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阳导引在心脏康复的临床应用

2018-03-07李海霞李军李瑞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脏康复临床应用

李海霞+李军+李瑞杰

[摘要] 阳气在人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扶助阳气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导引就是符合动则生阳,喜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扶阳要药。心脏康复重视运动疗法,导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康复运动疗法,扶阳导引与其他体育锻炼不同,强调动静结合,注重天人合一,注重调身、调心、调息,导引注重调和阴阳,阳主阴从,包含心理疗法,其运动方式为修复阳气的圆运动,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的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优势。扶阳导引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的导引术,动作柔和缓慢,讲究身心结合。本文讲述扶阳导引在心脏康复中的具体应用及分期,文中介绍了常用导引术有立式八段锦、坐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其他导引术有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文中对每一种功法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每一种导引进行具体的心脏康复分期,为心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扶阳导引;心脏康复;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1(a)-0080-06

[Abstract] Yang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body, strengthening Yang is essential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Daoyin is the key medicine of strengthening Yang that accorded with moving produces Yang, happiness produces Yang and kindness produces Yang.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xercise therapy. As a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y, Daoyin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variety of forms. Daoyi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ports. Daoyin of strengthening Yang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pays attention to regulating body, heart and breath. Movement mode of Daoyin is that repairing the circle of Yang, balancing Yin and Yang.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prevention and adjuvant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t has advantag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s. Gymnastic qigong is a kind of Daoyin which combines with body movement, breathing and mental adjustment,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tensity. There are eight frequently-used gymnastic qigong: Baduanjin, six words, Tai Chi, MawangduiDaoyin, Wuqinxi, muscle-bone strengthening exercise, dance and Tai Chi sticketc. They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re suitable for acute stage, recovery period and consolidation phas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Gymnastic qigong is safe and suitable for clinic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it is conducive to patients with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Strengthening Yang guidanc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中醫和西医都强调心脏康复的运动疗法。西医是微观辩证,会根据病变不同,将运动处方具体到某块肌肉的运动;而中医是整体辨证,因此强调整体治疗。导引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体现,由导引发展创编而来的健身气功越来越多的走近我们的生活。中医把气功都叫做导引,气功一词以现代内涵正式使用是20世纪50年代,但当时一般认为对呼吸之气的调整是这一修炼形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后天气取得了冠名权。即成了气功。事实上,气功以古典哲学为思想指导,以调身调心调息共融为特征,以增强人体体质,开发人体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技能。就中医传统运动理论而言,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我们吃下去的药物、食物,只有吸收了才能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和四气五味导引人体的阳气,如果药物不能被吸收,药效不能发挥作用,而对于练气功的人来说扶阳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因为健身气功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因此能导引“阳气,助阳以行”。诚如华佗所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1]”endprint

1 中医导引术溯源

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是一种结合导气和形体拉伸的自我锻炼方法。内经的《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秦汉时期.导引术随着医学的进步有了发展。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中藏经》中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汉代医家对导引疗病的认识逐步加深,导引疗法的使用范围也愈益扩大。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形象。每个图象有简单的文字标出名目,体现了当时导引术式的多样性。既有徒手的导引,也有使用器械的导引,既有配合呼吸运动的导引.也有纯属肢体运动的导引,除个别蹲坐姿势,大部分为立式,国内推广的广播体操中的动作,在《导引图》中基本都能见到。图像的文字说明中多出提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导引术古已有之且风行数千年,根据文献考证,诸多名医都兼修气功。医圣张仲景就是精通导引的专家;华佗是五禽戏编创者之一;陶弘景著有《养性延命录》,在医学气功的研究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标志性人物是隋太医令巢元方,其发表的《诸病源候论》一书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以来最重要的中医著作。全书基本不涉及方药,相反,全书共载“养生方”或“导引法”289条,213种具体方法。可以说巢元方是集此前数千年医学气功成就之大成者。也是“医学气功学”最早的领路人[2]。

2 导引气功的分类

导引气功按练功体态分站功,坐功,卧功,行功;从形体动静分静功,动功,动静相兼;气功在历史上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医家、儒家、道家、佛家、武家等众多流派。医家气功更强调保健、延年[3]。

在过去很长时间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重点凸显的是“武术气功”,而鲜有介绍“医家功”。即便是描述气功治病的情境,一般也会把施功者的身份定为武林高手,让受众形成认知错觉。需要申明的是,本文所阐述健身的气功系指医家气功,也称为健身气功。

3 扶阳理论与健身气功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会消耗阳气,中医讲“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所以无论是体力,还是思虑都会损耗阳气,如果消耗过度,都会成为致病因素。因此扶助阳气至关重要。阳气在人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阴阳两者,缺一不可,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阳气的主导作用不容置疑,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阳者阴之根”“阳主而阴从”“阳统乎阴”,阳对于阴有化生、主导和统摄的作用。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4]”

导引,就是符合动则生阳,喜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扶阳要药。早运动、适度运动是提升身体阳气的好办法。而阳气的生发有助于心脉的鼓动,而使周身气血流通来达到心脏病患者康复的效果。动则生阳,是说运动能生发阳气。比如说,手足欠温时活动肢体就会使阳气达于四肢,感觉温暖。喜则生阳,善则生阳是指气功可以调摄精神,达到精神调和,心情愉悦,达到生阳的目的。

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1824-1911),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他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郑钦安的扶阳学派理论是立根于《周易》和《内经》,效法于《伤寒论》,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论特征,属于这个学派的现代著名医家有李可、卢崇汉和刘力红等人。目前这个学派的影响日益剧增,进而成为了引领中医学界发展方向的一面旗帜[5]。

創新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完善,心脏康复理论的创新也需要把根基牢牢地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之上,在中医理论框架之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未来的心脏康复发展,需要不断壮大心脏康复的行业规模,发展心脏康复的理论体系。有理由相信,心脏康复将为扶阳理论带来了新的机遇,扶阳理论也必将在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学科中大放异彩。而作为扶阳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导引,在心脏康复的兴起正是扶阳学说在心脏康复中运用的进一步完善。

4 导引术适合于心脏康复治疗的优势

4.1导引的作用:动以引阳,动则生阳

早运动、适度运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是提升身体阳气的好办法。喜则生阳,善则生阳是指气功可以调摄精神,达到精神调和,心情愉悦,达到生阳的目的。

4.2 导引注重动静结合,注重调身、调心、调息

生命虽然在与运动,但合理调节动与静,动养生和静养生相配合,是保护阳气、延长生命的关键。动与静是运动内容的和谐统一体,只强调生命在于运动,而忽视“生命在于静止”,则不是全面,辨证的摄生观。气功是动中练静的方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运动时要保持精神宁静、全神贯注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炼精化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强调三调,即调身、调心、调息。体现在内含松静,外示运动的锻炼过程。即在心息调和的基础上,再进行柔和而有规律的肢体活动。导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锻炼。其中,肢体运动包括肢体的伸屈、转动、俯仰、开合等,是有节奏,有规律的,可以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关节灵活和筋骨强健。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循环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的练习中,通过“三调”能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的平衡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使心率,心输出量和血压等得到适度的调整。此外,健身气功对改善人体末梢的血液循环十分有效。因此,习健身练气功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的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6]。endprint

4.3 导引注重天人合一

导引的思想上符合中医养生哲学理念,如其中对“气”的概念、“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等内容的阐述。同样,导引也重视“天人合一”,认为健身运动不能只着眼于于身体本身,更要把要把人的整个运动与整个宇宙运转联系在一起,把人放在大环境之中,让自身的练习与天地运动相契合。“天人合一”,练功时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导引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和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的身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引练习时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使机体功能运转不断贴合自然规律,“顺天地而生”。导引练习强调“心静”,将注意力从日常焦虑纠结的情绪中解放出来,避开七情对机体的影响。因此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状态。健身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7]。

4.4 导引注重调和阴阳,阳主阴从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作为基本理论。阴阳学说的阴阳平衡观念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周易》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强调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关系皆为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传统的养生理论强调顺应阴阳变化规律,调节阴阳平衡,以恢复机体原有的健康状态,作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因此,练功行气,首要要注重对阴阳平衡的调整,阴阳只有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才能按照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规律变化,这是练功者在练功时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掌握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得阴则生、阴得阳则长,阳主阴从的理论,才会在练“气”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机能状态,使练习达到良好的效果[8]。

4.5 导引包含心理疗法

导引包含心理疗法,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入静,其实就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调节锻炼。入静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抗各种思绪对注意力影响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逐渐降低各种情绪对心理的负面影响,这样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达到平衡心理,放松身心的效果。

《黄帝内经》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健康的真正标准必须是形神俱健。所以,在练习中,精神的松弛是形体松弛的基础和前提,而形松弛则是精神松弛的深入和发展。在习练过程中肢体松沉自然,身心放松,既有利于机体内气血的自然运行,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质的干扰,又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可以做到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气血通畅,从而增强体质,促进患者的康复。研究发现,健身气功能够增强情绪的稳定性,缓解情绪的紧张和舒解身心的压力。运用此种方式长期积极主动的锻炼,可帮助患者的精神情志得到调整,缓解精神紧张,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调身和调息可以使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这是从生理的角度来阐释健身气功调控情绪心理的作用机制[9]。

4.6 导引为修复阳气的圆运动

运,气之行而不息也。也就是说气机按一定的规律周流不息就是运。天地之气的上下交流是萬物存在生长的基础,也是寒温暑热交替出现的原因。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内部的气机运行不息也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气机运行如常与否直接关乎人体的健康,当气机停止运行,那么人也就不在了。

中医的阴阳五行,乃宇宙造化的大气圆运动的物质。生物皆是秉受大气的圆运动而生的,大气中有阴阳五行,故人身亦有阴阳五行,大气中阴阳五行是圆运动着的,故人身中阴阳五行,亦是圆运动着的,人身独得大气阴阳五行圆运动之圆。运动圆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以气功回复其圆为医理。

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亦是地球围绕太阳圆运动的时相节点。一日之中,太阳东升西落亦是一圆运动。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万物顺应年的圆运动规律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们顺应日的圆运动规律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体的圆运动若不能顺应大的圆运动规律即病。

健身气功在身体运动的基础上运行了体内的气机,因此,扶阳的效果更佳,因为气的运动本身就是阳气的运动,其实气功的过程就是气在人体的圆运动过程,扶阳效果显而易见。十二经络之气的巡行也是圆运动,方向为左升右降。其中阴经主降,阳经主升,阴经之升者,阴中有阳也,阳经之降者,阳中有阴也。导引分小周天和大周天,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脉的圆运动,大周天是十二经脉的圆运动。十二经就包含了五脏六腑的精气。当人体内十二经的精气汇入任督二脉,当任督二脉精气充盈之后,自然就会百病不生。从整个人体的气机来看,右为阴道,左为阳道,左升右降,人体为阴,阴中藏阳,升降运动,以阳为主,经气平和,则运动自圆。五运六气,十二经的升降,皆是此意[10]。

5 健身气功及适用于心脏康复的分期

5.1 常用健身气功

5.1.1 健身气功——八段锦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立式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在心脏康复中应用也最广泛,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对传统八段锦重新编创,并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

八段锦适合心脏康复分期:根据八段锦的运动量和动作特点,适合心脏康复中的1期和2期康复患者。

5.1.2 坐式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又名十二段锦,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式,所以称“坐式八段锦”。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咸丰年间,潘霨《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endprint

目前坐式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新功法之一,由北京体育大学承担研究任务。新编功法继承了原功法不同流派的精髓,加强了颈、肩、腰、腿部的运动,是一套按照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腰部、上肢、下肢、胸腹部顺序进行全身性锻炼的坐势功法,简单易学,安全可靠,适合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1期患者习练,具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坐式八段锦由十二段动作组成,动静结合。练习时呼吸、导引、意念相互配合,动作柔和、自然,顺畅,形神兼备。全套动作简单、明了,易学易练。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锻炼。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11-13]。

坐式八段锦适应于心脏康复分期:心脏康复1期、1.5期心脏康复等病情缓解的患者。

5.1.3 六字诀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心脑血管疾病。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谈到六字诀治病。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别与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的六种特定的吐气发声方法,进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平衡的作用,在众多气功中独具特色。

整套功法中既没有复杂的意念观想,也没有高强度、大幅度、超负荷的动作[14]。

六字诀适应于心脏康复分期:六字诀特别适用于心脏康复1期的患者,对于1.5期患者也适用,作为病情稍重的心脏康复患者,六字诀为首选功法。

5.1.4 太极拳 太极拳,是心脏康复功法里面唯一的武术,古代是用来御敌防身的,和平时期发挥了强身健体的重要功能。它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加入舞蹈养生动作,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位长期研究太极拳的研究人员说,“这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的许多领域,特别是中老年人是一种有益的干预手段”。研究表明,练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站姿和信心,控制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有研究发现,它可以改善纤维肌痛患者的肌肉疼痛、疲乏、抑郁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经常练习也可以改善慢性心衰、癌症患者的心情和生活质量。老年人可能会发现,打太极拳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保健学习、记忆等大脑功能。

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表的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郑重推荐太极拳,称太极拳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改善患者的心情及生活质量[15]。

太极拳适应于心脏康复分期:太极拳因为动作比较多,在有好的体力的同时还有要好的记忆力,适合心脏康复2.5期、3期心脏康复患者。

5.1.5 五禽戏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代气功导引图中,就有不少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这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与五禽戏有关的图文资料,说明它最早源自古代的导引术。华佗精心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经过象形取义、仿生超越的提炼,创编完成的五禽戏。

当前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2002年组织编创的健身气功五禽戏最具有代表性继承了传统五禽戏精华,融合了现代科学理念,博采各家之长,编创而成。科学简便,安全可靠,是广大群众理想的健身运动项目。

实验表明,五禽戏属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气息运行和意境转换,能有效地改善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健美体型,强身健体,锻炼负荷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五禽戏”动作缓慢,连绵不断,这种持续性的动力性肌肉运动既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肌收缩的力量,长期练习对心脏的泵血能力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习练“五禽戏”后的运动负荷试验显示,习练者在完成功率自行车运动时心率下降并且练习个月后,练功组男女受试者的安静状态和运动负荷试验后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下降。这进一步表明,“五禽戏”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着良好影响。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在机体自我调节功能中的核心地位,可凭借对植物性神经功能的作用,进而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

五禽戏适合心脏康复人群:五禽戏适合2期、3期康复人群。

5.1.6 易筋经 易筋經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目前发现流传至今最早的易筋经十二势版本,载于清代咸丰八年潘霨辑录的《内功图说》中。

本功法中的每一势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等,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广角度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改善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适合心脏康复分期:2.5期、3期心脏康复患者,易筋经虽然是古代著名功法,但因动作对于患者来讲相对难做,因此适合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

5.2 其他健身气功及适用于心脏康复的分期endprint

5.2.1马王堆导引术 马王堆导引术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悠久的健身方法。马王堆导引术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新功法之一,由上海体育学院依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归纳成三大系列三十二个动作。该套的主要特点;简单易学易练,医疗健身的针对性强。

马王堆导引术适合心脏康复分期:适合3期心脏康复患者。

5.2.2大舞 大舞产生在唐尧时期我国中原地带,距今约5000年。大舞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民气郁瘀,筋骨瑟缩不达。为了解决筋骨瑟缩不达的方法:以舞宣导,以通利关节。大舞适合心脏康复人群:心脏康复2期和3期康复

5.2.3 太极养生杖 太极养生杖取义“太极”之理念,继承传统持杖功法之精要,是一套以器械导引肢体运动并配合呼吸、意念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功法。

持杖练功,杖不仅引导着肢体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更大幅度地抻拉筋骨,而且还起到了按摩穴位、经络、脏腑的作用。这套功法既可成套练习,又可专门练习单式或多式组合。通过以杖引导肢体的运动,特别是手腕的卷旋、颈椎的屈伸和脊柱的旋转,得以舒筋调脉,促进全身气血流通,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健身、健美、健康的目的。太极养生杖适合心脏康复分期:适合3期心脏康复。

6 总结

心脏康复的治疗就是养阳气的过程,导引非常适合心脏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从气功的角度探索心脏康复模式是非常合理的,前段时间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郑重推荐太极拳。在不久之前哈佛医学院发表的文章,认为太极拳可以治疗冠心病,其强度相当于3.5~4.5met代谢当量。中医气功围绕人体意、气、形三个层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训练,包括“意与形”“意与气”“气与形”。其中,意与形的关系为“意动形随”,强调意识对技术动作的控制。中医运动疗法对于心脏病患者的康复,从未像西方运动康复理论那样,把人的精神、意识、呼吸等生命运动要素排斥在身体之外,而更体现了一种中医心脏康复理论中“整合”的思想。

古人强调运动强身,就是一方面运动要有节奏,“劳不使极”“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另一方面要把“动功”和“静功”结合起来进行,动中有静,静中求动。

中医运动疗法演练时,动作具有圆活柔顺、沉着稳定的运动特点和心意慢运、肢体缓随的行功节奏,充分体现了低强度长时间阈值下的运动特点,它可避免大强度运动后给人体生理带来的各种负效应,以及短时间剧烈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危险,有利于在节能的情况下均匀地提高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由于这种低强度的运动特点,极大地避免了临床心脏病患者在心脏运动康复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这种长时间阈值下的运动又使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强度得到保证,并使患者得到全身心的康复,是临床心脏康复中安全性和强度适宜性两者的共同体现[16]。

[参考文献]

[1] 李东红,高爽,张玮,等.“动则生阳”理论指导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313-315.

[2] 李玉环.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0:3.

[3] 魏宁.气功分类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1992(2):70-72,76.

[4] 傅文录.从人类对火的依赖溯扶阳理论渊源[J].河南中医,2011(1):25-27.

[5] 申斌.郑钦安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6] 黄雯,胡微.健身气功三调锻炼的身心境界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26):143-145.

[7] 任建坤,牛胜利.天人合一理论对养生导引法的探析[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2:4.

[8] 任传兴.气功与阴阳学说[J].中国气功,2000(4):22-24.

[9] 常德胜,魏胜敏.传统导引养生术对中老年人心理效应的实验研究[J].学术交流,2013(S1):63-64.

[10] 林明欣,朱章志,吕英,等.再探中医学“圆运动”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5):1516-1519.

[11] 程自银.站式八段锦与坐式八段锦的临床应用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210.

[12] 李亞红.锦绣生命秘诀——立式八段锦与坐式八段锦[J].中华养生保健,2001(7):28-30.

[13] 吳皓.适合体弱者的坐式八段锦[J].抗癌之窗,2010(3):51-53.

[14] 赵向丽.六字诀发展演变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15]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16]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7-09-03本文编辑:任 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脏康复临床应用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