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

2018-03-07姚继红吕莉高东雁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药理学创新能力

姚继红+吕莉+高东雁

[摘要] 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十分重要。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于将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各种能力,尤其是具有临床思维的创新能力。此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创新能力;人文素质;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1(a)-0142-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ed person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ology, we focus on integ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abi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knowledge, but also improve various abilities especially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clinical think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talented persons with exquisite technology, noble medical ethics.

[Key words] Innovative ability; Humanistic quality; Pharmacology

創新能力是人类各种能力的其中一种能力的诠释或代称,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技能和新发明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完成能力。在医学教育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也普遍得到关注,已成为时代的标志和潮流。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我国古代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更多关注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当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临床思维和医学人文精神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1-3]。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主干性基础学科,是一门连接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医学生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药理教学中注入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4-6]。近年来,我们在药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多种教学方法如TBL、PBL、CBL等教学模式引入药理学的教学实践中,突出药理学在药物发展史、身边的大师、动物实验、临床案例等方面蕴藏的创新思维和人文情怀,多角度多方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7-9],总结如下。

1 提高对药理学教学中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1977年美国医学教育家乔治·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来,人文素养融入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与作用已日益显现,逐渐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的热点。临床医学中过度应用全面且昂贵的治疗虽然挽救了某些危重患者的生命,延缓了死亡的进程,但并不能根本解决健康问题。单纯无条件地依靠医疗技术来保护和延长生命是有欠缺的,脱离了患者去治疗疾病,可能导致医疗保健的畸形发展,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也说明了安慰、鼓励性的语言在医学服务中的重要性。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中国的中医也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在目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下,疾病不再是单纯的某一个器官和脏器的病变,不再是单纯的病理生理的改变,更多的还有患者在情绪上的疑惑、肯定和期盼。药理学是临床和医学基础之间的桥梁,也是一门基础知识所占比例较大,课时节奏快,难以瞬时消化的课程。单纯讲解式教学虽然能完成规定的大纲内容,但效果却很一般,学生常常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产生疲劳厌学。而对教学内容中的名称、药效等诸多内容往往在死记硬背过程中变成了单纯因果关系的学习,缺少形象生动的人文关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0-13]。在讲解“药”和“效”时,正是让医学生理解好医生在治疗和治愈关系间的人文素养,了解创新性治疗思维带来的效果。因此,要加强教师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将创新能力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其中的作用,正确认识人文关怀同样是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endprint

2 多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一门知识,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14]。药理学不同于纯粹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新药物和新知识不断出现,涉及范围广,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课堂中很难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在理论授课中采用LBL、TBL、CBL等教学模式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对药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实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建立和提高[9,15-16]。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将批判性思维定为全球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要求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渗透到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自编模拟临床病例,提出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题,进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大胆讨论,阐述个人观点,培养学生质疑、析疑和解疑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和文献检索获得信息,分析病例的共性和个性。同时在讨论治疗方案时,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如:要不要听取患者的意见并征得他们的同意;能否根据药物经济学为患者节省费用使患者看得起病;某些没有充分试验和科学证据的新疗法、新药物,可否在患者身上使用等;在临床常见疾病糖尿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是以治疗“疾病本身为目的”还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等,展开讨论。结合“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让学生去查阅文献,通过质疑、析疑和解疑的過程,讨论药物发现和治疗给人类带来的福音及危害,进一步引出抗生素滥用的社会问题,做好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效结合。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药理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药物发现史是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课

自然科学的发展蕴涵丰富的人文知识,对它的学习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使医学专业课更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挑选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药物,向同学介绍其发现的历史,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在故事中感受人文关怀的情感。如介绍胰岛素的发现,首先回顾了1型糖尿病无药可医患者高死亡率的历史。年轻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不谓权威,大胆提出实验假说,展现出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最终与同行科学家共同合作,使胰岛素从实验室进入临床,并摘取了医学研究的最高成就诺贝尔医学奖。这一节内容,把人文素质的培养、科研的启蒙、创新思维的建立及科研工作中求真务实、团队合作等因素融为一体。另外,如亚历山大·弗莱明对青霉素G的发现、杜马克对磺胺药的发现等药物发明史的介绍,均激发出医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而且,教师还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介绍本课题组和本学科在新药研究和探索上的工作。如结合如何进行药理学研究的选题;介绍近年我们在国际一流期刊所报道的新药研究上的重要发现等。总之,在药理学教学过程引入药物发明史[17-18],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具有临床思维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效果显著。

4 身边的大师是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案例

我国药理学界的不少大师,他们一生致力于药理学科研实践,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无私的高尚人格、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在我国药理学界留下了“南张(张昌绍)北张(张毅)”美誉的两位药理学名家,其生平事迹是医学生做人、做事业的一面旗帜。张毅教授为国家一级教授,曾任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是新中国药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他对科学的追求如醉如痴,在不断科研实践中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结果,开创了中草药药理及其化学成分研究之先河。在“文革”时期、地处遥远的贵州,但他总能把最新的科学进展掌握到手,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年轻人。在卧床不起、弥留之际,还对家人说“我还有5名研究生未毕业,还想编几本书,如果再给我1年时间,我就满意了”,并要求组织在他死后解剖遗体,将标本献给学校作教学、医疗和科学研究之用。另外,我们还推荐学生上网查阅大师的生平,如央视《客从何处来》介绍的有关药理学家“南张”张昌绍生平的感人片断,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最好案例。这些药理学前辈严谨勤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立德修身,淡泊名利的律己精神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有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人文素质的提高。

5 药理学实验和科研是培养科学思维、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的最好平台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整个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理学科研必不可少的部分[19],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青年教师主要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及我们的教学经历表明,学生面对实验动物的心理状态对他们在实验环节的收获至关重要。药理学实验对象是活生生的小动物,一些学生之前没接触过实验动物,对动物的抓拿、手术、采血等实验步骤,难免产生紧张恐惧,从而对整个药理学学科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放弃实验环节的锻炼。我们引导教师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做好心理的疏导,让学生真正理解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并教育学生对实验动物给予充分的尊重,遵循动物使用的伦理规范[20]。如在实验中根据动物的反应,给予适当的抚慰和照顾;动物实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疼痛折磨,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关怀。使学生建立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和善待生命的健康生命观。在实验课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进入临床后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最终目的,规范合理地用药。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在近年的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把其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生不但学习了药理知识,更提高了各种能力尤其是具有临床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医学人文素质,有利于培养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专门人才。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张飞.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模式探讨——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25-27.

[2] 王小燕,周克元.医学人文融通,培养创新人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76-77.

[3] 杜治政.守住医学的疆界[M].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09:223-224.

[4] 栾海云,孙雪华,姜文国,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7(6):84-85.

[5] 韦锦斌,林兴,王捷.高等医药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视阈下的药理学教学[J].高教论坛,2014(6):51-53.

[6] 林熙,肖飞,朱林燕,等.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 (6):28-30.

[7] 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8] 王丽,李华,林原,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6):142.

[9] 周俊俊,姚继红.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药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6B):81-83.

[10] 包亚男,丛欢,邹宇,等.微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报,2017(4):178-179.

[11] 刘雪萍,高思.研究性教学在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155-156.

[12] 张璇,刘卫东,席玥,等.翻转课堂与PBL教学结合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A1):391-392.

[13] 高东雁,姚继红,李卫平,等.有关《药理学教学》的哲学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2(18):140.

[14] 曾群.淺议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贯通和体现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3,34(2A):470-471.

[15] 秦大莲,叶云,熊玉霞,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2):247-249.

[16] 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5.

[17] 王志敏,李芳.诺贝尔医学奖相关内容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14):81-82.

[18] 张庆柱.运用药物发现史典故,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药理通讯,2007,(4):57-58.

[19] 蒋毅萍,李琳.引入科研思维,促进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7,(7):516-519.

[20] 林常清.从医学生的动物实验看生命伦理教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0):71-72.

(收稿日期:2017-09-21 本文编辑:綦晓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药理学创新能力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艺术药理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