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化教学研究
2018-03-07赵凯峰
赵凯峰
新教育倡导学生能用流利、正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现阶段各级学校都比较重视朗读教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而朗诵正是学习语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能够将文章的书面语转为自己的语言,进而提高自己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朗读教材要合适
在初中語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提倡阅读,重视朗读,但不是每一篇都是最佳的朗读材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是注重提高学生速读能力,有些文章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比较适合训练朗读的是诗歌。因此,教师要对每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有个明确的了解,充分研究,梳理出教材中适合朗读及背诵的课文内容,这样,训练学生朗读便能获得针对性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示范朗读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强化和补充朗读。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影色光声等综合技术这些新技术的作用是辅助朗读教学,所以要在合适的时机引入,营造气氛,创设符合朗读内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查找一些范文朗读的视频或者音频,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进行示范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名家朗读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享受朗读带来的快乐。
三、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理解文章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自主朗读的时候,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边朗读边品味、感受文章,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不能流于形式,匆匆读完了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在语文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朗读。
四、明确朗读目标
朗读课文,如果只是读出文章的书面语言,没有目的地读,那也达不到朗读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和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文章的类型和内容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只有在合理、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学生才会明确自己在阅读时的任务,进而达到朗读效果。
比如在朗读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之前,提出闰土在二十年前后的外貌、动作、生活态度以及对“我”的态度对比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带着探索的思维去朗读,能更好地体会到文章所表现的情感。比如朗读《背影》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如文章的线索,文章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有针对性地朗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五、加强朗读指导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朗读相关技巧,让学生在朗读时有一定的节奏,明白在什么时候停顿,什么地方重音。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学生要读出鲜明的节奏,读出诗人的感情色彩,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划分节奏,根据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朗读重音,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比如在朗读鲁迅的《雪》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中描写雪是有情感触动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朗读出雪的特点,在学生深情朗读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节奏、基调和语调等,如朗读第一句的时候,“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语速要缓慢些,特别是对“暖国的雨”这四个字,要特别缓慢,“雨”字可用拖长音,读出让人回忆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更好的品味出文章的味道。
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都参与朗读,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锻炼个别优秀的学生。有些内向、容易紧张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其朗读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心理暗示法,让这些学生舒缓情绪,并带领全班学生给其鼓励。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朗读,指导评价时,也要注重评价的语言和方式,避免挫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如果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由于语音或者语调上面出现了差错,引起其他同学哄笑,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幽默的去化解,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引导学生回到正确朗读的轨道上。
七、加强教师朗读技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往往会因为喜爱一位教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如果教师的朗读能力不达标,朗读指导能力不突出,学生就很难对朗读感兴趣,朗读水平也很难提高,朗读教学目标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朗读相关知识,提高朗读水平。学校也要通过举办教师朗读比赛、师生共读共赏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226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