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与思考
2018-03-07黄美珠
黄美珠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随着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大量运用信息化技术。国家层面也提出了高校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高校的教学工作,是高校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它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要依托教务工作的信息化来实现。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化,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将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运用于日常教务管理中,可以有效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从思想上重视教务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有利作用,显得异常重要。
1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 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院校发展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当今,科技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它开始冲击每个领域。在当今社会中,由于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人类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成为可能。当学校的教务管理,运用了信息化就会使得整个管理过程,更能体现出了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如果能有效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就能将各种教学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的通用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提升教务管理质量的目的。
1.2 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
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方便集中管理、查询、运用各种教学信息,首先要充分采用网络技术将传统的各种纸质教学信息数字化,这是最终达到实现教学信息能够分散操作、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体量大、内容繁多。教务管理系统通常承载着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统筹、班级功课表的编排、课程网上选课、学生考试安排、学生成绩查询、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安排、教材上报与统计等工作。教务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从学校专业建设角度看,专业整合逐步推进,课程建设及改革逐步深化,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各类办学资源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近年来,高校的连年扩招,带来了学校的专业数、班级数、学生数也相应急剧增加。面对这个现实,也给各高校的教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面对这种新业态,传统式、低效率的教学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当。而教务管理的信息化便能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管理数据,并且明显有效提升教务管理的效率。
1.3 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规范化
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每个信息都与其他信息有关联,它是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在教务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一致,保证了工作规范、同步。要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的高效性、高质性,教务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是重要抓手。教务管理系统对信息的输出统一格式,从教务管理系统输出形成的资料都是统一的。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了教务管理的系统化流程。每个人都能用各自的身份登录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公开和规范。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一致后,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落实、教师任教情况、学生的上课情况、教学考核安排、理论与实践场所使用等管理工作就能实现规范化、同步化。
2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务管理思想不先进
首先,很多院校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对其热情不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认知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是由于学校领导到教务管理者,欠缺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化意识不强,他们的思想仍局限于传统教务管理阶段。其次,受到传统的教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其他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务管理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开放,必然使得已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
2.2 教务管理系统模块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通常大多是直接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学管理软件,与其办学理念目标、定位未能有效融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没能实现预期的管理目的,只是在学生考核、班级功课表编制、教师教学工作发挥有限作用。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要求各学校应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可是,当前很多院校没能充分考虑到教学改革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不全面,无法真正做到教学信息的系统化和共享化,从而限制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性、优化性。
2.3 教务管理队伍素质欠佳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化将为教务管理的高效性提供许多实际便利。因此,信息化的到来,必然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从传统的管理观念走出来,同时在人员的信息素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各系(部)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务处的管理人员、各系(部)教学秘书及其它教学辅助机构的管理人员是参与教务管理的重要力量。而现阶段,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往往容易被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忽略。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欠佳,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基本只能简单的文字录入、电子表格设计等层次,甚至对信息化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实际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 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强化认识,创新教务管理理念
首先,要保证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稳步开展,要实现教育管理的优化应用与创新,要从转变思想做起。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开放与发展的思维推动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运用教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载体,结合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考核评价系统,转变高校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思想,提高其重视程度,促进其积极学习信息化的业务技术,最终形成统一规范化的应用工作流程,实现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其次,要注重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构建一个积极高效的管理环境,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参与强烈意识。
3.2 分工合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分级管理与分级保存是传统教务管理的缺点。而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数据库里中将教学信息是统一存储,最大化的减少了数据的重复,管理系统中形成了一致性的教学信息数据。日常的教务管理工作能有效检验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实现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学校应借用软件公司的技术支持,与校外软件公司联合开发适合自身办学特点及实际工作需要的教务信息化软件。充分利用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支持他们参与研发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从而实现教务管理流程的最优化。例如,编排班级功课表就是由教务处主导下,各教学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完成,系部分担了数据采集及任务的处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务管理要实现运行平稳、调控灵活、有权威、高效率的运行,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应涵盖学籍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选课管理模块、排课管理模块、教材管理模场块、实践教学管理模块、学生评教管理模块等多模块。学校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工作的收集、处理正规化,也有利于学校制订出更加规范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更好体现教务管理工作职能的目的。
3.3 强化培训,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应用信息化水平
人的素质高低对于一个工作能否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作为教务工作的管理人员的能力还欠佳。在当今,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要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保证,特别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管理队伍。在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中,基本都是经验教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信息偏差问题,且涉及人为因素,容易导致信息管理不公平、不客观。而信息技术能很好地避免这些传统教务管理模式弊端。首先,摒弃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积极引进教务管理人才,综合考核各方面的能力,不同管理岗位上需要不同的管理人才,对于教务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更加注重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其次,以教务管理团队实际素养为参考,结合现代大学教学理论,有计划地组织教务管理者和教务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特别是信息挖掘、整合、处理、应用的等能力,整体提高,最终达到教务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4 结论
综上,教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并升级换代,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是实现教务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其仍然存在着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高职院校应用开放与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充分认识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性;分工合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增加学校核心竞争力,并实现提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内培外引,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实现教务管理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提升。
[1] 胡帅;卞向.政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J] .科技视界,2016,第26期.
[2] 崔丽英.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74-76.
[3] 崔少华.浅谈水利信息化建设[J] .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第6期.
[4] 陈宁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思考[J] .职业,2011(3):102-103.
[5] 唐文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3(7):84-85.
[6] 贾飞;伍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