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素月诗的情感结构和恨的美学概述

2018-03-07◎龚

文化产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呼唤故乡姐姐

◎龚 平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韩国语教育系 湖北 武汉 430070)

金素月的诗整体贯穿的悲伤情感也是“恨”的情感。憎恶和哀痛,执念和迷恋相互交叉的复杂的“恨”,既是其固有的民族情感,也是语言的表现。在词典的意上,它意味着由于紧张和冲突,感情无法释放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本文对金素月诗中出现的“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考察金素月诗中出现的“恨”的美学。

一、“恨”的原因

金素月的诗至今为止仍被人们所知的原因并不是它反应了日本殖民期的现实,而是将人们本性中最深的情感深刻的展现了出来。金素月的诗中突出了悲伤、孤独、哀怨、凄凉等情感。这种情感并不是单纯零碎的,而是以复杂的面貌出现。对金素月“恨”的原因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派[1]。其中金亿和柳宗镐认为素月的“恨”与他本身性格有关。金亿认为:“金素月个人的原由——不幸的生活和孤僻的性格、事业失败、安定的生活被打破”是他“恨”的主要原因。柳宗镐认为:“他是韩国式诗人,与其从传统的意义来看不如从他本身性格来看。”[2]反之申翼澈,朴斗真认为素月恨的情感可以从民族的情感及时代背景中寻找[3],并且朴斗真指出金素月的“恨”可以从民族传统、外部要因中寻找[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金素月的“恨”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组成。因此,金素月“恨”的情感既是个人性的,也可以是民族性的。原因整理如下:

1.在素月两岁的时候,其父亲成了精神异常者。精神异常的父亲发病时的狂气和狂气消退的颓废模样给了素月很大的冲击。父亲的二重像使得两岁的素月出现了人格混乱,童年受到的冲击使他受到了精神上的伤害,终身无法摆脱。

2.因为爷爷的阻碍,素月与心爱的人被迫分离。1916年金素月十四岁的时候,因为爷爷没有征求素月的同意,直接为她与其他人订婚导致金素月和恋人的分离。与恋人的分离形成了金素月对爷爷的怨恨,对恋人的迷恋和自责的情感同时存在[5]。因为这种情感始终无法消散,所以导致了“恨”的形成。

3.素月周边女性不幸的生活面貌。出嫁四年,丈夫成为精神异常者的母亲的悲惨生活;失去了丈夫和小儿子,还要为家门的振兴不辞劳苦、四处奔走的曾祖母的生活;对金素月幼年时期影响最深的叔母桂熙英的坎坷的命运;以及成为富人家小妾的小姑姑的生活等使得素月的诗偏向女性化并且对“恨”的情感更加执着,更为突出。

4.日本军国主义的压迫。作为殖民地的知识分子,时代给与他们虚无意识和绝望感。自身的梦想无法实现的现实,是“恨”形成的重要原因。

5.金素月本身的性格。素月的恩师岸曙对素月的性格做了如下评价“尽管他的诗歌过度的表达了情感并且分辨性很强,但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虽然自己对这桩婚姻不满意但是他还是为尽到做丈夫的本分而努力。理性的思考与道德分辨力越强,对于超越自我的意识就比别人更敏感。因为超越自我就必须一定程度的压制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导致了“恨”的形成[6]。

二、诗歌中“恨”的体现

(一)生和死的“恨”

3·1运动之后在很颓废的状况之中素月更加沉迷于虚无意识,甚至有了死亡意识。《초혼(招魂)》与其他诗歌不同之处在于他无法克制悲伤的感情,导致这种感情爆发。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激烈的感情会慢慢消失,从而化为“恨”。

虚无飘渺的名字啊/空中消散的名字啊/无主人的名字啊/我一生呼唤的名字啊

心中镌刻的名字啊/自始自终无法言表/我爱过的人啊/我爱过的人啊

红日西悬山巅/群鹿散发悲鸣/在诀别的山上/我呼唤你的芳名/

一直呼唤到我满怀伤感/一直呼唤到我满怀伤感/呼唤声虽一闪而过/但天地无垠

纵然我化身为石/仍不断呼唤/我爱过的人啊/我爱过的人啊

——招魂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在自己爱的人的死亡面前,用招魂这传统的方式来诉说人的悲哀。第一节表现了对无法告白的爱的悲哀。第二节提出了虚无和广阔的空间及展现出了悲伤的本质。第三、四节用望夫石来比喻悲伤。最后一节对离开那人哀切地传达自己的爱。以时间为背景展现出了“日落时分”的光明和黑暗的分界线。以山来区分生和死的世界、天和地的世界,即:现实的世界和灵魂的世界,来展现生者无法走向死者世界的绝望意识。

其次从民族的角度来看,话中似乎在对日本殖民时期韩国人绝望的生活进行答辩。正如第三节所写,正因为在黑暗之中失去了领路人,所以悲伤之情由然而生。第四节中即使你悲伤的呐喊也不会有任何回音,领悟到了生和死是游离于你我的现实的悲痛。因此正如金亿所言金素月并不是感性的人,而是冷静理智的人。

(二)祖国丧失的“恨”

素月诗中,对家乡自然风景赞美的诗比对祖国丧失、同胞怜悯感情的诗更多。素月的生涯中除了日本留学期间,大部分时期都在自己的故乡及故乡附近生活。即使是这样,对于故乡思念的诗也很多。大部分表现了失去故土的民族悲伤的情感。其中《母亲啊,姐姐啊》是其关于领土丧失、思念故乡的代表作。

妈妈啊,姐姐呀,江边生活吧/庭院旁发光的金沙

后院外摇曳的芦苇/妈妈啊,姐姐呀,江边生活吧

——妈妈啊,姐姐呀

以“江边”代喻美丽的自然,利用少年使用的称呼来单纯的表达自己和妈妈、姐姐一起生活的“江边”是他和平幸福的安身之处,是和家人一起生活的乐园。但是从时代背景来看这并不是一首单纯赞扬自然的诗。这首诗发表于1922年,日本为强化殖民统治实行民族掠杀政策和经济掠夺等无端统治的时代。1910-1918年实行土地调查项目,从韩国农民手中夺走了农田。无数被夺走农田的农民离开家乡,在满洲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失去家园,对家乡美丽自然风景怀念的诗歌孕育而生。

这首诗并不是诗人在故乡看到的江边,发光的金沙、芦苇摇晃的情景,而是陌生而荒芜的风景,因此反复唱着“妈妈呀,姐姐呀,江边生活吧”的语句。并苦苦哀求妈妈和姐姐,一起回到思念的江边生活。在这哀痛中隐藏着无法说出的绝望。用首尾相关的手法来表现出因祖国丧失而很难回到家乡的现实。

三、结语

迄今为止,对于金素月诗歌研究的主旋律是关于其诗体现出的“恨”的研究。对此既有肯定的评价也有否定的评价。关于否定的评价主要是其诗中包含很多“怨恨”“悲伤”等消极情感。本文并不是考察因现实的失败和挫折而展现出的“恨”的情感,而是这种“恨”的情感通过文学所产生的美。

猜你喜欢

呼唤故乡姐姐
故乡的牵挂
无声呼唤
走在故乡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爱的呼唤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三月的呼唤
认识“黑”字
穿越时空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