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的保护
2018-03-07任玥
任玥
摘 要: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俄文老档”多数为19世纪至20世纪俄侨在哈尔滨期间发行的报纸,这部分珍贵的纸质藏品对研究俄侨历史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从馆藏“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的特点、纸质藏品损毁机理、馆藏“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的保护进行介绍,从而更好地保存这批历史遗迹。
关键词:俄文老档;损毁机理;保护
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俄侨历史类型的藏品是收藏有关俄侨的实物、文献、档案等,而这类馆藏大部分属于纸质藏品,其主要材质是由纸张或织物(丝、棉、麻等)所构成。在全国馆藏文物损毁统计中,馆藏纸质文物年损毁率为1.33%[1],损毁程度颇为严重。为了更好地做好馆藏“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的保护工作,结合“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的特点与纸质的特性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1 馆藏“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特点
1.1 具备一定价值。
俄侨纸质文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俄侨生活真实的写照,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俄文老档”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藏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展现了历史的质感。
1.2 近于现代,有一定的独特物品
俄侨纸质文物为当时俄侨这一特殊群体所使用物品,必然具备一些独特之处。这主要在于俄侨纸质文物的历史时期近于现代,而现存大部分俄侨纸质文物绝大多数是近代,尤其是19世纪末期间的文物,距今100多年的光景。而且,由于俄侨身处不同地域,因此在这一特定时期会出现一些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文物的特定物品。
2 纸质藏品损毁机理
2.1 纸质藏品的结构及性质
字画、书籍、文献、档案、期刊报纸等均属于纸质文物,它是由纸、书写的墨水、印刷的油墨、绘画的颜料以及粘合剂等材料[2][3]构成。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是纸质文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一种不溶于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样半纤维素、纤维素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一般在纸浆中含有11%左右的半纤维,这种含量的存在提高了纸张的机械强度。作为芳香族化合物的木质素,具有常温情况下不溶于稀酸和稀碱、不溶于水的特性。
2.2 纸质藏品变质的原因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是导致纸质文物变质的重要原因。纸张的自身成分和造纸中残留的有害成分构成了内在因素,而外部因素主要来源于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4]。
2.2.1 内在因素
纤维素水解:纤维素水解反应的结果是纤维素长链高分子被分解成若干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从而导致纤维素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由于结构的变化,使其形成氢键的机会减少,从而削弱了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从宏观的角度纸张的耐久性和强度下降。
纤维素氧化:羟基被氧化,导致在β-葡萄糖1、4位置的共价键易断裂,从而导致其聚合能力减弱,葡萄糖基氧化成新的羧基,生成乙醛酸、甘油酸、草酸等小分子。纸张变化为发黄、变脆,耐久性降低。
半纤维素的水解和氧化:由于半纤维素分子含有支链结构,聚合度小,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含有游离的羟基多,不易形成晶体。以上的结构决定了半纤维素具有良好吸湿性和润胀性。从化学反应角度来看,容易水解和氧化。
木质素氧化:纸张中木质素含量高的文物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分解成低分子化合物。其原因在于木质素分子中的苯丙烷上的活泼基团,反应能力极强。而且木质素分子中的黄褐色发色基团和新生成的发色基团,会发生有颜色的反应。
2.2.2 外在因素
温度的危害:高温的危害是由于温度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有害化学物质破坏性增强。从而促使了纸张的老化速度。低温的危害是纸张中游离水的氢键随着外界温度在0℃以下时,结合力减弱,从而纸张强度减弱。
湿度的危害:当外界的相对湿度增大时,由于纸张中纤维的相互交织状态,导致纸张吸收水分,从而会发生不利的化学反应,并且湿度的明显改变都会导致纸张的强度和耐久度改变。
光的危害:通过光降解、光辐射热、光氧化反应等方式,使物质内部的能级、能量发生变化,从而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也发生变化。
霉菌的危害:一是降解纸张的化学成分。霉菌代谢的胞外酶会使纸张中的高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进而被细胞直接吸收,彻底损坏了纸张中的结构;二是增加纸张酸度。乳酸、草酸、甲酸、丁酸、乙酸、柠檬酸等有的是霉菌在新陈代谢中生成的有机酸,从而增强了纸张的酸度;三是污染纸张。污染纸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色斑对文物中的字迹和图像等信息的破坏。色斑的产生源于霉菌的孢子本身有颜色和其他菌类分泌各种颜色的色素。
害虫的危害:害虫会导致完整的纸质文物上出现孔洞、缺角、污迹等。
有害气体的危害:如果文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酸性有害气体和氧化性有害气体会对纸质文物有所损害。
3 馆藏“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的保护
“俄文老档”纸质藏品种类繁多,主要有图书、报纸、照片、票据、信函等。收藏此类纸质藏品有五忌:一是忌污染;二是忌生霉;三是忌虫蛀;四是忌光照;五是忌潮湿。所以,为了能使“俄文老档”纸张藏品得到更好地保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3.1 温度、湿度控制
在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使小环境、微环境中的温湿度达到稳定是根本有效的措施。黑龙江省博物馆纸质文物的库房温湿度要求:冬天室内保持在12~18℃,夏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5%。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采用恒温恒湿柜子,使环境中的温湿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3.2 杀虫
采用涂抹酒精、二氯苯等化学药品除霉杀虫。利用这些物质的各自化学性质,发生相应反应,从而消除纸质文物的霉菌和害虫。对受潮发霉面积较大、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的纸质文物用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磷化氢等气体进行熏蒸消毒。还可使用芸香等草本植物,利用其特异香气对纸质文物进行轻度处理和预防性保护。
3.3 防光
纸质文物受光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文物得到更好地保护,尽量减少光对文物的破坏,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光源。窗户位置和窗户大小要适宜,不要东西方向开启窗户。采取遮阳措施,利用遮光窗帘等降低光线对文物的直接照射。要合理利用人工光源,在满足基本照明的前提下,采用无紫外线的光源,从而减少光线、辐射产生的热量对文物造成损伤。
4 旧纸张保护技术——丝网加固技术
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俄文老档”纸张藏品中,出现很多脆弱、残破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黑龙江省博物馆的文保工作者查阅参考了国内外各种方法。纵观诸多的保护方法,多采用托裱、浸渍、夹衬、加膜、喷涂的技术手段,这些护措施适用于不同对象、各有千秋。目前,黑龙江省博物馆采用丝网加固技术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
丝网加固即通过适宜的温度和压力,以聚乙烯醇丁醛做胶黏剂,将丝网与纸质粘接,从而达到加固目的。蚕茧经抽丝、纺织而成一定规格的单丝丝网,按照丝网—纸张—丝网的顺序排列,用热压熨烫的方法将丝网与纸张粘合在一起。丝网加固的优势在于其丝网的透明度高、重量轻、耐老化。尤其在双面文字的纸质文物中,不会影响文物中文字信息的识别、图像采集。而且丝网加固技术是一种循环可逆的方法,可以随时通过相应溶剂对丝网进行更换。
作为古老的文化载体,纸制品的老化、损坏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预防纸质文物老化、延长其壽命则成为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纸张保护技术方法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纸质藏品保护的各种技术还需深入探讨。因此加强传统技术的继承、改良,并与现代科学检测技术紧密结合,是纸质藏品保护的有效途径。而现代纸质藏品保护技术的发展,是提高纸质藏品保护效率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南京博物院.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技术支撑报告(纸质文物)[R].南京:南京博物院,2004.
[2]肖振棠,丁瑜.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
[3]侯刚建,赵军.浅析纸张的老化因素与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