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与对策
2018-03-07宋金庄张叶中国戏曲学院北京100073
□ 宋金庄 张叶(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100073)
专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散打运动中,运动员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借助踢、打、摔等动作和攻防技法来对抗对手。由于散打运动具有运动强度大、对抗激烈等特点,所以,散打运动员有意无意的都会碰到运动损伤。要想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我们必须要就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然后找出导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1、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
笔者以河南省某高校和省散打队的4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为对象,就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就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
1.1、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
通过对40位专业散打运动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这40位散打运动员中,有36位运动员都有过运动损伤,数量占所有受访者的90%,没有出现过运动损伤的仅有4位,仅占10%,而这4位运动员之所以没有遭受运动损伤,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参加专业的武术散打训练还不足一年。由此可知,武术散打运动员遭受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大。
1.2、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
据调查,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最多、最严重的部位是腿部,40个人,腿部共受伤167次。其次是头部,受伤次数为42次。然后就是上肢、手腕和下肢(足踝)部位,受伤次数为41次,接近头部受伤次数。接下来受伤率较小的分别是躯干(30)和颈部(23)。简而言之,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要靠爆发式的快摔快踢快打动作得分和取胜,所以他们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上下肢等部位。
1.3、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主要有扭伤、擦伤、挫伤、骨折、脱位等。对比而言,在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中,擦伤和扭伤的比率最高的,其中,擦伤占运动损伤的总比例35%,扭伤所占比例为 33%。接下来,按照比例由大到小排序,出血占8%,脱位比例为 2.1%,骨折比例为1%。
1.4、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与技术工作的关联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与武术散打技术动作密切相关,许多极具爆发力和动力力度的武术散打动作,都可能给高校散打练习者造成运动损伤,其中踢法是对散打练习者威胁最大的攻击方法,踢法给高校散打练习者造成运动损伤的致伤率为32.4%。摔法给散打练习的致伤率为31.2%,拳术打法的致伤率为27.5%。膝法给武术散打带来的致伤率相对较低,为8.9%。
2、导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2.1、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失误
技术要领不正确,训练水平不高,是导致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的灵活度、协调性、柔韧性和对抗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它对运动员的反应的灵敏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技术指导不到位,运动员的技术要领不正确,或者是在散打训练中,技术动作变形,训练水平不高,都有可能导致运动员的基本功不扎实,运动员在训练和运动中也极易出现运动损伤。如在日常训练中,如果针对韧带伸展性、关节力量的训练不够,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容易出现应变能力不足、动作僵硬、骨头脱位等现象,极易受伤。
2.2、保护意识淡薄
散打是一项对抗激烈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是一个散打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数据调查显示,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是散打运动员致伤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水平的教练员在散打训练中,都会将保护意识训练和培养置于散打技能和战术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着重培养运动员的保护意识。教练员如果不重视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或者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很容易会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
2.3、运动准备不充分
运动准备活动,是促使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重要途径,运动准备能刺激神经中枢的兴奋,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降低肌肉的粘度,使体温升高,使个体的身体状态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充分准备。武术散打训练和比赛前都有专门的运动准备动作,运动准备不足,或者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不合理,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肌群、关节和韧带的活动程度,还会影响运动员对散打技能、动作的掌控和运用程度,也会导致个体运动损伤。
2.4、心理状态不佳
在导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中,心理因素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占10%。运动员思想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会直接导致他们在锻炼中出现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等现象。所以,许多教练员都提倡在日常训练中,在重大比赛前,要做好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安排好相关的训练活动,让运动员在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满怀信心参加锻炼和比赛。
2.5、身体素质或状态不好
武术散打对运动员的力量、平衡能力、耐力、速度和灵活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运动员只有在身体素质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教练员的训练任务,提高散打水平和成绩。从另一方面来讲,运动员在体能消耗过大,身体素质不佳,身体有病或者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状态下参加训练,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同样,在日常训练中,如果教练员的要求较低,训练强度达不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相对较低,在高难度的训练中,或者在与水平悬殊的选手对阵时,很容易受伤。
2.6、不重视运动后整理和恢复
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会出现疲劳感,身体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其中,在训练后,运动员还要做一些整理动作,促使身体和运动热情逐渐冷却下来,避免因突然停止运动而引发的身体不适。在比赛后,需要身体恢复良好后才能继续参加锻炼。但是,许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后,要么是立即休息,要么是很快就投入紧张的训练,加上运动队缺少按摩师和理疗设备,所以,许多人经常会在运动性疲劳驱使下出现身体不适、运动损伤。
3、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对策
3.1、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运动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武术散打训练前,要做好运动准备活动。通常来说,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由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组成,准备活动的实践一般为训练时间的1/4左右,准备活动的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00-120次。譬如,如果一节训练课的课时为80分钟的话,准备活动要做20分钟左右。常见的准备活动形式有:(1)走、跑、跳等基本性的体操动作或游戏,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为即将开始的运动做准备;(2)围绕教材内容或特定动作而做的专门练习;(3)模仿活动,将要讲或要练的动作放在准备活动中,通过集体模仿练习,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4)补偿性活动,在训练中,通过轮次间的短暂休息进行补偿的准备活动。总之,准备活动的方式非常多,教练员要根据季节、运动员身体状况和类型,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为训练做好准备,以减少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
3.2、做好思想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运动损伤具有突发性、危害大等特点,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常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引导运动员去学习一些运动生理学、保健学、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掌握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训练和比赛。与此同时,做好训练场地、设备检查工作,并严格训练制度和纪律,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按照要求穿戴好护具,做好自我保护。在此基础上开展武德教育,用武德规范去教育运动员,培养运动员良好的道德风尚,促使竞技体育健康发展。
3.3、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
武术散打运动员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科学系统、长时间的训练。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强度、内容和比赛时间是否安排合理,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水平和成绩。通常来说,武术散打教学内容要沿着由易到难、由轻到重、由简到繁的程序推进,教练员只有根据武术散打教学规律和运动员的综合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采取先进手法进行武术散打技术和知识教学,开展对抗训练,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力量、柔韧性和反应能力,才能减少运动员出现身体局部受损等状况。
3.4、开展专项训练,加强易损部位练习
加强易损部位练习,提高身体易损部位的功能和抗击打能力,是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由上述可知,武术散打运动员经常出现损伤的部位主要有腿、手腕、肘、膝、腰、脚踝和头部。鉴于此,在日常训练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避免运动员出现更多的运动损伤,教练员要有目的地借助专项训练来训练运动员的易损伤部位,以增强运动员的体格和专项素质。如借助头桥、提杠铃耸肩等方式,训练运动员的脖子和斜方肌,增强脖子周围的肌肉力量。借助深蹲和硬拉训练运动员的腰腿,强化腰腿部位的力量和爆发力。借助杠铃、哑铃卷腕,竖握弯举,反握弯举等方式,训练臂膀的力量和爆发力。
3.5、改善训练环境,加强医务监督
武术散打运动员培养,需要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场地条件、完善的训练设施,是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成绩、预防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重要方面。因此,运动队、散打队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大场地和设施投入,改善运动员的训练场地条件,更换那些老化的运动设施和器具,做好场地、设备的运营和维护工作,确保运动员的生命安全,为他们正常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然后,完善医务机制,加强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和管理,安排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医务人员给武术散打运动员普及医务知识、体育生理和健康知识,由队医定期给武术散打运动员做定期检查,争取早发现问题,早预防早治疗,以避免运动员出现更多的运动损伤。
3.6、重视赛后休息和伤后恢复
赛后休息,伤后资料和休息,关系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今后的发展前景。因此,在重大比赛、高强度的训练后,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训练活动,给运动员一段恢复的时间。但是,这种休息不是单纯的休息,而是安排有一定运动活动,有针对性的休息和训练相间的休息。在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后,要立即停止运动员训练,安排并督促运动员参加治疗。在运动员治疗期间,教练员还要与医生、卫生保健人员一起,根据运动员年龄、受伤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和治疗方案,安排一定的恢复训练,采取有效的康复手段和治疗仪器帮助运动员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具有高发性、高危害等特点,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和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日常训练和管理中,教练员要给予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以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有效解决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应对等问题,提高运动员训练和培养质量。
[1]吴刚.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康复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
[2]李强,李华.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分析及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