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去规划,更致力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规划、落实规划。学生在规划中锻炼了思维,在落实规划中检验了规划,捅开了存在于学生思想中那层阻隔他们与社会联系的窗户纸,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之路。这种活动既是模拟,也是实践操作。学生在其中用眼、张口、动手、费神,既积累了参与社会的经验,也增强了参与社会的能力,为“起而行之”积蓄力量。

【姚献丽,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教研室,教研员】

责任编辑︱赵 庭

读者热线:010-62027830

栏目投稿信箱:zgdy_diyixian@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汉江公益活动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千里之外
汉江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汉江石里的笔墨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