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位一体”看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思路

2018-03-07田小林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五位一体思路

田小林

摘要:加强海南乡村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海南乡村文化建设价值体现在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文明价值五个方面,应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有机结合、统筹兼顾。

关键词:五位一体;乡村文化;价值;思路

一、导言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事关村民乡村文化生活水平、乡村经济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综合国力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满足、人口素质提升及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从客观层面反映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也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乡村文化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

海南因其独有的南海海岛区域和黎族唯一的聚集地优势,乡村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把乡村文化的转换利用当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举措。研究海南乡村文化,必须首先对其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原则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明确路径,为推进海南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二、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一)经济建设价值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是否繁荣是关乎民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文化本身具有经济价值、经济意义和经济效益。乡村文化是农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是一种潜在的、能转换为经济资源的生产力,因此乡村文化可以作为产业经济经营,作为文化资本投入生产。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和热带农业资源优势省份,乡村文化可以依托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乡村文化产业集群,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如:在农村组织开发草编、剪纸、泥塑、黎锦、黎陶、椰雕等工艺品;利用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集休闲、旅游、生产于一体的农庄经济。

(二)政治建设价值

优秀文化是维系农村稳定、打造和谐农村的精神动力。乡村文化的规范作用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法律、理想信仰、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宗教等。鄉村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引人们走向正常的社会规范与行为规范,成为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文化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农民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眼界开放以后,才能更好地追求政治生活,所以,乡村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首因是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来提高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

(三)文化建设价值

海南省历来重视推进文化发展,但基于农村原有的文化条件差、基础欠好,文化活动吸引力不足、活动类型单一、效果不好,文化教育贫乏、内容空洞等,因此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成为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九大把推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上升到党的战略高度,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有利于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建设、培育特色文化村,建立乡村文化保护机制,在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建成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明及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态文化村。

(四)社会建设价值

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变反映到文化层面,就是农民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子。近年来,吸毒、赌博、族群械斗、盗窃等犯罪行为成为影响海南农村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发挥法律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关系和谐、促进农民纠纷化解、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扩大农民群众的视野,提高农民群众文化品位,建立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如海口市美社村通过村规民约建设,将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选取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风家训纳入村规民约,有效提升乡风文明的建设水平,该村村规民约在村风村貌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村规民约透出的浓浓淳朴民风令游客点赞向往。

(五)生态文明建设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幸福和民族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海南应坚持生态立省战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业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反之,生态文明建设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文化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重在对乡村文化生态的保护,在做好乡村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弘扬先进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转变为优势文化资源。继承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形成特有的“传统生态”,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把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渗透到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培育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绿色、科学观念并实践于生产、生活和社会行为交往中去。

三、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主要目标

乡村文化是一个承载思想道德、科技教育、精神文明、经济等方方面面综合性工程,乡村文化建设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道德、提升品位、提供娱乐、丰富生活的使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乡村文化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产业开发与文化保护、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城乡统筹、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endprint

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应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乡村文化繁荣复兴、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建成乡村生态文化体系,有力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现文化富民、文化兴村、文化强业。具体而言,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四是坚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确保农民从乡村文化建设中得到实惠。

(二)基本原则

乡村文化建设不是另外的、孤立的工作,它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因此在海南乡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有机结合,做到统筹兼顾。

1. 坚持乡村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只有对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选择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出现重设施建设与人造景观,缺乏对乡村特有文化软环境的营造。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以后,游客的介入和商业的浸入打开了交流的渠道,乡村文化不再封闭,新的现代文化元素逐渐融入,因此传统的乡村文化面临着被改变或消失的严重危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坚持文化建设与海南生态文明村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海南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海南生态文明村建设重在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其发展会直接影响乡村文化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乡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为生态文明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海南基本上建成了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村,当前又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实现文明生态村全覆盖。如果不注重乡村文化与文明生态村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就缺乏文化环境、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反过来又会导致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出现文化倒退。

3.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当前,海南城乡文化发展失衡,城乡文化消费差距极大,因此,要对现有乡村文化建设进行“补课”,弥补“欠账”,在提高文化水平上面“下功夫”,扶持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主动占领乡村文化建设高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力建设乡村文化过程中,切不可直接将“城市文化”直接输送到乡村,也不可拒绝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文明,要注重挖掘乡村所在地的特色区域文化,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城乡文化协同发展。

4. 坚持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原则

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不断创新和传承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具体体现为乡村文化既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新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总纲领,乡村文化只有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时代新变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在思想内涵、表现载体方面创新,才能永葆乡村文化活力和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繁荣。另外,在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激荡,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坚守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乡村文化,必须立足实际,尊重传统,注重传统文化因素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精神传承作用。

四、结语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的十九大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上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研究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与基本思路,便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建設内涵,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海南区域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打造国际旅游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典范、谱写社会主义海南“篇章”。

参考文献:

[1]诸葛金斐.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02).

[2]张荣.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J].湖湘论坛,2002(02).

[3]欧阳红.从生态文化信息资源视角看贵州布依族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07).

[4]丁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基金项目:2017年海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课题项目“澄迈县石石矍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项目编号HNSK(JD)17-18。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五位一体思路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