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2018-03-07裴文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8期

裴文霞

摘要: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有着重大影响。他不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宣传者和正确的解释者,而且是积极的总结者和继承者,同时,还阐述了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正确地开展阶级斗争。

关键词:布哈林;新经济政策;阶级斗争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他是列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列宁的好帮手,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

自1921年3 月,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以来。在长时间中,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进行大量的思索和考察而且写了许多文章和演讲稿,在国内发表了许多的报道和发言,用本身的智慧和才识为苏联的未来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为新经济政策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不幸的是,布哈林和斯大林自新经济政策实行以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越走越远,两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从1928 年开始,他逐渐脱离党的领导核心,步入他政治生涯的低谷。黑色的1938 年,布哈林处死,家破人亡。他的许多成就从此不为人所知。 1988 年被平反后,他的一些理论成果才著称于世,并获得好评和肯定。认真分析布哈林的理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倡导者和正确的解释者

1921年3月,俄共( 布) 第十次代表大会宣布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9 年,在新经济政策实行的8年中。这段时间,布哈林都积极倡导和解释新经济政策,他热情高呼:“一个新的时代来到了。”

布哈林充分运用列宁的观点并根据苏联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以调整,使其能够真正适应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新经济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苏联的发展也事实上表明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布哈林认为余粮征集制严重冲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严重下降。余量征集制度与苏联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布哈林看来,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大工业,这也是搞活苏联经济唯一的出路,所以,要尽可能的把产品的数量提高上去。

二、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总结者和优秀的继承者

新经济政策实行以来,成果极度明显。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国度里,可否寻到社会主义经济和农民经济的联合点,将会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重大的意义深远政策。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完全是由于列宁重新认识和深入分析了不发达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后的成果。他的目的只是想要苏联摆脱过去那种不符合国情、不符合实际的做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符合其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布哈林为此还写了很多的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一政策,比如,《对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批判》、《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共产国际纲领草案的报告》等。他积极总结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并且严厉地批判的反动派,有效地推动了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

第一,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新经济政策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列宁认为,战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的国家是小生产国,而新经济政策恰恰是能够使社会主义经济和苏联的小生产经济结合起来。布哈林的观点和列宁的一样。在他看来,当时苏联的小生产者的利益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没有契合点。所以说找到这个契合点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而新经济政策就是这个点。而且他还提出了市场这个关键因素,要想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必须注意市场关系。

第二,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用迂回的方式来使苏联是由俄国小农占主要地位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布哈林在《到社会主义之路和工农联盟》这篇文章中,他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作了非常详细的深刻的总结。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力量,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经济做斗争的力量。在经济建设上,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而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会进一步的向前发展。

第三,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意义。1925年4月17日,这一天布哈林在莫斯科深刻论述了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深入分析了俄国的国情。他认为俄国已经经过了三个时期,分别是军事共产主义、地方流转中的自由贸易制度和新经济政策。他还认为新经济政策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生命力仍然很顽强,它将带领俄国不断向前发展。布哈林在他的演讲中深刻论述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俄国之前的经济因为政策的错误使得经济无法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可是现在可以了,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各种经济力量和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这里苏联已经提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思想。

第二,正是新经济政策让俄国的经济周转越来越开放,经济越来越发展。它充分利用租让制加强对外开放程度,并且不断吸收西方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外国资本,这对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新经济政策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农民、小生产者和资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他们私人积累,从而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发展,推动苏联整个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哈布林已经意识到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为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这与列宁的思想是一致的。

三、布哈林阐述了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正确地开展阶级斗争

截至1920年年底,苏联与外国的武装斗争逐渐结束,国内斗争也已结束,他再次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期间,由于苏联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所以国内的阶级斗争也开始转变,形式开始新的变化。列宁在这个新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认识也是慢慢不断得到加深,渐渐地有了一个相对完整、更为深刻的看法和理论,着重阐述了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其一,新经济政策条件下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列宁觉得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资本主义确实是不利的。但要看和誰相比,和社会主义相比确实不利,要和官僚主义比较的话,资本主义有利的一面就会很显著了。由于苏联小生产的特殊国情要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还必须借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新经济政策下发展的资本主义要辩证的看待它,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这一点不可否认。而且由于苏联特殊的国家情况,资本主义的是有利的和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其二,如何正确地对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新经济政策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仍然具有阶级斗争,而且斗争有时非常激烈。但是阶级斗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斗争的焦点已经由原来的军事政治领域慢慢转变为经济领域的斗争,而且从斗争的手段来说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原来的暴力斗争慢慢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运用“国营企业同资本主义企业”。列宁曾经说过这种经济竞争“是新经济政策的关键,并且我认为也是党的政策的全部实质。”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下的阶级斗争,基本上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endprint

首先,在布哈林看来,在新经济政策之下仍然还有阶级斗争,这是无法消除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有可能被激化。他曾经在《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建设时期》中提到过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重心集中在公开和尖锐的矛盾的时候,那么某一时间这个矛盾可能尖锐化是正常的规律。就算是在和平时期也是一样。

其次,在苏联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也要加以控制,使它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但是要想消灭资本主义必须用和平的方式反对采用暴力的方式。布哈林认为,当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获得国家政权之后,建立了属于这个阶级的专政政府,牢牢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以后,就要用“竞争、用经济斗争”的方式,而不是暴力的手段。国家的建设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经济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暴力的方式了,如果有必要我们仍然要采用暴力方式。

最后,布哈林认为想要消灭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就要对它们进行利用和改造,而不是利用暴力的方式强制将其消灭。布哈林看来,由于苏联当时特殊的国情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利用资产阶级,所以对待资产阶级应该用经济的手段与之竞争使资本主义经济渐渐地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直到完全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万不可用暴力的方式,不然会对苏联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但是,布哈林的观点被后来的斯大林简单地概括为“利用阶级斗争来消灭资本主义”这一说话并为此说他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完全没有说服力的。正是由于斯大林错误地歪解了布哈林的思想,使得新经济政策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果,严重影响到了苏联的经济。这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很大教训,对我们国家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根据事实,但也要还原历史。列宁和布哈林的很多观念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国伟大的国家主席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我国与苏联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苏联的很多政策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正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好的经验要学习,不利的经验要引以为戒。正是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有了现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布哈林文选:上册[M].东方出版社,1988.

[2]列宁选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布哈林文选:下册[M].东方出版社,1988.

[4]布哈林文选:中册[M].东方出版社,1988.

[5]哈林文选:上册[M].东方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