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志伟学术成果年表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俄文序言术语

一、主要专著:38本

1.《数理语言学》,上海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2.《自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3.《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AnalysisofFormationofChineseTermsinDataProcessing(数据处理领域中文术语结构的分析),英文出版,Fraunhofer-Gesellschaft, IAO, Stuttgart, Germany, 1988年版。

5.GLOT-C(ChineseTerminologicalDataBankforDataProcessing)(GLOT中文术语数据库——数据处理领域中文术语数据库),英文出版,Fraunhofer-Gesellschaft, IAO, Stuttgart, Germany, 1988年版。

6.ChineseCharacterIndexforChineseTermsinGLOT-C(GLOT-C中文术语数据库中的汉字计算机索引),英文出版,Fraunhofer-Gesellschaft, IAO, Stuttgart, Germany, 1988年版。

7.《现代汉字和计算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数学与语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0.ChinesischeSchriftzeichen-VerganggenheitundGegenwart, Wissenschft Verlag, Trier, 1994(《汉字的历史和现状》,德文出版,德国特里尔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12.《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字学创新篇》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新版。

1996年(57岁):3本

13.《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英汉对照计算语言学词语汇编》(与俞士汶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现代术语学引论》,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16.《现代术语学》(繁体字版),台湾农业资讯中心,1997年版。

17.《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现代语言学流派》(修订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术语浅说》,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20.《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1.《计算语言学探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2.2001-2002CollectionofKORTERMPublication-InHonorofProfessorFengZhiwei(2001~2002年KORTERM文集,纪念冯志伟教授特刊),KORTERM, KAIST, 2002年版。

23.《应用语言学新论——语言应用研究的三大支柱》,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24.《数学辞海》(数理语言学部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5.English-ChineseComputationalLinguisticsTerminology(责编专著),Editors in Chief: Chiao Wei & Wolfgang Kühlwein, Managing Editor: Feng Zhiwei, 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Trier, Germany, 2003.

26.《机器翻译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

27.《汉语教学与汉语拼音正词法》(与新加坡许福吉博士合著),2005年,Marshall Cavendish Academic出版社,新加坡。

28.《机器翻译今昔谈》,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ISBN 978-7-80184-782-9/H.45)

SCADA系统和 EMS系统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效率,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互相之间的不可通用性,导致电力调度出现了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发展、数据整合混乱的现象。

29.《自然语言处理的形式模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48页。

30.《现代汉语使用手册》(“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部分,931-1013页),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31.《语言与数学》(修订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32.《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33.《数理语言学》(增订本,与胡凤国合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34.《自然语言处理简明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5.《现代语言学流派》(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37.《Τα κινεζικα συμβολα γραφη: Μια αναλυση στο χρονο》(汉字的历史与现状,希腊文版),ΠΑΠΑΠΗΣΗ出版,2017年,ΑΘΗΝΑ(雅典)。

38.《Chinese Characters》(汉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此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二、主要译文:2本

1.《自然语言处理综论》(与孙乐合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统计语言学习》(与胡凤国合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版。

审校专著:3本

1.《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邱碧华译自德文,冯志伟审校,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2.《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邱碧华译自德文,冯志伟审校,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3.《自然语言交流的计算机模型——数据库语义学下的理解、推理和生成》,冯秋香译自英文,冯志伟审校,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翻译论文:

1.七十年代的机器翻译,《机器翻译论文选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译自英文。

2.处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科学》,中文版,1985年,第1期,译自英文,原文作者是著名人工智能专家Winograd,发表于美国顶尖级刊物Science.

3.机器翻译的理论问题,译自法文。

4.机器翻译中概念系统的反映模型,译自法文。

5.句法分析的语义根据,译自俄文。

6.表层语义模型:规则类型,译自俄文。

7.自动找出和修正错误是文句意义加工的技术前提,译自俄文。

8.在分布使用中俄语名词的数的形式的选择,译自俄文。

9.在自动翻译系统ETAP中“实用逻辑”的试验,译自俄文。

10.可自动处理的意大利语言词汇表示模式,译自意大利语。

11.连贯正文的分析方法(关于在文献事实情报检索系统中运用文句语义模型的问题),译自俄文。

12.叙词表是描述人文科学语言的模型,译自俄文。

13.对“超文本”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一些意见,译自俄文。

14.同文章对话,译自俄文。

15.论数理逻辑与自然语言语义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译自俄文。

16.语用学和对话文章,译自俄文。

17.正文的人机综合系统,译自俄文。

18.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正文语义分析的形式化问题,译自俄文。

3~18均载于《情报学文摘》1985年各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

三、主要论文(用中文、英文、法文和德文发表),共431篇。

中文论文:389篇

1.“文法”不如“语法”好——与陈望道、吴文祺等先生商榷,《文汇报》,1961年1月22日,第3版

2.“语法”定名胜于“文法”,《中国语文》,1961年,第2期

3.福克斯公式,《语言学资料》,1965年,第2期。

4.数理语言学简介,《计算机应用与应用数学》,1975年,第4期,34-51页。

5.国外主要机器翻译单位工作情况简述,《语言学动态》,1978年,第6期。

6.形式语言理论,《计算机科学》,1979年,创刊号,34-57页。

7.国外机器翻译的新进展,《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1期,42-43页。

9.第八次计算语言学国际会议即将举行,《当代语言学》1980年,第4期,16页。

10.代数语言学,《现代英语研究》,1981年,第3期。

11.汉-法/英/日/俄/德多语言自动翻译试验,《语言研究》,1982年,第2期,总第3期,49-103页;又转载于《中国的机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

12.当前机器翻译研究中的一些新特点,《情报学报》,第1卷,第2期,225-233页,1982年。

13.从形式语言理论到生成转换语法,载《语言研究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4.统计语言学,《现代英语研究》,1982年,第2期。

15.第九次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即将举行,《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1期。

16.法国的自动翻译研究,《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2期,63-65页。

17.特思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1期,63-65页。

18.蒙太格文法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7年,第4期,39-42页。

19.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中语言研究的新方法,《情报科学》,1987年,第1期,9-26页。

20.术语学和知识工程国际会议在联邦德国召开,《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2期,10页。

21.德语的规范化,《语文建设》,1992年,第3期。

22.再谈汉字的熵——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信息处理,《文改之声》,1993年,第4期。

英文论文:39篇

1.Multi-label and multi-branch tree analysis of Chinese sentences,ProceedingsofICCIP' 83, 1983, Beijing

2.Automatic gener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language in machine translation,ProceedingsofSEARCC′84, 1984, Hongkong

3.Analysis of formation of Chinese terms in data processing,Research Report in Fraunhofer Institute,1988,Stuttgart

4.Chinese Character Index for Chinese Term in GLOT-C,Research Report in Fraunhofer Institute,1988,Stuttgart

5.FEL Formula-Economical Law in the Formation of Terms,SocialSciencesinChina,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8,No 4,171-180页,CSSCI收录,SSCI收录。

6.Description of Complex Features for Chinese Language,ProceedingsofCOLING′90,1990,Helsinki。

7.On Potential Ambiguity in Chinese Terminology,ProceedingsofTSTT′91,Beijing.

8.A Terminological Databank in Chinese Language-GLOT-C,ProceedingsofICCIP′92,Beijing

9.Language Resources and Language Technology in China,ProceedingsofTELRISeminar,Tihany,Hungary,1995/09/14-17

10.The Bracket Descrip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ChineseTeachingintheWorld《世界汉语教学》英文论文,1996,No.2,Jun.,Beijing,CSSCI收录。

11.A Study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in the Chinese-English text of Plato’s Republic,TELRIProceedingsoftheThirdEuropeanSeminar,Montecatini Terme,Italy,October 16-18,1997

12.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Dictionary in Machine Translation,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andKnowledgeTransfer,Vienna,24-26 August 1998,Volume II,4thINFOTERM SYMPOSIUM

13.Precedence Parallel Hypothesis between Personal Names Structure and Modifier-Head Construction in Language(人名结构格式与语言中偏正结构之间的前于关系平行假说),The3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ino-TibetanlanguageandLinguistics,August 24-26,1997,Beijing

14.Evol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rpus research in 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CorpusLinguistics, 11: 2(2006),173-207页,SSCI收录.

15.Using a Chinese Treebank to measuring the Dependency Distance(co-authors:Haitao Liu,Hudson),CorpusLinguisticsandLinguisticTheory,2009 5(2),161-175页,SSCI收录。

16.A dynamic study of English intertextual lexical repetition rate,JournalofQuantitativeLinguistics,2014,Vol.21,No.1,65-84页,SSCI收录(co-author:Zhao Xiaodong)。

17.A synergetic Approach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and frenquency among English Multiword Formulaic Sequences,Co-authers:Xueting Dai,Yunhua Qu,JournalofQuantitativeLinguistics,2017,SSCI收录。

18. American English Perfect Construction across Registers,Co-authers:Chenyao Bao,Yunhua Qu,JournalofQuantitativeLinguistics,2017,SSCI收录。

法文论文:2篇

1.Memoire pour une tentative de traduction automatique multilangue de chinois en francais,anglais,japonais,russe et allemand,ProceedingsofCOLING'82,Prague,1982.

2.La normalisation terminologique en Chine,Revued'amanagementlinguistique,Numero 106,Ete 2003,pp27-46,Les publication du Quebec,Canada.

德文论文:2篇

1.Ueber linguistische Information in Saetzen der chinesischen Sprache,ResearchReportinFraunhoferInstitute,Stuttgart,1987,本文英文论文载于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gressonTerminologyandKnowledgeEngineering,INDEKS Verlag,1987

2.Die Entwicklung der chinesischen Spracherziehung,载于BrueckezwischenKulturen,Ostasien-Pazifik,Band 17,pp127-141. LIT Verlag,2003.

四、导读外文专著:7本

1.《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料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译者的电子工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3.《人工智能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对于偏误的意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

4.《系统与语料》,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出版

5.《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出版

6.《牛津计算语言学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7.《自然语言生成系统的建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五、序言27篇

1.《现代韩国语动词语义组合关系研究》(毕玉德著)序言

2.《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萧国政著)序言

3.《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宗成庆著)序言

4.《论汉英平行语料的平行处理》(冯敏萱著)序言

5.《十三经字频研究》(蒋柳文著)序言

6.《现代汉语动宾搭配的语义分析和计算》(李斌著)序言

7.《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从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编写)序言

8.《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袁毓林著)序言

9.《俄罗斯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易绵竹等著)序言

10.《基于双语语料库的汉英视点体对比研究》(瞿云华著)序言

11.《面向信息检索的汉语同义词自动识别》(陆勇著)序言

12.《句子语义学》(司联合著)序言

13.《俄语潜在歧义研究》(张录彭著)序言

14.《汉语计算语言学--汉语形式语法和形式分析》(吴蔚天著)序言

15.《依存语法的理论与实践》(刘海涛著)序言

16.《翻译和本地化工程》(崔启亮著)序言

17.《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通用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方法研究》(葛诗利著)序言

18.《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新词语监测研究》(刘长征著)序言

19.《英译汉网上自动评测》(田艳著)序言

20.“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编写)序言

21.《汉语拼音词汇》(专有名词部分,董琨、李志江等著)序言

22.《面向大数据的高效能垃圾文本分类》(刘伍颖著)序言

23.《逻辑缀词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句法结构》(吴会芹著)序言

24.《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霍跃红著)序言

25.《词语认知属性的知识库构建和应用》(李斌著)序言

26.《术语管理概论》(王华树、冷冰冰著)序言

27.《基于修辞结构树库的篇章衔接标记用法研究》(乐明著)序言

六、编写的讲义

1.ATEF与CETA(有限状态文句分析及树形图的控制与转换),上机手册

2.TRANSF与SYGMOR(词汇转换与形态生成系统),上机手册

3.ARIANE-78人机联作系统,上机手册

4.法国自动翻译ARIANE-78系统的数学原理,软件技术资料

5.语言学中的离散数学方法,北京大学讲义

6.论语言的数学面貌,技术资料

7.现代语言学讲义(上、下册),中国科技情报所研究生教材

8.国外机器翻译研究概况,中国科技情报所机译训练班教材

9.数理语言学讲稿,中国科技情报所机译训练班教材

10.机器翻译导论,中国科技情报所研究生教材

11.机器翻译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教材

12.语言信息处理专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教材

13.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教材

14.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英文教材(有录音资料)

七、应用系统开发

(一)研制机器翻译系统5个:

1.FAJRA:汉-法/英/日/俄/德自动翻译系统(1979~1981)

2.GCAT:德-汉自动翻译系统(1982)

3.FCAT:法-汉自动翻译系统(1983)

4.JCAY:日-汉自动翻译系统(1994~1998),为Creative公司研制

5.E-to-J:英-日机器翻译系统(1988),已经由NEC公司在日本推出上市

(二)研制术语数据库3个:

1.GLOT-C:数据处理术语数据库(1986~1988)

2.TAL:应用语言学术语数据库(1990~199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3.COL:计算语言学术语数据库(1992~1993)

八、规范标准编制

(一)参与编制国家标准6个:

1.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2部分:汉语和汉字(GB/T 12200.2—94,1994-12-07发布,1995-08-10实施)

2.术语数据库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术语数据库开发指南(GB/T 15387.1~15387.2—94,1994-12-27发布,1995-08-01实施)

3.术语数据库技术评价指南(GB/T 15526—1995,1995-06-30发布,1996-10-01实施)

4.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词汇(GB/T 17532—1998,eqv ISO/DIS 1087-2.2:1996)

5.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数据类目(GB/T 16786—1997,1997-15-23发布,1997-12-01实施)

6.信息与文献:文字名称代码表示法(GB/T 34836—2017)

(二)主持编制国家规范3个:

1.《文语转换和语音识别系统语言文字评测规范》(2008年10月1日完成)

2.《机器翻译系统语言文字评测规范》(2008年10月1日完成)

3.《语料库系统语言文字评测规范》(2008年10月1日完成)

(三)主持编写国际标准1个:

ISO-7098:2015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Romanization of Chinese《信息与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2015年通过19个国家投票,全票通过,于2015年12月15日由ISO正式出版)

九、编写程序

编写程序的工作量比写文章的工作量还大,写出的字符比文章还多,有必要加以总结。

甲、汉-法/英/日/俄/德多语言自动翻译程序,共22个程序模块:

1.CAM——汉语形态分析程序

2.CAS——汉语结构分析程序

3.CFTL——汉法词汇转换程序

4.CFTS——汉法结构转换程序

5.FGS——法语结构生成程序

6.FGM——法语形态生成程序

7.CETL——英汉词汇转换程序

8.CETS——英汉结构转换程序

9.EGS——英语结构生成程序

10.EGM——英语形态生成程序

11.CJTL——日汉词汇转换程序

12.CJTS——日汉结构转换程序

13.JGS——日语结构生成程序

14.JGM——日语形态生成程序

15.CRTL——汉俄词汇转换程序

16.CRTS——汉俄结构转换程序

17.RGS——俄语结构生成程序

18.RGM——俄语形态生成程序

19.CGTL——汉德词汇转换程序

20.CGTS——汉德结构转换程序

21.GGS——德语结构生成程序

22.GGM——德语形态生成程序

乙、德汉自动翻译 GCAT 系统的程序,共 6 个模块:

1.GAM——德语形态分析程序

2.GAS——德语结构分析程序

3.GCTL——德汉词汇转换程序

4.GCTS——德汉结构转换程序

5.CGS——汉语结构生成程序

6.CGM——汉语形态生成程序

丙、法汉自动翻译 FCAT 系统的程序,共 4 个模块:

1.FAM——法语形态分析程序

2.FAS——法语结构分析程序

3.FCTL——法汉词汇转换程序

4.FCTS——法汉结构转换程序

FCAT系统的汉语结构生成程序与汉语形态生成程序与GCAT系统共用,这就大大地节省了程序量,由此可看出MMT模型的优越性。

丁、GLOT-C 中文术语数据库程序:

1.CG——中文术语子库

2.EG——英文术语子库

3.CC——概念分类子库

4.CS——中文同义术语子库

5.MO——中文多源术语子库

6.AB——缩写术语子库

7.AU——用户态度子库

8.DM——使用领域子库

9.ST——词组型术语结构分类子库

10.WF——单词型术语构词子库

11.AM——歧义类型子库

12.FR——单词频率子库

十、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冯志伟的评论文章

1.张敏,《现代语言学流派》评介,《语文建设》,1989年,第4期。

2. Victor Mair(美国:梅维恒),评冯志伟教授的两本书,《中文信息》,1995年,第4期;英文原文载美国Sino-Platonicpapers,46,Philadelphia,USA,July,1994.

3.Dorothea Wippermann(德国:韦荷雅),REZENTION ueberDiechinesischenSchriftzeicheninVergangenheitundGegenwart,CHUN CHINESISCH UNTERRICHT,JULIU Groot Verlag Heidelberg,11 1995. 中文译文载《学术集林》,卷八,评冯志伟新著《汉字的历史和现状》,1996年9月,上海。

4.王均,评《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BYTE,1998年。

5.张在云,壮哉,云岭一杰!台湾《古今艺文》杂志,第23卷,1996年,第1期,台北。

6.张在云,壮哉,云岭一杰——记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和术语数据库专家冯志伟先生,《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7年,第1期,总第5期。

7.张在云,伟哉,云岭一杰! 记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中文信息》,1997年,第5期,总第60期。

8.张在云,云南文字信息处理发展简介,《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通讯》,第6卷,第1期,1996年7月,新加坡。

9.刘海涛,从语言学角度看自然语言处理——评《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7年,第3期,总第7期。

10.刘海涛,机器翻译的新景观——评《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8年,第2 期,总第10 期。

11.刘海涛,应用语言学的新天地——评冯志伟《应用语言学新论》,《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4期,总第36期。

12.刘海涛,信息时代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读《语言与数学》有感,载《语言与数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13.张在云,一位信息时代新语言学者的人生历程,《现代语文》,2009年,第21期。

14.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多语言信息网络时代的语言学家:冯志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5.赵晶,与数理语言学共舞,《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第919期,A05版,《科技人物》专栏,2010年12月9日出版。

16.张在云,走在文理结合的道路上——记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冯志伟先生,载《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821~846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17.王少爽、杨清珍,中国术语学研究话语构建——评冯志伟先生著《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俄文序言术语
序言
序言
序言
《名人传》序言
波兹德涅耶夫所记录的卡尔梅克佛教歌曲(俄文)
卡拉·陶格陶夫所藏手抄本《观自在经》(俄文)
卡拉科尔卡尔梅克人的族源与方言特征(俄文)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学习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