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彭年款包银镶玉紫砂壶

2018-03-07刘福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期
关键词:制壶紫砂壶紫砂

刘福天

紫砂壶起源于宋代,明代万历年之后,宜兴紫砂进入了其繁盛的时代。紫砂陶器在数百年的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今日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这个由日用陶器变为实用和陈设相结合的工艺品的演变,除了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与历代陶艺人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文人的参与,为紫砂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人参与紫砂制陶或托物言志或以壶养性,他们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紫砂壶形制的变化和装饰。

楊彭年,字二泉,号大鹏。生卒不详,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

杨彭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杨彭年继承、发扬了全手工制壶工艺。在众多的紫砂艺人中,陈曼生独独选择杨彭年,看中的是他的手工捏制砂壶制作工艺,他曾说:“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什么是“龚时遗法”?那就是手工捏制砂壶的传统工艺。因为“乾隆时期制壶多用模衔造,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耕砚田笔记》)也就是说:杨彭年继承、恢复了龚春、时大彬的全手工制壶技法,并且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巧夺天工。这一点,我们从传世的“曼生壶”的制作工艺可以得到验证。徐秀棠大师评论曼生匏瓜壶“制作工艺娴熟、精到,有珠圆玉润之感。”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振宇研究员评点曼生钿合壶:“直腹挺刮……轮廓分明,抚之温润如玉”这些都反映了曼生壶的制作者——杨彭年的工艺精制。

杨彭年的成就,实际上同著名书画家、诗人陈鸿寿密不可分。在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年,紫砂器因为经济回落、出口骤减的原因造成产量下降,而乾隆时期过于追求表面华丽的装饰也使紫砂器失去了原先的特殊美感。不管从哪个方面说,紫砂艺术需要调整艺术气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现在回眸这段转变期,可以看到,是文人陈鸿寿为紫砂器的重新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这便是将紫砂壶艺术同书画艺术相结合,呼吁一群文人雅士共同参与壶艺评鉴,鼓励、支持制壶高手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及吴月亭、朱石梅、瞿应绍等一批名士探索、制作新壶式,因此,人赞陈鸿寿“挽狂澜于既倒”。陈氏号曼生,因而他与杨彭年等人合作所制的壶称曼生壶,享有很高声誉。

杨彭年是紫砂艺人与文人全面合作的典范。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壶”,是艺人与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的结晶。从泥料的选定、壶款的设计到壶铭镌刻曼生及其幕客全面参与,彭年则要能准确领会曼生的设计意图,并具体把它从平面的图样制成壶样,且创新款式达数十种之多,足见彭年有较高的悟性。我们还能想象,彭年在制作中一定会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完善,所以曼生壶的创新造型也有彭年的功劳在内。还要指出的是杨彭年不但和陈曼生合作,还先后与乔重禧、蔡锡恭等文人合作,这些文人大都精通书画、鉴赏,为他们制壶,并得到首肯也说明彭年确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与朱坚合作。朱“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包是其首创”(《墨林今话》),彭年与其合作后,自己也能镶玉包锡壶。在故宫藏紫砂器中,就有一款:宜兴窑杨彭年款镶玉包锡包壶,底钤“杨彭年造”“彭年制”阳文印章,而未见“朱坚”的印款,或为杨彭年自制乎?

杨彭年在清中期,恢复了时大彬的手工制壶遗法,且与曼生等一大批文人合作,制作了一批造型新颖、题刻壶铭的文人壶,而他又能书善刻,多才多艺,和陈曼生等文人一起对紫砂的中兴、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陈曼生周围有一批研究、设计、玩赏和为紫砂题铭作画的艺术家,钱杜就是重要的一员。钱杜,字叔美,号松壶(松壶小隐)、壶公,工诗、能书善画,画梅花师法宋代赵孟坚,幽冷疏散,可与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罗聘媲美。钱杜与陈曼生友善,亦常为杨彭年等紫砂工艺家的作品题诗作画。今向您介绍的就是日本藏友所藏杨彭年款包银镶玉紫砂壶。

陈曼生曾评价“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反映了曼生壶的制作者——杨彭年的工艺精制。此壶体端正,紫砂胎包银,执、流、盖镶玉,故称三镶玉包银。非常别致。平盖立钮,壶盖与壶体扣合紧密无缝,整体形制端庄中显雅致,外壁包浆自然见古,壶身一面錾刻诗纹“幽情逸韵落人间”,一面錾刻花卉纹,尤显古韵十足,底款为篆书“杨彭年制”,书风古劲疏朗不俗。银包壶是清嘉道年间出现的创新品种,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考究,含紫砂制胎、包银工艺、玉器镶嵌等多种工艺,故能制作者寥寥,自嘉道以后此工艺渐渐失传,已不再见有制作。而此壶又做工复杂精良,刻绘流畅,功力深厚,品位高雅,属文人雅玩之佳器,实不可多得。

从文化思想角度来说,明代后期,思想冲击、百家争鸣,王阳明的心学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紫砂壶自然古朴、素淡清雅的品质恰与文人心境契合。明代的茶道具也在这股文人之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艺术品转化,更具有文化底蕴。

延至清代,茶具仍以紫砂壶最受欢迎,紫砂大家更是声名鹊起。紫砂壶一度成为皇家御用茶器之首,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壶艺发展到极致。

在明朝,进入皇宫的宜兴紫砂都是紫砂内胎,外胎雕漆或挂釉。清代更是将上釉、包漆、包银、镶玉、画珐琅彩、嵌螺钿加工等工艺运用于紫砂,壶体被装饰得金碧辉煌。其繁缛和华丽的彩绘已掩盖了紫砂的材质,破坏了紫砂壶的本来面目。

此时,应运而生的曼生壶,跳出乾隆后期流行的繁缛,过度追求技巧、追求精致的工艺,同时去除民间紫砂粗俗的做法,还原了紫砂朴素雅致、自然天趣的本质,一股文人之风扑面而来。陈曼生以其学识和对生活的体验,一改昔日紫砂创作烦琐、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在造型上通过合理运用几何元素,使其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于简洁明快中让曼生壶面目一新。

2014西泠秋拍首创曼生壶纪录,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成交价534.75万;2016年西泠印社秋拍,一把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以603.75万成交;到2017西泠春拍,一把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段泥粉紫泥百衲壶成交价高达1449万,三度刷新由西泠拍卖保持的曼生壶拍卖纪录,这件拍品的高价成交也在业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与轰动。

通过以往拍卖记录回望总结,我们发现紫砂专场的新增买家人数较往年有了较大提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以紫砂收藏圈为主要购买群体的买家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书画、文玩杂项等传统收藏门类的买家也逐渐加入到紫砂拍卖中来,据粗略统计,紫砂专场总成交额中,近一半来自购买力强劲的新买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紫砂专场是健康且具有可持续性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壶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乐在紫砂壶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读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