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与延伸技能初探
2018-03-07邓晓杰
邓晓杰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习更快的掌握社会生产领域的专业技能,以此为社会生产领域提供人力储备,而在社会生产领域发展的背景下,由此说明高职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社会生产领域需求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要点。结合上述前提在高职教育改革方针下,其教改课程应当结合社会生产领域需求来进行改革,并同时注重高职学生之后的职场发展,提高学生在职场当中的人力价值。
1 课程系统优化与延伸技能培养的优点
1.1 课程系统化优点
传统高职教育当中,其教育方式更加倾向于书本式教育,即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核心,向高职学生灌输内容,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许多传统化高职教师的概念当中,已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但在现代高职教改课程之下,其十分强调高职教育的系统化成型,系统化教育主要是结合社会生产领域,而由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在此目的实现过程与实现之后,首先学生所接受到的学习内容都是可以直接应用到岗位当中的,使得学习的“学以致用”能力加强,同时因为学生的专业能力突出,即帮助了学生在职场的人力价值发挥,所有由此可以说明传统教育与教改课程系统化相比,教改课程系统化显然具备更多优点[1]。
1.2 延伸技能优点
在现代社会生产岗位上来看,许多的生产岗位不但要求学生对本质专业技能有良好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延伸性的技能,例如电力生产领域当中部分岗位,不但需要对电力专业知识又深度了解,还因为此领域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而在此点上传统的高职教育当中,虽然同样开展了部分延伸技能教育,但在深度以及针对性上存在不足,体现出浅显、盲目的趋势。而在现代高职教改概念之下,则针对传统教育当中的不足,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避免延伸技能教育出现浅显、盲目的现象,体现了教育的深入性与针对性优点。
1.3 课程系统化与延伸技能教育综合实施的必要性
教育体系无论如何变革都需要体现整体性,此点在课程系统化与延伸技能也是相同的。延伸技能教育即属于课程系统化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延伸教育课程当中也要体现出系统化,使得延伸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技能教学划分明显,以此帮助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可以更好的围绕教育技能来制定教育内容,同时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此外,在进行高职教育时,还需要避免理论化的教育方向,应当综合岗位实践来实现教育目的。
2 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实施措施
2.1 课程模块设置
在高职教育体系上,其课程模块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注重人文素质的公共课程模块;作为职业方向通用部分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根据各个专业方向要求的不同而设置的专门化课程模块,但在现状来看,此三项模块体现出了粗略的划分,并不能细化、深入的增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因此要实施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就必须对课程模块进行设置。
关于高职教改课程模块细化方面,首先,需要针对专业化课程体系当中,所有课程类目以及内容,依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细分,进而分化出类似: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专业优势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辅助课程模块等模块,通过模块举例即可了解到,在细分之下,高职教改课程呈现出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的课程模块,以此有助于教师针对模块进行教育内容制定,同时对学生能够形成由浅入深的系统化教学[2]。
2.2 延伸技能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岗位对于入职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求其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延伸技能,如此为了顺应社会岗位需求,现代高职教改课程体系当中,应当体现出完善的延伸技能教学,但现状当中的浅显、盲目趋势显然无法实现完善的教育目的。
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所以如果教育内容过于浅显或盲目,会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混乱,而在上述阶段性的优化之下,首先通过技能层级化,使得专业技能知识被划分为三个层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如此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其次,技能模块化与项目化,主要是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来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有助于延伸技能教育内容的优化[3]。
3 当前高职教改课程的不足
3.1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足
同样作为高等教育,高职教改课程当中也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素质、学生文化素质、学生工作素质等,在综合素质满足的前提下,即可提高学生在岗位当中的价值,但目前许多高职教改课程当中,其更加强调学生岗位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对于文化素质与工作素质的教育则相对偏弱。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生产岗位对与岗位工作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果进入生产岗位,那么不但要将专业技能“学以致用”,还要更加细心的对工程进行维护等,而此点就关于与文化素质与工作素质,如此基于当前高职教改课程的综合素质教育不足,现代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此点进行改革。
3.2 师资队伍传统化
高职教改课程是在今天教育改革概念下提出的一种教育发展方针,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依旧应用着传统教育方式,而这样的教育不但影响了学生,也对大部分的高职教师产生的影响。当前许多高职教师依旧保留着传统教育的观念,即使在高职教改课程概念下,其在实际教育当中依旧会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如此导致高职教改课程出现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不利于高职教改课程教育目的的落实,因此为了深度实现教育目的,现代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传统师资队伍的优化,使其加深对先进高职教改课程概念的了解与认知、
4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师资队伍传统化改善策略
4.1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改善策略
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其在未来职场的价值体现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学生职场价值,现代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针对上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不足,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培养,即开展高等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其次,结合专业岗位的需求,制定学生工作素质的培养,即增强学生的未来岗位工作规范、工作标准、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概念,帮助学生工作素质的提高。
4.2 师资队伍传统化改善策略
师资队伍是落实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师资队伍存在不足,那么就会影响教育结果的质量。针对师资队伍传统化的不足,现代高职院校应当对传统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需要设计高职教改课程内容、延伸性技能的重要性、先进教育概念、先进教育方式等,或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直观的使传统化教师了解高职教改课程的教育结果,在其自身进行对比之后,即可促进其观念上的转变。
5 结语
高职教育同样属于高等教育,在与本科教育比较之下,高职教育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岗位,为此为了确保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价值体现,现代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与延伸技能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课程系统优化与延伸技能培养的优点、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实施措施,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改革添砖加瓦,并通过改革让更多高职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