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2018-03-07崔雅琴
杨 静 崔雅琴
(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就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本质要求之一。
1 高校在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中的优势
1.1 教育时机上的吻合
每个学生从接受学校教育到最终走向社会的各个教育阶段中,大学时期是对其进行恋爱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首先,大学阶段在教育时间上最吻合。在初等和中等教育期间,学生们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均未达到成年人的状态,这时和他们讲恋爱与相关的道德教育为时过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家长和社会造成一种学校提倡“早恋”的错误现象。而来到大学阶段,从生理角度讲他们都以成年,开始产生对爱情的向往之情,此时对他们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可以说恰逢其时。其次,大学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期。恋爱道德观是每个人建立在自身价值观念上的对恋爱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可以说比其他阶段更有成效。最后,大学期间是他们最容易与爱情不期而遇的时间段。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走向相对宽松而自由的大学生活,从心理角度而言,他们希望排解来自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渴望建立新的友谊更期待爱情,并希望这种情感可以得到抒发和寄托,这时青年男女大学生比其他时间段更容易接近爱情和遇到心仪对象,基于他们可能比其他时期更容易参与到恋爱的实践中,使得大学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1.2 教育方式方法上灵活多样
大学生随着知识储备的不断积淀,学习课程的专业与精深,学习内容和达到目的的不同,对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要求。这对恋爱道德教育同样可用。例如,使用课堂主题教学的方式,也可将恋爱道德教育渗透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心理课和德育课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针对大学生开展相关的有目的性的教育,使得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显性或隐性教育中学到相关的恋爱道德规则与艺术。
1.3 教育的系统化
所谓系统化就是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对要素的各个层面进行研究。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系统化是指高校以恋爱道德教育为主题,对其主体、内容、方法和实效性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教育研究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应急性问题,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做好的工作,为此,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主体的特点与差异分类分层开展恋爱道德观教育,充分考虑学生教育背景、生理特点、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形成的一系列核心观点,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这体现了高校教育系统化、计划性和目的性。
2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上存在不少问题。
2.1 高校普遍对恋爱道德教育不重视
目前纵观各大高校它们普遍针对学生开展了相关的道德教育,但是对恋爱方面的价值观教育却普遍不够重视,甚至缺位。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在社会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高度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道德观点不断涌入,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观中依然存在,此时不可避免使社会和学生针对道德观念形成一种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化的思想。表现为在恋爱和爱情中,他们往往知道高尚的大道理,却在实际行动中徘徊于功利的“小道理”中。而爱情恋爱已经是不可避免成为高校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对此,只要学生没有因为爱情或恋爱产生相关的违纪违规行为,大部分院校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他们没有积极主动地针对校园恋爱采取调查研究与分析,从而开展相关的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文明、高雅的恋爱道德观,防患于未然,事先对学生进行恋爱道德观的教育。从而失去了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另外,高校长期以来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德育尤其是恋爱道德方面的教育涉足少太!例如涉及到如何“爱与被爱”以及“性教育”方面的问题很多老师只是匆匆带过,未能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恰当的讲解。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7%的同学表示他们的性知识主要来自于“教材及老师和父母的讲述”,由此可见,高校在学生恋爱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勤度”。
2.2 处理问题手段的非艺术化
2018年3月21日澎湃新闻报道黑龙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对男女生交往不当违反“大学生行为准则”的行为做出会被录像、警告、通报、扣学分乃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成立“不文明行为”纠察队,从现场“执法”图片中看,他们头戴白盔、身着迷彩服,阵容不小!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它们或遭到学生和舆论的哗然、吐槽,或引发众人的争议和反对。对于高校这种简单粗暴单方面强制性处理和干预问题的非艺术化手段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高校必须承认当前在校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理应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产生相应的预判并承担责任,为此,学校在这方面应摒弃消极回避、宽容默认的态度,以教育、引导等温和化雨的方式处理问题。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和管理的艺术化,要求其在处理问题时对学生恋爱方面的范畴、界限、方式和尺度进行规范和适当性的研究,不能过于简单暴力或随意无章,不然可能同样会导致秩序失范。在大学遇到爱情本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高校不必把它当做洪水猛兽。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教育、管理、解决恋爱中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的事件,将恋爱约束在公共文明的尺度内,免遭不适当甚至粗暴的干扰,是社会秩序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致要求。
2.3 教育未成体系,效果不佳
体系是“泛指在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恋爱道德教育的体系化是指高校以恋爱道德为核心 ,围绕其教育内容、方式、手段、主客体等不同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它内在包含着如何将恋爱道德教育由理论角度变为客观实际的主线。例如,针对恋爱道德教育内容,目前并未有专业性、指导性的书籍,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列为一支,独立开课,还是“见缝穿针”式的插到德育、心理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教育课程中,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看法;已有的德育教材在恋爱道德知识中又存在着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单一、缺乏与时俱进、有针对性的指导。恋爱道德教育中需不需要加入实践课程,加入什么,怎样加入,也是尚未探索过的领域。总之,当前高校对恋爱道德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未成体系化、规模化的状态之前,必定严重制约着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成效。
2.4 缺乏校园亚文化的配合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师生精神面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它对深处其中的学生有很大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例如,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社团活动。校园社团活动具有开阔学生思维、丰富校园生活同时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交流艺术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形成健康高尚友情和爱情的重要载体。但现在部分高校尤其是办学历史不长的新建本专科院校不重视甚至缺乏必要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有的院校虽然定期的举办文化活动,但不是质量不高难以吸引大部分同学的兴趣,就是活动种类不丰富,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缺乏一定的人际交流载体,或将校园生活更多寄托于寻找爱情中,或在恋爱中不懂得两性相处艺术,造成恋爱失败。再比如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校习,它如同班风系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选择。某些高校校风不淳朴,学习氛围不浓厚,有些院系学生打扮地开放前卫等,这都可能改其他学生造成一种效仿、攀比的不良指示,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时要充分注意校园亚文化的配合。
3 高校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
高校应积极主动、坦然面对校园爱情的到来,从思想观念和主观意识上做到接受这件事实,这是高校重视大学生恋爱道德的前提。只有在充分的重视和思想准备下,高校才能从恋爱道德课程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校园文化建设、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足够的探索,以此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奠定必要的基础。
3.2 探索相关课程建设
高校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必须以课程建设的主要抓手,只有形成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将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落到实处。这里的课程建设探索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关于恋爱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的建设。围绕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教育者必须将教育大学生在恋爱开始前要自由、谨慎的选择恋人;一旦建立恋爱关系,恋人之间彼此尊重,忠贞真诚,对自己、对方、他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若双方发生分歧、矛盾,彼此要冷静协商解决问题;一旦恋爱关系不幸结束了,也要做到失恋不失志、不失学、不失德。其次,是关于恋爱道德教育的途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是应该单独拿出课时以选修课或相关教育课程为主,还是应该将涉及到恋爱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点穿插在相应的德育内容中?例如,在伦理学中加入道德规范和人生幸福的内容;在心理学教育中加入大学生心理和恋爱动机的相关内容;在美育教育中加入关于真善美的教育内容;在性教育中加入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对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总之高校是“计划单列”还是“融合穿插”,这是做好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课程探索和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是通过何种手段实现相关课程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授课的方式来实现,除此之外,要不要加入实践课,怎么加入,加入什么形式的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3 善于利用学校的隐性教育
与课程教育的显性作用相比,高校中还有其他一些隐性教育方式可以投入到学生的恋爱道德教育中。首先,关于校园环境硬件建设方面。高校应保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锻炼身心的场所、场地,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健身实现身心的健康。另外,高校行政管理层应致力于探索和完善艺术化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对涉及学生恋爱道德行为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前最好广泛听取学生的想法,开展意见征求,力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赢得大部分学生理解和支持,以确保将执行中的阻力降到最低。其次,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静态校园文化的校风校习应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高校应致力于营造一个热爱学习的氛围,一个纯洁朴实的校风,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将学业作为主要目的,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关系。另外,属于动态校园文化的活动也应该积极开展。以学校、院系、社团和班级牵头,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向现实,提升人际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丰富拓展课外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减少他们在爱情上的寄托,将时间更多放在学业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上。最后,还应该巧用图书馆资源。书籍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人的思想活动、交往方式和道德情操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注意和巧用图书资源发挥书籍对人的教育功能。除学生自行借阅外,各职能单位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读书节、读书沙龙、朗诵比赛、读书研讨交流会、书法比赛、唱诗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感受经典名家在作品中传递的高尚思想情操,以帮助自己升华道德情感和行为。
3.4 积极发挥朋辈群体的引导示范作用
在实际恋爱生活中,当学生在高尚的大道理和功利的小道理之间徘徊时,就表明他们只是将道德价值观相对化和实用化了,足见我们在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中缺乏针对实际的道德教育。高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是正面性的、有计划、有目的,而朋辈群体彼此间的影响则是无计划、无组织的,而效果有时反倒是最佳的。所以高校要注意利用这种影响发挥“典型示范积极引导”的作用。对在学生群体中有影响力、有带动作用的社团组织或学生代表进行恋爱道德主题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和阅读相关影视和书籍作品,讨论分析其中所传递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形成关于恋爱道德情操的是非标准,以实现对其他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