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习过程 实施有效教学
2018-03-07姚冬梅
姚冬梅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一堂有效的语文学科好课的生成首先是有效。而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材的要求,更不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案,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去学习,而是以教材为例子,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表达;学会交流、合作、汲取、宽容;学会倾听、思考、置疑、辩论,从而淡化教师的分析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去感悟、发现,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激发兴趣的导入中读懂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门功课产生较大的兴趣,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创造性思维就活跃。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心理学家也都把兴趣比作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所以在每一节课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出示实物等,还可以用电教手段、背诵朗读、抢答等多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头脑中的那盏创造之灯。
二、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读懂学生
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应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爱。教学中教师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
在导学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后进生为突破口,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在授之以渔的学法指导中读懂学生
面对知识激增、日新月异的时代,试图拥有所有的知识已经不可能,怎样获得知识包括怎样选择知识,无疑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这个形势,转变传统的“学会”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从而利用这些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只要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了怎样学习,将来长大成人之后,就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四、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读懂学生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也应该是最有利于教师读懂学生的地方。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完成,学生究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都需要随时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是否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学习。主动检查学生的理解不仅需要知道学生已有知识是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是干扰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也需要知道学生新知识的掌握范围与水平。同时,教师需要获得所有学生的理解情况而不是其中的几个。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把握提问的技巧、关注学生的质疑、反馈学生的问答:
课堂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再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保护其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要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動脑、动口、动手的“天堂”。
五、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中读懂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认清自己“主导”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而要将讲授变为启发,讲在学生需要点拨之时,适时地打开学生的心扉,触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启发诱导的前提是:
1.读懂学生的精彩
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不同的解法、独特的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课堂。
2.读懂学生的疑难
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思维的受阻情况,错误的解答等,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背影》)。
3.读懂学生的情绪变化
从课堂教学时观察学生表情上,听懂的学生,表情喜悦,听不懂的学生,一脸迷茫,听懂的学生活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懂的学生默默不语(《新疆送教》)。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从基于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来把握一堂有效的语文学科好课的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其现实的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教师进修学校(11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