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实践型班级建设模式及对策研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8-03-07潘晓阳
黄 倩 杨 洋 陈 明 潘晓阳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1 引言
高校班级是高校最稳定、最基层、最直接的群体功能单位,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服务与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主要平台。高校班级建设是围绕既定目标,通过统筹规划搭建构架,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开展学习及组织实践。近年来,面对高校人才市场竞争中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承接高校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班级平台应着重建设为先导,立足模式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原则,在深入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的背景下,结合班级专业特色,指导班级构建发展模式,进而反哺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应用实践型班级建设目标以结合学科的人才培养为主方向,立足班级学生实践与专业的结合,班级建设以专业为依托,以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班级建设的情景中,推动学生深入实践环境,以此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行业认同感。
2 相关概念
2.1 高校班级与班级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学生开展活动、组织学习最基层的组织,是高校学生基本的归属和成长成才的基本场所。班级建设是由“班级”与“建设”两个独立的词语组成的概念,第一种理解为“班级的建设”,是以班级为构架,实现团体的作用和发展;第二种解释将重点放在“建设”上,以实现班级建设成理想的状态和组织作为构建目标。
2.2 高校班级建设模式与对策。高校班级建设模式的运用应把握以辅导员为关键人,在学生生活时空、实践形态、成长机制的意义上,注重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细胞。目前,学者对高校班级建设模式的讨论中,主要聚焦在:探讨以班级规划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主动参与自主管理为构建的班级模式等。完善高校班级建设,提升班级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应立足于班级建设优化对策研究。部分学者认为树立明确的创优意识和创优目标,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逐步把班级目标内化为集体成员目标,自觉把集体共同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准则是完善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
2.3 应用实践型班级建设。应用实践型班级建设是以高校专业为导向,在建立长效期望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专业意识形态,将专业实践作为学生成长的根基,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与班级建设的目标与对策捆绑。旅游应用实践型班级建设应该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与班级建设叠加,通过正确定位,引导学生专业提质与班级管理相互融合,以旅游管理及其延伸的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为班级应用实践方向,通过行业与学业的结合,建设旅游专业特色班级文化,制定属于班级文化的实践平台,实现班级建设迎合未来旅游市场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3 实证案例
案例以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班(旅游管理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班级构架思路及成效,分析高校应用实践型班级的建设成果及意义。
3.1 立足“同心导航”引领。打造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组织发展构架,班团一体、良性发展。构建以党员为核心,团员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紧贴学生实际,开展以诚信、文明、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教育活动,借思想教育引领学生综合发展。
3.2 实施“思想启迪”领航。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班级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捆绑,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建立班级制度,结合专业特点,提升专业定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拓展自身能力,取得包括导游证、英语四六级、普通话过级证、教师资格证、英语竞赛奖项等系列证书。
3.3 突破“志愿服务”瓶颈。将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切合,走特色旅游志愿服务培养路径。将服务、奉献主题贯穿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组织开展旅游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等多项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增强学生服务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4 提升“专业相长”融入。以旅游应用实践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专业特色与学生发展路径,服务贵州旅游大发展,突出实践、创新发展。结合专业特点,打造旅游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如导游之星专业技能大赛、志愿者导游服务活动等。
3.5 打造“双创助推”平台。将贵州传统旅游文化发展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扎实训练、优化发展。以专业背景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两岸旅游商品文创大赛,刺绣、蜡染等文创旅游产品设计制作及文创产品展览,鼓励申报各创新创业课题,提升实践技能。
4 优化对策
结合应用实践型班级建设案例分析,从以下几点探究优化应用实践型班级构建思路,从而提升班级和实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4.1 明确班级培养目标,搭建班级发展构架,以班级发展促学生发展。应用型班级的构建,不仅要在学生管理、班级文化、干部培养等方面进行规划与实践,更要在学生价值重构、专业技能训练、学习行为习惯、思维方法训练等方面下功夫,这是应用型班级成长的内在需求。通过建立班级党团组织,精心设计班级结构,凝结班集凝聚力,开展丰富活动等多种形式实现。
4.2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以实践拓展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促班级建设。以专业实训拓展为平台,结合专业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以应用实践人才培养为班级发展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量身打造旅游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将奉献的主题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中,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服务奉献意识,切实提升社会责任感。
4.3 培养目标由理论研究型向应用实践型扩展,将文化资源与学生创新创业结合优化发展。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以专业背景为依托,以地方文化资源为研究背景,将文化资源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结合。通过创业大赛、申报课题等方式,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创新创业思维得到提升,应用型班级构建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
4.4 由专业教师团队与辅导员思政队伍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善应用型班级建设。将专业教师纳入班级管理中,弥补辅导员专业知识构架不足的缺陷,从学科发展角度建构班级构架。协力开展班级建设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各取所长,形成由教育思想、工作策略、管理措施、具体技术等立体交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从而构建符合专业发展实际的班级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