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实践策略

2018-03-07王茂东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后课前课堂

王茂东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结合课前、课堂、课后三维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能动、高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充好体现课改精神,让学生真正地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以期达到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教学;课前;课堂;课后

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强调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灵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作为教师,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以往高高在上、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本位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仅仅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知识技能的组织者、协助者、点拨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每位教师只有认真理解并自觉地完成了这种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一、加强课前指导,明确目标,讨论交流形成个性意见

课前预习是课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根据每章节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的预习效果,对教材中给出的概念、公式形成基本认识.特别是对物理实验,不妨让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实验器材,进行自主实验,再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以分析概括,得出初步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节时,在课前不妨设置下列预习思考题:

(1)各人利用手中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知识,你的感受与启发是什么?

(2)提出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已有器材,做一做以下几个实验:

①纸片托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②除了课本上的这两个实验外,你还能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做哪些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3)通过对课本内容预习和实验操作,你认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压有什么特点?你有哪些生活现象或者实验现象来支撑你的看法,请将它们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通过这一系列预习问题的设置,既有课本上文本内容的阅读,又有动脑问题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自觉与不自觉地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理解,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与其他学生讨论,形成自己意见,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达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课堂实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大胆想象与猜想,提出和表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意见与建议,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捕捉学习物理知识的灵感.

作为教师,应大胆的让学生们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新概念和新规律,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逐步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课堂教学也就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持续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

作为学生,必须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学习.因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交流与合作等几方面.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合作的精神.

基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课堂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與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并养成习惯.因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学习所必需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即要明确自己在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干才是最有效的.要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并养成习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进行反思,检查自己的思路和措施是否得当,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以提高课堂实效.

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学习信心.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单单是以自己某次卷面成绩为标准,而应该包括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的努力程度、巧妙的制作、课堂作业的达成度等诸多方面.

三、拓宽课余学习范围,积极动手制作,提高技能技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不局限于课堂,课余的学习生活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因为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只有认真把握日常生活中微妙的自然信息,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并借助于实验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就编有不少的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实验和制作的器材都可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手可得,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建立兴趣活动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特别是对那些富有创造精神的作品,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推陈出新,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进行制作和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不断提高技能技巧.

例如学生运用可乐塑料瓶做“浮沉子”,实验效果较好,其他学生看后觉得有趣而纷纷模仿制作,有的还进行了改进,使之变成精美的玩具.一旦成为玩具,就更容易促进学生们“玩”进物理世界,“玩”出物理规律,“玩”出学习方法趣味,从而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

另外,学生做些教材要求之外的课外实验,也能够验证自己学习过的物理原理或提出自己的新设想、新问题;实验以及制作的冲动也能够促进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来.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有助于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培养,使自主实验与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学生经常感受到这些活动中“发现”的情感,他们就会受到熏陶,以后就会运用物理学习中所得到的技能、技巧当作有效手段去探索新的领域.

一言以蔽之,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只要立足于课前、课堂、课后三维空间,使他们主动感知,积极探究,细心观察与实验,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德良,物理课堂教学之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3(8);83.

[2]周敏,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1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后课前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谈数学课堂的学具准备
拓展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写字大课堂
思品课堂“以学论教”实施步骤之探索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