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2018-03-07庄芹吴玉华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南34000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赣南3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赣南民俗体育

□ 庄芹 吴玉华(.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 赣南 34000;.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赣南 34000)

民俗体育表演是民俗体育种类中集音乐、舞蹈、技巧、力量于一体,以观赏娱乐为目的的一种体育表演艺术。赣南地区地处江西南部,是客家先民迁最早的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这里人文荟萃,客家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摇篮”。在此之中,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更是具有很大的独特魅力。

1、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项目分类

赣南地区面积约占整个江西省的四分之一,目前拥有民俗体育表演文化项目近百项,依据表演目的和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舞龙舞狮表演类、舞蹈表演类、竞赛表演这三大类。

1.1、舞龙舞狮类

(1)舞龙类。

舞龙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也是赣南客家人特别喜闻乐见的民俗体育表演活动。赣南客家舞龙民俗体育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几乎遍布赣南各县市。主要有龙灯、火龙、草龙、跳蚤龙、抢泡龙、三节龙、禾草龙、香火龙、鲤鱼龙、板凳龙、竹篙火龙、板凳龙、桥帮灯龙、九子麻布龙、瑞龙、狗嬷蛇龙、五股龙、鲤鱼龙、双龙抢珠、三条龙、黄龙、五彩龙、七彩龙、九彩龙、营龙、鹅公龙等几十种,其中以宁都竹篙火龙、桥帮灯龙、全南龙南香火龙最有特色。

(2)舞狮类。

赣南客家民间舞狮是以客家先民南迁带来的中原北方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与当地土著民俗文化不断交融磨合而逐步形成的富有赣南地方特色的多元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赣南客家狮与其他狮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狮头材质以木头为主,外形方正,嘴可开合,牙齿整齐排列,显现朴拙之趣,狮嘴可自由控制,开口咬水果、接红包,甚至可在草席上咬起钱币,而且重武甚于舞。主要有武狮、文狮、蓆狮、黎狮、瑞狮、猫公狮、青草狮、麒麟狮象、滚地狮、九狮拜象等十几种,又以信丰蓆狮、黎狮、定南瑞狮、上犹九狮拜象最有名气。

1.2、舞蹈表演类

舞蹈表演类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活动主要有赣县花鼓、腰鼓,于都禾杆舞、瑞金马刀舞,宁都傩戏、马灯舞、盾牌舞、洗马舞、蚌壳舞,石城鹤蚌舞、茶蓝灯舞,龙南单双扇舞、铜钱歌,上犹螃蟹舞、采茶马灯,大余罗汉舞、旁牌舞,还有普遍风行的秧歌、高跷等,其中以宁都傩戏、大余罗汉舞最具特色。

1.3、竞技表演类

竞技表演类是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能为主要内容并具有表演性质的民俗体育表演活动,主要项目有龙舟竞渡、抢打轿、扮故事、禳古史、踩高跷、上刀山、打拳、太极拳、气功、打条子(打棍)、武术等。“抢打轿”是赣县白鹭村客家一项祈福求子的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活动,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参与面广,体现了白鹭村客家人团结和睦,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2、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特征

2.1、历史继承性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现今仍然非常活跃的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很多都是在远久时期就开始诞生的,经过时代的淘洗之后精炼而成。如龙南杨村“池塘龙舟赛”,早在到明朝弘治年间就已出现,一个15亩大小,长约一百多米的池塘,便是这项比赛的场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龙舟赛场,并且还有女子参加龙舟赛事活动,自明朝弘治年间创办以来距今已传承五百余载,久盛不衰。

2.2、节庆娱乐性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发起与诞生之因很大一部分都是节庆团聚,民众在劳动过程中对丰收的庆祝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与寄寓。因此,每一种民俗体育表演项目都有各自所代表的一种节日文化以及美好愿景。比如板桥灯、茶篮灯、蛇灯、鲤鱼灯等客家民俗体育表演,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美好传说延续而来得。“灯”谐音赣方言的“丁”,寓意家族人丁兴旺,子子孙孙添福添寿,寓意好兆头,祝福未来,寄寓希望等等。这就使得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被赋予了很强的节庆性,而这种民俗体育文化更多又是以民俗体育表演项目这一系列“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这就使得不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够从中感受到振奋、喜悦的感情,因此,其娱乐性也相当明显。

2.3、参与竞争性

其一,民俗体育表演它需要两个人以上来完成,由于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涉及的项目十分丰富,便具有了典型的参与性。其二,中国自古以来便推崇积极地合理竞争,正所谓“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是在客家人参与项目中,进行良性的竞争。如,赣县“抢打轿”、龙舟竞渡等这类竞技表演类民俗体育表演文化项目,都是有需要一定数量的人数参与,并带有竞争性质。参与竞争的人越多,比赛也就越激烈。比赛结束后,参与者们都会握手言和。胜利的一方会跟所有人一同分享奖励。这也体现了客家人团结和睦、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3、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3.1、项目传承,后继乏人

当前,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各类项目,都面临着窗承认稀缺的问题。常见的三种传承方式——家族式、师徒式、社会化传承,由于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大都难以为继。而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中的很多项目都是靠 “家族式”、“师徒式”的形式——“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这就对相传的双方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旦被传承者无法完整准确地学习到传承者的精华要领,那么整个体育表演项目就会失去其亮点甚至是关键。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村落外围的扩大,人口迁徙的现象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一辈都选择外出务工,即使有部分人留下来,可能也不是最适合的传承人选。

3.2、相关部门对传承项目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聚族而居”的客家村落特点给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赋予了“统一又多元化”的特点,而这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也并没有一套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比如,在表演的组织上,还没一个非常合理的分工,各种权责的归属更多的也是以“约定俗成”的默认形式,长此以往,当代代相传或者管理班子更换时,整个组织就容易变得分散,这不仅不利于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使得管理者即使要管理,也显得无从下手。再细化到每一个体育表演类目,每一个体育表演者身上时,则显得随意性更大,也难以有牢固稳定的“团队作业”形式,更多的是“随性”、“随庆”、“随喜”,这些都是组织力度薄弱的各种表现。

3.3、传承发展的措施相对保守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绝大部分表演项目是由于人们之前对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意识不强,大多数的民众只知道赣南客家育表演具有民俗性、娱乐性、观赏性及丰富的形式。尚未自愿自觉的投入到民俗体育表演中去,这也间接地造成了很多民俗体育表演项目只在当地表演,流传度不广,普及度也就相对较低。加之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资料库由于之前影音设备资料不够完善健全,一些上了年纪的表演者,他/她们只知道表演与告知,又或者无法很好地传达,这就让接收者随之也无法认识到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就使得传承发展的措施相对保守,进入一个“传承不足,发展停滞”的瓶颈阶段。

4、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传承发展策略

4.1、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强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类目的整体组织,乡镇政府应制定一套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由于赣南客家的民俗体育表演具有体育健身兼备的功能,因此,平常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的,如果没有在日常经常训练,则就难以在表演时爆发力量而将动作表演到位。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表演者,都需要有一套制度来对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提醒与约束,否则,就容易让这些特定节日里面的各种体育表演类目只在需要时被想起不是成为一种习惯去保留与坚持。其次,应当权责明晰。在实际可行的管理制度下,政府应当将每一种责权都“以人为本,落实到人”,因责设岗,因岗设人,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来维持秩序与监督活动,而不能过分地依靠“口口相传”、“约定俗成”这种非常容易因为人的外迁而无法延续的方式。

4.2、让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项目走进校园

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会长林开钦认为客家传统、客家文化的传承,应该主要依靠客家的人民大众来进行,其中青少年更是责任重大。他说,当今很多客家人“身在客家不知客”。因此,让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进入校园显得尤为重要。将赣南客家体育表演文化中适合在校学生的项目选段进行学习,让他们要认知并了解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因为想要她们传承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项目,就要使青少年们懂得什么是赣南客家体育表演文化,“因为只有懂得,才能热爱”。

4.3、运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要改变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传承人匮乏的情况,就必须要丰富传承方式。除了借助现代体育,让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进入校园外,还应当在网媒等新传播平台上宣传推广。比如,可以尝试构建多样的推广渠道,与新媒介合作,让民俗体育表演文化能够更好地被人认知。比如,对整个表演过程进行录像与拍摄,辅之以从历史、社会、村落、民俗等多个方面的表演介绍,将原本“看似无常”的一场表演活动打造包装成一则宣传片、文化册,甚至是文化旅游项目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发现到,感受到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魅力所在。这种由内而外的认可与欣赏会让更多的人主动地加入到宣传与传承的队伍之中。这其实就是一个文化传播来反哺文化推进的过程,特别是在数字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可以尝试更多的数字信息手段,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是不断完善传承延续的一个过程。长此以往,对于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传承来讲,才是一个长久性、过程性的活动,而不是如前文所说到的“随性”、“随庆”、“随喜”。

5、小结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它既是过往时代的一个缩影与传承,又是当下时代的一个展示与体现,更是未来时代的一个资源与储备,因此,“传承”与“发展”是贯穿于其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对关系。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节庆娱乐性、参与竞争性这三个特征。然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项目传承人稀缺、传承项目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传承发展的措施相对保守这三个主要问题正日益凸显,未来,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应当通过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让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项目走进校园、运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来创新发展,这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表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吴玉华.赣南客家节庆民俗体育及其文化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2]黄何平.追本溯源∶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其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3]黄河,吴玉华,肖随龙.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发展推广研究[J].兰台世界,2016,04.

[4]吴玉华,陈海琼,汪淑玲.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的源流、形式及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5]谭东辉,金慧惠.论数字信息化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与思考[J].东南传播,2011,10.

[6]吴玉华,任海.赣南客家村落传统体育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7]肖随龙,黄河.赣南客家舞龙民俗体育表演产业化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9.

猜你喜欢

赣南民俗体育
冬季民俗节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民俗节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