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课堂中比读运用的误区

2018-03-07余碧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邹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余碧辉

近年来,比读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少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比读”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引领学生更容易地走进文本。的确,比读运用恰当,不失为一个精彩的语言活动。

通过比读,可以引领学生更容易理解人物的形象,如在《卖白菜》中,比读“‘我对老太太的语言”和“母亲对老太太的语言”,可以读出母亲善良的形象。通过比读,也可以引领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如在《鼎湖山听泉》中,比读文中的“整散结合的句子”和修改设计的“整句或散句”,就能比较容易地读出整散结合的特点。通过比读,也可以引领学生更容易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如在《蜀道难》中,比读文中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能比较容易地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比读,还可以引领学生更容易理解文体特点。如在《阿房宫赋》中,比读文章和修改设计的“内容概括”,就能更容易地体会“赋”这种文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比读都是精彩的。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些比读已经走入了误区。

一、误区之一——随意比读

比读是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方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文,所有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选择适当的方式来组织课堂,而不能为了比读而比读。“所谓适当的方式首先是语文的方法,是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提高的方法。”比方说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中,把“文中内容”和“生物书上的内容”进行比读,分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这样的比读就不是语文的方法,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意义不大,这种随意性的比读就是不可取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教学活动都是为文本解读服务的,因此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必须切合文体特点,既不能脱离文本,更不能曲解文本。”曾经听过一节语文课,教师教学《父母的心》。她让学生找出文中“对贫穷父亲的描写”、“对贫穷母亲的描写”、“对财主夫人的描写”,比读这三块描写,读出三人情感的异同。其实,这个比读活动的设计随意性比较大。在这篇文章中,贫穷夫妇更多情况下是一个整体,作者塑造他们俩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父母之心:一颗生死不离的父母之心,无关乎贫穷与富贵。因此这两者的比较无意义。而作者塑造财主夫人的形象,通过写她之前找贫穷夫妇要了一个孩子,到最后把孩子还给贫穷夫妇,并把钱也给了他们,表现了她的父母之心:一颗仁爱广博的爱人之心。应该说,在整个过程中,她的心理和贫穷夫妇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但最后她理解了贫穷父母的爱子之心,并以行动成全了他们。从这个比读活动的设计来看,对文本的理解似乎不太透。因此,这个比读的意义也不大。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紧扣文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语文教学活动,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随意比读。

二、误区之二——勉强比读

因为不少名师的课堂和优秀的课例中,比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有一阶段我也很喜欢比读,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勉强比读的现象。

在教学《周庄水韵》一课时,我主要是抓住文中的比喻句进行品读,以此来体会周庄水的韵味。在初次上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比读环节:比读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它们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设计这个比读活动的目的,本意在于通过对喻体的比读,读出作者笔下周庄水的不同韵味:清韵、幽韵、绮韵。但在上课过程中,这个活动就显得很勉强了。因为周庄水的这三个特点虽说在文中是依次体现的,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比喻句都完全独立地表现出某一个特点,在有的比喻句中,它同时表现了两个特点,甚至三个特点。也就是说,这些比喻句中的内容略有交叉,因此在有交叉性的内容中进行比读就有点勉强。

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因为这篇文章中体现了邹忌的语言艺术,所以当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把“本文中邹忌的劝谏艺术”和“《晏子使楚》中晏子的说理艺术”进行比读。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邹忌的“类比说理艺术”,但在课堂上推进此活动时,就遇到了阻碍。因为邹忌由自己受蒙蔽的经历说到“王之蔽甚矣”是类比说理,晏子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到“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也是类比说理。这个比读就变成“同类比读”,非“异类比读”,而同类之间要进行比较,是很难比出结果的。因此,在同类内容中进行比读也是勉强的。

三、误区之三——无目的的比读

“语文教学活动,既要有明确的意图,还必须有明确的指向,即让学生得到明确的指令,才能实现活动的意图。所谓指向清楚,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求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否则学生就只能盲目活动。”语文课堂上的比读要实现这个活动设计的价值,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在课堂上推进这个活动时更应有明确的指令。

曾经听过一节《雪》,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比读活动:让男生读“朔方的雪”,女生读“江南的雪”。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三组男女打擂台比读,最后全体男生和全体女生打擂台比读,共花了18分钟。应该说,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活跃,似乎很有语文味。实际上,这个比读活动仅仅停留在读,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这种比读活动显得有点盲目。其实,这个活动还可以优化。比方说,可以让读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朗读处理艺术,或者让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朗读处理艺术,以此走进对“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特点的理解,对文中情感的把握以及对文中语言艺术的理解。比方说,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景物的特点、运用的句式、包含的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一来,学生比读时就带有明确的目的,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个比读活动也更有实效。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意图,即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语文知识,进行哪一方面的语文活动,意在提高学生哪一方面的语文素养,应该清清楚楚,否则很容易成为无效教学、无效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课堂上的比读若无明确意图,缺乏目的性,这个语文教学活动就容易失去意义,变成浪费时间的无效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堂中,要不要选择比读的活动方式,如何运用比读的活动方式,我们首要的原则应该是学生原则。“对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不是从形式出发,也不是从教学内容出发,更不能從教师的需要出发,而是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只要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只要是利于学生学习的,就是好形式。”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比读,只有学生学习需要比读,我们才能设计比读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不能勉强比读,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比读,才是合适的比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不能无目的地比读,只有目的明确、指令清晰的比读,才是有效的比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214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邹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邹忌劝齐王纳谏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邹忌比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