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8-03-07彭慧
彭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性思维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实践,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以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教师作用的发挥谈几点看法。
一、放下架子,让学生当主角
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时刻以真诚、尊重、理解的心态,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与此同时,教师不要在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而应放下身段,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特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上《我是什么》一课时,我问学生云飘落下来变成了什么,大部分学生说变成了:“雨、雪”等,突然有个学生说变成了:“海洋”,听到这个答案时我没有否定它,反而引导学生大胆去联想,另一个学生说:“变成了春天”,听到这个答案时,我也顿时感受到云的伟大和美丽!可见学生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是我们老师平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的思维自由流淌!
二、创新方法,让学生感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自己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体而言,在教学形式上,要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变,教师要主动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合作者”“服务者”,充分组织和参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中,教师要追求教学过程民主化,处处发挥示范作用,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要采用丰富的语言和简单的道具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在“乐学”“要学”“会学”中提升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时,设计让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境时,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同学用手指表示山峰高低的不同,有的同学高矮围成一圈,让一个同學蹲在其中,形容下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样的方法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注重引导,让学生敢质疑
好奇心是主动探索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动力,创新思维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求异,在课堂上学生时常会有一些想法和质疑,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学生的质疑很快被打消,被动接受便成为了一种定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适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常通过“都是这样想的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语言引发学生思考,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
例如:在教学中谈到对课文的看法时,教师先不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表达出各自的意见,甚至可以把课堂变成一场辩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本、老师、同学的挑战者,老师适时进行评价,通过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质疑水平的提高。
四、拓宽载体,让学生多实践
创新来源于实践,语文同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多样的语文知识素材、感受语文学科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户外课堂和实践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语文课本描述的场景和画面,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思维得到发散。
比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课前我就带着学生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他们看遍地的黄叶、听秋风拂过的声音,看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听蟋蟀告别的低唱,看成片金色的麦穗……回到课堂,我饱含深情地朗读诗文,让学生畅谈秋天的景色,把自己的感性认知与抽象文字相融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调动学生视觉功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家长推介优秀课外书籍、家庭教育金点子评选等活动,让家长参与互动,帮助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和迁移,促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生活化、常态化。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濉河花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