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品课贴近学生的生活

2018-03-07蔡盛藴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程生活

蔡盛藴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其实是教和学相互结合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门课程本身不是主要学习课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高,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思想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让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组成的。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使課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

一、从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我教一个三年级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偷我的橡皮,某某……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捡起了书包,某某安慰、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好人好事分享”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好人好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渐渐地,班上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觉得在这样的班级生活得也越来越开心了。

二、从细节导行

记得有一次,在手工课上,老师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就会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小的一声“对不起”,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我平时无论是路过操场,走进教室,只要看到纸片或者垃圾就随手捡起来,然后扔进垃圾桶里,后来我发现捡起地上的垃圾的孩子越来越多。礼貌用语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仅靠老师教会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三、从细节中升华

例如,在讲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时,我先列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案例,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境,如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时,教师走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讨论的情况,并适时结合教材内容,添加设问,加以引导,以此展开教学活动。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并明确指出当意外险情或侵害发生时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保护自己。课堂虽然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但是可以演化为一个大天地,因为它可以生动地再现现实生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会教材,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在不停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作者单位:桃源县漆河镇黄甲铺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新课程生活
选择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