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传统的浸润与创新

2018-03-07何俊良

辽河 2017年9期
关键词:流萤德林辽河

何俊良

中国新诗肇始于 “五四”新文化运动,当时以全面颠覆传统为已任,高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胡适)。它的伟大贡献在于语言与诗体的大解放,对于反映和表现生活与思想感情的丰富复杂性有着传统诗词无法比拟的“随意”之优越性。但也因为“随意”的泛滥,使它的诗形(体式)严重散文化,使它的诗风(语言)直白浅露普遍,使它的诗质(情感体验)善恶共舞。历经80年风雨,至今流派交锋不断,理论各执一辞,创作我行我素。对于新诗的看法,我自然也只能聊抒管见,仅供参考了——既然,文学艺术是创造美的、表现美的,那么,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更应是美的集中体现。诗美是什么?首先就是赏心悦目。它诉诸我们的感官传递愉悦,它以情感的灵动展示诗人深心的冲突与诉求,它以意象的飞扬给予读者表层的情绪感染与深层的理性感知;它让读者与诗人共鸣的应是深情浸透的善美,它让读者与诗人相通的应是语言成就的魅力!和散文、小说、戏剧比较而言,诗是最富诗人个性情感的文学载体,所以王小妮说:“真正的诗意和真正能够追求到诗意的人必然边缘。……诗人和诗必须心甘情愿地待在边缘,这是必须的,你如果是主流,你就不是诗。……只要有某些自己感受的小的片断保留下来,它就是最美的东西。”(《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5期)。近读刘德林发表在《辽河》杂志的几组诗,觉得他的创作实践颇有合我等意处,不妨试析其特色,诉诸同好,以资交流。

一、善于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捕捉哲思,且藉诗心敏感的意象做新奇或谓陌生化的表现。如《沉思》(载《辽河》2017年第五期)有句:“弯月的清冷也不能侵入/钢筋丛林的冷漠”“身躯忙碌者心也寂寞着/生活悠闲者心神疲惫着”,将寂寞的忙人与疲惫的闲人自我身心对照,同时又互为对比,即置身与冷月无法侵入的冷漠城市意象当中,给人的感触是实在而又奇异的,因此十分深刻;再如《流萤》(载《辽河》2017年第五期)有句:“期待秋雨的彻骨冰寒/洗涤灵魂的仆仆灰尘/使我微弱的亮光/能融入天空璀璨的群星/彻夜闪亮/虚拟情感/灯光照耀的背面/伸手不见五指”, “如果能在虚拟世界里生活该多美丽/透亮的玻璃瓶里洒脱不需要氧气//一抹弯月斜挂在深邃的夜空/雪色的清冷被乌云遮拦/她窃笑着——”,感性与知性溶合,将个人经验的沉思转化成内蕴深厚的意象——“我”就是“流萤”,“流萤”的倾诉既切合“萤”又切合“我”,诗人心灵的震颤和抽象的社会识见妙合于可以触摸,可供感受的意象中,物我浑然一体,神形水乳交融,思想知觉化于日常细节,陌生化带来的阅读新奇感令艺术效果颇富感染力。

二、古典诗词意象随意化入,这种继承令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学精粹自然交汇——值得赞赏的现代与传统的对接。如《清明》(载《辽河》2016年第九期)起句“又是清明/丝雨霏霏/浸漫了城乡阡陌/浸染了青树翠叶”,巧妙地化用杜牧著名的《清明》诗意。春风春雨、青树翠叶、烂漫春光,古有佳话,今亦多情,给人的感触是爱的思念幽缈绵延古今相通。时空的无限延伸,令这首小诗颇具艺术张力。又如《荫家堂》(载《辽河》2016年第九期)有句“青砖 青瓦 青石条/在岁月的风雨里斑驳/铭刻每一段时光的酸甜苦辣”,“二百年悠悠岁月/二百年风雨兼程/二百年的荫家堂/承载着二百年的沧桑与荣光/化蛹成蝶 苍重如诗”,前者化用秦砖汉瓦之句,后者引用破茧成蝶之意,在古今沧桑的对照与切合中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时间永不回头,过去了的是今天的“古”,今天的一切又势必成为将来的“古”;空间在不断地局部裂变,历史的许多现象在惊人地重演……刘德林敏感地抓住了古今意象通融的常例来阐发现代人的爱情、人性等诸多方面的深沉思考,使他的诗作既有时代气息,又不乏历史厚重感,值得称许。

三、远取譬的手法,令读者在新奇中领悟诗句中包含的深厚意蕴,给诗插上了想像、联想的丰满羽翼,同样振起了读者想像、联想的翅膀。如《二胡弦》(载《辽河》2017年第五期)有句,“孤单的两弦/似同隔江相望的对峙山脉/清江冷水蜿蜒其中”“孤单的两弦/似同隔街相望的冰冷建筑群/苍白横在其间”,二胡的两根弦距离不过一厘米,弦比拟成山、比拟成建筑群就够匪夷所思的了,还要各自加上一个强调性的定语,那真是一种触目惊心的灵动冲击!它势必刺激读者到整首诗中去感受诗人只所以作此诡想的深意。当我反复把玩这首六节小诗,领悟了诗人在抒写一种无法合而为一的恋情后,不由得不深为此譬的精妙击节叹赏!也破译了“两弦”何以“孤单”之意趣。这是物譬物的例子。再举个物譬概念的例子,如《伞》(载《辽河》2016年第九期)有句,“旧伞老了,躺在阁楼的角落/寂无声息,阁楼很安静/伞柄发出幽黯的亮……父亲老了,背脊弯成了山/不停地咳嗽替代了叮咛/布滿年轮的面容依旧慈祥”,将年老的父亲和用旧了的伞类比,让读者通过鲜活的形象进入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既令表层生动,又使内蕴深厚,妙不可言。远取譬手法的运用,好比半空中走钢丝,做得好自然彩声四起,一不小心就会弄个灰头土脸贻笑大方——它需要诗人用心去敏悟生活中表象差距甚大的两物之间微妙的契合点。都说诗人最敏感,能见人所未见,能悟人所不悟,读刘德林诗,果觉其然。

刘德林的诗思颇有奇妙之处,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也甚为娴熟。什么排比、反复、隐喻的修辞等等信手拈来,无不恰切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即便直抒胸臆,他也往往借助形象说话,如《流萤》中,以流萤的心路历程铺排到情绪高昂之际,才喷薄而出对世俗嘴脸的直语针砭:“高尚的匹夫鬼话连篇/庸俗的行者卑鄙下流”。毫无诗意的话有了诗情的浸濡也就赋予了一种巨大的震撼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萤德林辽河
辽河记忆
扑流萤
淡粉的彩票
倾听
流萤
流萤之光
放流萤
台湾桃园德林寺
赤脚兽医
辽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