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化通识课教学研究
——以美国高中文化通识课教学为例
2018-03-07康国旗
康国旗
(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孔子学院办公室,福建厦门 361102)
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步伐的加快,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课堂,各类学员累计达916万人。以美国为例,全美有109所孔子学院和348个孔子课堂,是世界上拥有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约40万学生在学汉语。据全美中小学中文中文教师协会(CLASS)的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中小学生中高中生学中文的人数最多(张晶晶、牛端,2012)。
当我们在推进汉语教学时,文化教学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因为悠久的中华文化往往是美国高中学生特别是非华裔学生学习中文最初始的动机,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时事和文化现象感兴趣(陈绂,2006)。因此笔者所在高中采用了先给所有九年级的学生开一学期的中国文化通识课,再在第二学期让他们根据个人兴趣选修中文,这对中文教学的推广大有助益。但现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论文虽然很多,却多偏重语言交际文化研究,对非语言交际文化研究不够;偏重语言课中文化因素教学研究,对专门文化课教学研究的不够 (赵争,2014)。陈映戎(2011)也提到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偏重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缺少文化教学实践的探讨。本文将对文化教学的目标和特点进行梳理,并根据自己在美国高中教授文化通识课的教学实践从教师、教材、教法上提出针对海外文化通识课教学的相关策略和形式。
1 海外文化通识课教学的目标、特点及模式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一样,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关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要了解美国外语教学对文化教学的要求以及美国高中教育的特点,最后确定美国高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及模式。
1.1 文化的分类
对于文化教学,学术界早期将之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教学,但这样的划分多是为了语言教学服务的(赵贤洲,1992)。现在,多数学者沿用美国教育部门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对文化的分类,该标准从文化观念、文化习俗与文化产物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化。这样的划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教学中把握文化。文化习俗和文化产物易被感知,而文化观念深藏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文化产物和习俗,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深层次的文化观念。
1.2 海外文化教学目标
《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文化目标包含学生应理解目的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应理解目的文化产物与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两项标准都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如社会习俗及文化产品入手,将其与更为深层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认知目的文化的目标。国内多将文化教学的目标归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甚至融入不同文化的能力。综合来看,文化教学就是要让学习者了解中国人如何理解与看待自己的文化,能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得体地交际,并建立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美 (陈莹,2013)。理解和包容可以让不同民族、国籍、肤色的人更好地沟通,世界上也会少一些误解、冲突甚至是战争。在跟美国高中生的接触时,才知道他们对中国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不知道中国有海,有些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所以不仅要让他们对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还要让他们对当代中国及中国人的面貌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也是文化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1.3 海外文化教学特点
海外文化教学中“海外”和“文化”两个关键词就体现出了它的特点。在海外,学生处于自己的文化中,没有耳濡目染中国文化甚至是亲身体验的条件,也没有国内更丰富、便利、鲜活的文化教学资源,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比如在中国很多外国学生身体不适会去看针灸拔罐,这样的文化感知见效快、体会深。然而在美国请人来做中医讲座也不太现实。所以海外文化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体悟,而不是记住那些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美国人亲自尝试中医的英语视频资源,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的人甚至一些名人也在使用,并了解别人的体会和感受,消除对中医的畏惧和陌生感。此外,专门的文化教学也与严谨的语言教学不同。语言教学多根据大纲步步为营,但文化教学相对灵活,相同的文化主题可以用于教授不同年龄、水平的教学对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上并不需要完全一致。
2 海外文化通识课教学内容和方式
2.1 文化内容的选择
温晓虹(2011)提到学生是否继续修中文常常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中文课和课堂氛围。而课堂的各种氛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培养。由于现在针对文化的教材较少,并且没有切实可操作的文化大纲 (杨建国,2014),所以海外很多老师都是自编文化内容,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虽然自编内容不够规范和系统,但对于通识文化课教学来说影响不大,并且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作为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对手头上汉语教材中文化点进行筛选,再结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里关于中国文化题材和文化人物的列表制作出文化项目调查表,对所在地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对文化项目进行增删,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以主题式展开,以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比较、观摩和体验。
祖晓梅(2006)将中国概况课的主要内容分为:自然环境、中国人与人口、少数民族、传统思想、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教育、婚姻与家庭、饮食方式、传统节日、社交方式、休闲生活。她基于与人们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以及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也多涉及两个原因,删除了文学、历史、艺术三项内容。而傅似逸(2017)所编的《发现中国exploring china》以中国概况、人物、历史、语言、教育、科技、节日和旅游八个方面展开。由于我们是为没有学过汉语的学生设计的文化通识课,所以可以参考傅以逸的编排方式。在教学顺序上也不必拘泥于教材话题的先后顺序,有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岁时节日,让文化课和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如根据新闻里美国某明星婚礼来介绍中美婚礼专题。
此外,在选择文化内容时,还要特别注意文化内容的时代性,尽量多一些具有当代特色的文化。如现在倍受外国留学生喜爱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电商创造出来的“双11”以及“国外引进中国数学教材”等话题,都是非常新鲜且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因素,可以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生活。对于外国人来说,那些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反而对他们很特别,并能从中得到非凡的文化体验。
2.2 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形式
文化教学无外乎两种固有的模式,一种是传统的在教语言的时候加入文化因素的教学,一种是在语言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文化知识课,陈莹(2013)分别将这两种模式称为融合模式和兼并模式,并提到现在新兴起的综合模式。笔者认为综合模式是高级的融合模式,在课程时间充分并且教学进度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针对某些文化专题开展这样的形式。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曾开设以中国文化为核心面向全美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汉语教学模式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张和生(2006)提到知识文化传授、交际文化训练、多元文化互动三种文化教学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所以文化通识课应该是将这三种模式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个体差异决定文化内容的多少和深浅,进行知识性的传授。教学中最好能用学生的母语表述,产生误解与偏差的几率也会相应减少。而交际和语言教学结合的文化训练,也让他们在中文课堂上“入乡随俗”,从第一节课如何称呼老师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打招呼开始进行交际训练,再到文化视频里中国人的交际方式介绍和演练,用亲身经历获取文化知识和交际技巧。最后,通过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差异,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和体会,甚至可以采用分小组分专题调查研究的方式。陈映戎(2011)提到探究成果可以用口头报告、书面评价、短剧表演、画面展现、实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分享,学生将会从大量客观的文化信息中得出令他们信服的发现,从而克服文化偏见,理解和认同文化差异。此外,还可以利用厦门大学和国家汉办合作的 “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项目里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分专题解析中西文化世界观、时间观、婚姻观、友谊观等不同观念的差异。这样的跨文化比较可以使学生跳出自己固有的文化框架,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自己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开放宽容的态度,不仅仅是介绍客观事实,更多的是通过分析客观事实来探讨隐藏在背后的文化意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由于国外的教学受语言与文化环境的制约,所以课堂教学不但要有静态的文化知识介绍,更重要的是动态文化活动的组织。单晓薇(2013)提到体验式文化教学,衣妍宁(2015)提到中国文化教学的体验法、中华才艺法等。所以,教师要发挥想象力,用可利用的资源和手段设计文化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习者通过体验实践和反思,进行理性概括,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如中国饮食课之后可以教大家简单的中国菜做法,之后开展“Food Day”,老师和同学每个人都准备一个菜拿到教室分享。
2.3 文化教学中的语言教学
以上我们提到以文化为主,语言为辅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语言本身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甚至是更深的思想观念的体现;另一方面,对美国学生来说,会说中文也是一种很酷的事情。此外还可以让他们对汉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第二年的选修汉语打下基础。这种方式比起让学生上直接学习语言碰壁会少一些。那么文化通识课上要教授哪些语言内容呢?从教学实践来看,多以课堂中需要使用的语言为主,如课堂指令、基本的交际用语、描述和评价他人、数字、时间日期、基本汉字书写,这些不仅可以建立起中文课堂的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表示态度、喜好的句子了解学生的态度和喜好。《你好,中国》是我们在课堂常常用到的系列短片,视频内容简明扼要,选取的100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汉语词汇,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些中文文化词汇,还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讲解这100个文化词的由来、故事以及对今天的影响。同时纸质版的书在每个文化词中选择一个汉字,讲解它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可以很好地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起来。
2.4 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目标在于以文化观念为根本、使汉语学习者沟通文化习俗、文化产品与其掌握文化观念之间的联系。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就是阐释深层的文化观念和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然而每个汉语教师都不可能对所有文化知识非常熟悉,所以教师自我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前充分准备非常必要。另外,要让学生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能够欣赏不同文化之美,教师首先自己要海纳百川,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刻板印象,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沟通。
另外,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情感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单一方向的被动接受,而是接触与体验新的文化带来的自我价值观与信仰的对立与冲突,自我认同挑战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提前预估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还要及时并合理地应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换位思考。再通过解释原因、展现事实并提供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要获得既超越本民族文化,又超越目的文化的“第三视野”(祖晓梅,2004),教师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解释中国人的想法,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最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通过冲突、对话、协商去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双方的文化。
3 结语
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也意识到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针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文化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内容的规范与系统。很多教师仍然只把文化内容作为课堂的点缀,讲授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只就茶、功夫、中国菜、脸谱等物质文化进行简单介绍,较少挖掘出文化的深层意义和现代价值。有的教师讲的文化内容不合适,所选的材料容易引起学生误解,也不能体现中国人的普遍价值观。二是教师素质的培养。虽然不能要求教师对于文化项目样样精通,但对于文化差异敏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对他人文化与自我文化的反思力,对差异不同的理解力和包容力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追求目标,作为海外汉语教师要既不简单接受也不轻易武断地下结论。三是教学资源的分享和教学效果的反馈。笔者认为从教师培训开始,就可以让教师建立区域性联系,甚至通过共享建立区域型文化教学资源库,如美国文化教学资源库等。从事文化教学的教师将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源分门别类,并将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归纳总结分享给其他老师。这不仅可以为汉语教师培训服务,还可以提高文化教学的资源利用率和效率。教师不需要再寻找文化资源上花很大工夫,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这个关键词,而作为汉语教师也要坚定这份自信,在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的同时,不断发掘新的文化教学题材及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专题,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文化课堂生动有趣起来,更好地为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服务。
[1]张晶晶,牛端.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56-60.
[2]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6(S1):35-44.
[3]赵争.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综述[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陈映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72-174.
[5]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76-83.
[6]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兼谈《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的作用与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6(1):127-135.
[7]彭增安,陈光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8]陈莹.国际汉语文化与文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兼论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温晓虹.美国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11(4):549.
[11]杨建国.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的选取与编排[J].数字化汉语教学,2014:175.
[12]傅似逸.发现中国[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7.
[13]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4]单晓薇.以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教学研究: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3.
[15]衣妍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技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16]祖晓梅.《跨文化交际》课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2004(1):118-124,198-199.
[17]祖晓梅,陆平舟.中国文化课的改革与建设——以《中国概况》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7):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