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融合教育策略 点亮特殊儿童心灯

2018-03-07陈小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班级融合儿童

陈小婷

(如东县逸夫特殊学校,江苏南通 216400)

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交流了解、相互帮助并彼此温暖的教育;通过融合教育,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彼此关爱,共同成长。要做好融合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以包容接纳为前提

包容与接纳他人不仅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观念释然,而且是融合教育的基本前提。对于特殊儿童,只有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份信任与友爱,人人接纳他们,努力形成包容环境,才能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的实施水平。

(1)教师包容。融合应该从教育开始。但残疾儿童入园难、入学难仍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普通教育体制一直比较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普校教师担心残疾儿童的加入会影响教学任务,甚至会影响班级竞争优势。这种教育观念,使融合教育的价值受到质疑。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儿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特殊儿童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也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公民,他们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有教无类、有爱无碍”。 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儿童,教师都要以一颗恒爱之心,以善良的本性和教师的责任感来接纳和包容他们,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获得公平的教育。

(2)家长包容。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朋友,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因素。特殊儿童家长更加需要正视孩子的不足,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经常带孩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抱有乐观心度,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班级。

融合教育中普通儿童家长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普通孩子的家长应该理性审视融合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学会尊重、欣赏、接纳这一群体,并且力所能及地真诚帮助他们。

(3)社会包容。融合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认同、帮助、接纳;需要整个社会从理念到实践、从学校到社区、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的支持。

在学习和生活中,特殊儿童获得他人接纳,这种认同的态度使他们获得自信,并且快乐地融入集体;在学校和社区活动中,他们获得成就感,获得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实现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融合和接纳。

凝聚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为特殊儿童接受合适的、优质的教育发挥力量,提供适当的平台,这样的融合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2 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自然表现,残疾学生也是普通学生多样性的自然组成。真正的教育平等是尊重差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融合教育就是在不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让所有的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融合教育是最基础的融合,是残疾人走向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的起步渠道,是每个人从孩提时期就应接受的生命教育的必经之路。融合教育教师要把每个儿童都当作独特的个体来予以尊重,给予平等关怀。这种平等不因为残疾类型的特殊性和残疾程度的严重性而有所差异。我们要在绝对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每一个特殊儿童的独特个性和需求。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接纳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营造宽容、温馨、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课上,引导普通学生理解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尊重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速度。 课下,教师主动关心特殊教育学生,尽量满足他们的独特教育需要,保护他们的自尊,不让他们因残疾、障碍受到歧视。 其次,普通学生是与特殊教育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高的群体。他们对特殊教育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特殊教育学生的情绪和班级氛围。教师可在特殊教育学生入学前向全班同学介绍特殊教育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导普通学生如何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相处,让普通学生从心里接纳特殊教育学生。特殊教育学生在知觉、注意力、思维、记忆、语言、情绪、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只要我们在内心理解尊重特殊儿童,在制度设计上有正确的方向,特殊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接受的教育就会越来越适合他们成长的需要。坚持发展融合教育,尽最大可能让特殊儿童和其他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以关注了解为根本

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习”。特殊儿童不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目前的教育还没有找到办法去开发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邓朴方先生曾用这段话解读残障人与公众之间的鸿沟,算得上入木三分。

融合教育是一种实现的过程,它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把特殊儿童融人教育活动之中。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儿童之间不断交流、对话、交往,要时刻发现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关注。这种关注,出自内心深处地对特殊儿童的关爱,是“爱心”和“责任”,是融合教育教师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建立多种信息渠道,能够及时地从家长、同学和日常的观察中发现特殊儿童的各种需要,给予及时关注并提供适当的教育。这种“关注”是基于了解基础上的关注。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能和可能性,儿童的个体差异呈现多元化,因此在教育理念上要有多元化的教育思想,给予不同儿童不同的教育理念,来促进有着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身心发展。例如,对于智力落后程度较严重的儿童进行数学补习时,就应该把课程内容难度有所降低、评估标准也有所降低,来对之进行教育支持,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成长的历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生活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份关怀的情感。正如诺丁斯所言“只有重视个体性、具体性和学生真实感受的关怀性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才能成为有责任感、有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关怀者,才能使其获得人生的幸福”。

4 以互助共进为旨归

我们期望的融合教育不是单向的施舍和给予,而是双向互动的融合,它具有互动、包容、共享、共赢的特点。特殊儿童自己愿意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且普通儿童能主动接纳特殊儿童,在融合班级中,特殊儿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首先,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不但能包容双方的共性,而且能包容对方的个性,彼此都能宽容对待对方。其次,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能够主动接纳对方,了解对方的心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且能互帮互助。最后,共享共赢,在班级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分享其中的快乐与忧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在融合班级中,特殊儿童能亲身感受到“社会公正”的教育,在教育的滋养下,逐渐转变为“独立的人”“自由的人”,“法律的人”和“社会的人”,并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和“高贵的人”。

融合教育理念的价值在于要求关注所有的儿童,倡导普通儿童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共同发展。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比在特殊教育学校获得更多的信息刺激、变化性的和回应的经验,在与正常儿童交往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模仿,有利于残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普通儿童在与残障同伴交往过程中,更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提高对异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享受助人为乐的成就与自信,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换位思考的品格。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儿童的学业并不会因为安置在同班的特殊儿童而受到影响,相反,在正确的引导下,普通儿童的各项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

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需要大力宣扬和提倡融合教育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对特殊需求儿童的了解、接纳及协助,奉献爱心,善待生命,关爱他人,让“普通”与“特殊”儿童在校园里一起快乐学习和成长。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8.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修订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班级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班级“四小怪”
融合菜
班级英雄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