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经》中饮茶艺术及现实意义
2018-03-07黄烈鹏
黄烈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四川成都 610041)
陆羽 (733—804)生于盛唐时期,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 (今湖北天门)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其三卷十章,共计7 000余字。《茶经》阐述了与茶相关多方面,被后世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叶真实价值是在饮用中来体现的,因此《茶经》中论述的饮茶艺术十分重要。从茶叶品质形成的先天环节,到制茶的关键技术,再到饮茶专业器具与水质以及对茶品的鉴赏和品饮。笔者以清晰逻辑思维,将一片茶叶的价值呈现在大众面前,让大众知道享用一杯好茶的“秘密”。今天我们将借助《茶经》把这样的“秘密”层层揭开,呈现一个唐代饮茶艺术的基本面貌,也希望能够提炼出对现世的意义。
1 《茶经》中饮茶艺术
择茶,即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茶叶,我们称之为“好茶”。陆羽在《一之源》中即指出了茶树生长环境对其品质的影响,“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样的划分成了择茶的重要依据。《二之具》与《三之造》阐述了茶品与气候、采茶与制作工艺。《三之造》中还展示了八个等级的茶叶外形与色泽,犹如展现了一个大千世界的面貌,这是 “赏”,不是简单的“评”。通过茶的外形和色泽,便可知道其内质及成因,从而确定茶汤的品质。
择器,即选择适宜饮茶的专门器具。饮茶属于生活常态内容,为了从日常生活中独立出来,设置了专门器具,使之系统化、专业化。根据煮茶技艺的需求,在《四之器》中列了一份详尽的“茶器”清单。“器”乃是“重”,无论巨细,都是茶艺活动的重要部分,茶器兼顾了宜、益等功能性,将饮茶艺术导向大众化,重视了饮茶活动的普及性,而非束之高阁。
择水。茶遇水则诠释其价值,水姿态万千,品质也不同。陆羽根据实地考察、品水论水的经历,得出饮茶用水的选择标准:“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加以限定条件,让清、甘、活等优水质,走进品茶人的生活中,从此把寻水也作为饮茶的乐趣。
备茶,在原有煮茶的习俗里欲升华出煮茶的艺术,须让茶自身的艺术性凸显。陆羽的备茶,在把饼状茶变成末状茶,包括了炙茶、碾茶、罗茶的基本过程,这些细致的环节,陆羽提出“恰到好处”的原则,尽可能保持甚至提升茶的香气、色泽,并使之可以细碎得当。茶要在水中溶解,并要有合适的口感,以“淳”为原则,所以备茶是很讲究的,“碧粉缥尘,非末也”,太过细碎的茶,也是不能煮出好茶汤的。
候汤,从燃料开始,陆羽指出了燃料对水的影响,其实是烟雾与杂味的干扰,所以要选择好炭与好薪,否则有“劳薪之味”。水温的进程,成为煮茶的“密码”之一,陆羽提出了水温发展的三个阶段,命之为初沸、二沸、三沸,依据是水泡与声响,“初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三沸,为腾波鼓浪。以上水老,不可食也。”在每一个阶段要精准地做相关的事,最终成就茶汤。
置茶,在《茶经》中,非常难能可贵的是陆羽提出了茶水比例的观念,他设计了一个量茶器——则。“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四之器》)则,就是标准,对多数人适用,具体的比例是一升水放入一竹匕的茶末,某些特殊场合,浓淡酌情调整。这样使得煮茶的方法明朗化,有基本的依据,茶汤并非随意可以将就,它有标准浓度。而置茶的方法也很讲究,为了让茶末均匀溶解于水中,在二沸时,用竹筴——特制的专用筷子环击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在环激产生的漩涡中间置入茶末,然后随着水的转动便均匀到整只茶鍑之中,实现“末易扬,其味淳也”的目的。
品茶。一碗美好的茶汤,香气美到了极致,是茶天然的气息,让人印象深刻,所以,陆羽也确定了茶香作为欣赏点。入口的滋味,“啜苦咽甘,茶也”,真正的好茶,绝非一味地甘甜或苦涩,而是带着苦味入口,然后转化为甘甜,立体感十足,也正是回味无穷之意。陆羽所追求的纯一美好的茶汤,是浓淡适中,令人回味的。
2 《茶经》的人文养生思想意义
《茶经·一之源》开篇论述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赋予了茶叶俭朴、清淡、谦和及宁静的秉性,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精”和“俭”正是茶的精神,陆羽将茶的品质和人的心灵境界融合,要求饮茶之人具有高尚美好的品质,赋予了茶以精神和文化意蕴,其意义是深远的。《茶经·四之器》中的“令正、务远、守中”和“荡昏寐,饮之以茶”都是与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讲求“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通过饮茶、品茶、敬茶,形成茶礼、茶艺、茶俗及茶文化等形式,则实质内容是以茶示礼、以茶传情,从而达到以茶健身、养性及表德。也隐含着“人法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从陆羽对采茶时间、煮茶火候、水质优劣、品茶环境等论述,都体现对自然法则的追崇。
3 结语
从陆羽的时代以后,饮茶艺术便是茶文化领域中的成熟模式,每一个时代都变革着茶的形态、风格、类别,但却始终遵循着陆羽创立的“纯茶”原则,始终重视茶叶品质、茶器对茶汤的提升、饮茶用水的品质与来源、泡茶手法与操作技巧,并把茶的色、香、味的欣赏世代相传,尊重茶、珍视茶,在有限的饮茶时空中,体验无穷的饮茶乐趣,在简约的饮茶内容中,创造丰富的饮茶艺术。《茶经》的思想内涵是丰富多彩,更是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应该借鉴的。我们要围绕“茶文化”的内涵,大力弘扬和创造茶文化,传承和体验传承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