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理性阅读的有效设计
2018-03-07蔡玉秀
蔡玉秀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存在流于形式,不注重阅读效果等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无疑对初中语文教学给予了更明确的要求,其层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针对该阶段阅读教学来说,教育部门要求中学生在该时期的阅读量不少于两百六十万字,且保证每个学年所阅读的中外名著不低于两部。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
一、阅读教学缺乏理性阅读的表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存有诸多不利因素,致使对该方面的提升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和阻碍。该文章将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予以更进一步的阐释。
首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缺乏突破和创新。截止到目前,绝大多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教师以教为主,学生在自主阅读和相应的活动等方面较为匮乏,由此造成学生在语言累积和沉淀上不够牢靠。特别是在语文课上,课堂时间近乎被教师占据,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这往往源自于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欠缺,而将课堂重心偏移至自身对课堂的控制上。鉴于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缺失,致使其在阅读的表达方面很难给予充分的表现。简而言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凭“听”来提升,而自身的领悟和不断的练习同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行了压制,致使其在阅读能力上无法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其次,过度拆分语文阅读内容。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多数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将重心一味倾向于对课文的讲解。而这无疑在整个语文阅读课程的实践中过于关注对文章结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情感的分析,疏忽了对学生阅读的有效引领,可以说对课文的过度拆分会对学生阅读兴趣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最后,侧重对考点的讲解。初中语文教师对考试重点有着极大的关注度,并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形式将这些课文中的重点进行反复记忆更是诸多教师的通病。譬如,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以及名言等方面,要求学生进行记忆性阅读,而对文章真正的内在情感及所要表达的意愿则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对考试结果较为看重,将课堂上所讲授的文章以阅读考试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阅读情感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二、理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基于上述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潜存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进一步强化该方面的改革已迫在眉捷。而笔者后面将针对当前表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确保阅读教学的独立性
对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对其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提升,更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阅读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具有一定的帮扶。但纵观当前,由于受教学模式的种种制约,阅读教学的独立性未能真正得以体现。更多的教师只视阅读教学为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而阅读教学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内涵却未能给予充分的认识。所以说,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将阅读教学重心转移至强化学生审美能力、情感、信息整理以及收集等方面。并对学生阅读环境的改善具备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地畅游在阅读的乐趣中。
譬如教师在具体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从阅读题目开始对学生进行有序的引导。并将不同的观点分成多个小组,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促進学生通过更深入、更细致的阅读加强对该篇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如此一来,基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更加深刻,对文章的理解、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为阅读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阅读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真正意识到学生是该课堂的主体,应视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借助学生学习兴趣将其引领到阅读学习当中。不可否认,学生学习事物的积极性均来自于兴趣。对于自己喜好的书籍,学生往往都有着较为显著的阅读倾向,而这一点恰好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寻求阅读素材或者是阅读范围,由此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序引导。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这一阅读自主权。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方式的选择给予尊重。作为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方面提供正确的引导,可以为学生推荐有助于其发展的阅读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再者,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期间穿插各类问题,进一步明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目的性,使其在阅读中与教师、学生的交流更加丰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无疑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对学生阅读兴趣有着显著的促进性,更对其后续学习能力具有进一步的拓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23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