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烈芳魂:甲午战争金州“曲氏井”题咏诗话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州

天 彬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历史是个筚路蓝缕艰难曲折的历史轨迹。历史的细节是历史的聚焦。甲午战争金州“曲氏井”题咏颂扬之节烈芳魂事迹,堪谓中华近代国耻的一个历史细节的聚焦点。

一、题咏故实:“一时死义已足尊,争如节烈成一门”

辽宁并非中国版图上的主要沿海地域,但或因地缘政治的关系,给关外这块一向以流徙著称的土地所发生的日俄战争、甲午战争,在辽宁近代史上刻写了众多深重的历史记忆,留下惨烈无尽的创伤和耻辱。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今为辽宁省大连市辖区的金州,可谓近代屡遭外虏侵略的一块关外滨海重镇。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于11月6日攻克金州城,对全城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并于此设立军政署,实施军事统治。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让了旅(顺)大(连湾)金(州)地区,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沙俄舰队侵占旅顺口,在金州地区设“金州市”“金州行政区”,属“关东省”。1904年,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对旅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在金州南山进行了一场罪恶之战。饱受沙俄血腥统治的金州居民更是首当其冲,成了这场战争的主要受害者。日军第四师团的一部分步兵于1904年5月25日夜袭金州城,但受到俄军的坚决反击,没有得逞。26日清晨,第一师团的一部分士兵,在金州城东门,采用爆破方式强攻占领了金州城之后,随即又在金州南山(又名扇子山)连续恶战。据清末民初乔德秀(1849-1916)《南金乡土志》的记载,当时“日俄激战于扇子山,俄军败绩,西奔,逼卖农家牛马,又强割小麦青苗。贻祸租界,尸填碧海,血染青山。数百里之黎庶均被摧残。”再如《旅大文献征存》卷九所辑甲午战争期间的金州铁匠《刘世宦轶事》*辑自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323-324页,大连出版社2008年出版。标点略有订改。,亦可见一斑:

刘世宦,家住金州城内圣庙街路西,与子玉珍、玉珠以锻冶营生,设铁匠炉于东街路南。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初九日州城陷,日寇入城,疑清军于城外暗埋地雷,缚世宦父子,迫令出城践踏。世宦耻为强敌效力,玉珍与之格斗,日寇怒,击毙之,后将玉珠羁押数日,始放回家。人惴惴恐再遇害,玉珍有女名翠子,年及笄,许配秦氏,不甘受辱,毅然赴井以全贞节。当时无人为之表彰,是以湮没无闻,不得与曲氏井并传,嗟乎!(王足吾太守有《曲氏井题咏》,歌颂曲氏一门妇女死节事)刘氏贤媛一烈二贞,英灵不泯,虽死犹生,视彼曲氏何让耶。今距其死节之岁,八十星霜。闻其家人话及,辄泚笔记之,俟他日采风者采焉。

个中所言“王足吾太守有《曲氏井题咏》*王志修字竹吾,号修庐、梦庐,清末山东诸城人,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顺天举人。系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王赓言之孙。曾任奉天府军粮署同知,光绪21年(1895)升任金州厅海防同知,后调任岫岩知州。王氏工诗善文,著有《修庐诗草》《奉天全省舆地图说图表》等,尤以《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高句丽永乐好太王碑考》最为后世称誉。《曲氏井题咏》是1895年2月“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时任金州厅海防同知的王志修,在访得曲氏一门贤烈死节事后,撰写的一首悲壮古风。其诗初见于旅顺博物馆藏晚清书法家谢廷麒(1875-?)所书《曲氏井题咏并序》,并辑载于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金州士绅阎宝琛、曹世科、郑有仁、孙宝田等联合编撰的《金州志纂修稿·艺文》。,歌颂曲氏一门妇女死节事”,则是一百多年来本地流传颇广的甲午战争国耻故实。

所谓“王足吾太守”的《曲氏井题咏》,即清光绪21年(1895)时任金州厅海防同知王志修(志修字“竹吾”而非“足吾”),有感于当年金州城破之际,城里曲氏一门在家妇孺十口,为防被倭寇所辱毅然决然投井而亡的悲壮惨烈之举,“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在奏请朝廷给予表彰的同时,还特别作诗一首记述其事。事件原委故实,诗前题下有序,记述颇为详实。其序云:

光绪丙申人日*公元1896年9月27日。,授印金州*此指授官任职金州海防同知。海防同知,官名。知府之佐助官。清代凡沿海紧要地区之府、厅,均置海防同知, 以协助府、厅长官专管海防事全国共置海防同知十四人,计:直隶天津府一人,奉天营口一人、兼金州厅事一人,山东登州府一人、青州府一人,江苏苏州府二人,浙江嘉兴府、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温州府各一人,福建福州府二人。又明日*又明日,第三天。,周视城垣*周视,巡视。,询及倭人入城有无死节事*倭人入城,此指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于1894年11月6日攻陷金州城。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如《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是指忠义节操。又,汉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乃号之曰贞姜。”则为女性贞洁与节操。。佥指曲氏井而言曰*佥,众人,大家。:“是曲氏一门死节处也!”求其详不得,乃谕家人报闻。知曲氏为金州冷族*冷族,在同一个地域内少见的氏族或人口不多的宗族、家族。,世安耕

凿*耕凿,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世则泛指耕种﹐务农。。城陷之日*见前面注5。,其家妇女恐被辱,相继赴井死,井为之塞。有救而苏者无几(其苏者有孀妇曲蔡氏,自十八岁适曲*适,即适人,出嫁。此谓嫁入曲家。,未一年夫亡,继子奉姑*继子奉姑,接替丈夫侍奉公婆。姑,姑翁、姑舅,夫之父母。,历二十七年。打捞之始,痛不欲生。经亲族喻以大义,以姑老为词*姑老,此指公婆年迈体弱。,始勉就饮食,多日犹卧病床褥。时与曲王氏等同邀旌奖*邀,请求。旌奖,表彰和奖赏。)。其死者,若曲王氏,曲迟氏,皆中寿妇。其及笄未聘女三(曲自当,曲如意,曲丫子),嫁而生子女二(孙曲氏,杨曲氏),并幼甥三(孙桂生,孙桂林,杨宝庆)携抱以殉之。妇女者,非能读列女之传,女史之箴也*谓西汉刘向编的妇女专史《烈女传》、晋代人张华所编倡导女性处事修养规范的《女史箴》。。而能见危授命,洁水完贞,可不谓难乎!今距其死节之期,岁星一转*岁星,即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岁星一转,谓一年。,即金州城退复,亦将两月。贞魂之不扬,守土者之咎也!既已上请奏旌于朝*奏请朝廷予以表彰嘉奖。,复作此诗,乞和于世*乞和于世,期望获得世人的响应。。庶几风里旃檀*庶几,期望。风里旃檀,美名远扬。,藉吹嘘而更远,匣中宝镜,经磨砺而愈光矣*梳妆奁匣的宝镜,经受磨砺之后更加焕发光彩。!

二、题咏辑注:“采风贤太守,摛藻表休烈”

百余年来,王志修《曲氏井题咏》传出,一时于当地影响甚广,后世屡有续和之作。“曲氏井”其名以及这个历史故实,则因此而流传至今。故有后世诗句赞云:“采风贤太守,摛藻表休烈”。藉此,则连同如今笔者所见其他四首总计五首略作简注,一并辑录如次。

其一,“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王志修《曲氏井题咏》*徐遹文(1874-1946),一名骏声,号芷石,别号续生、徐续三生、辽东白头待死漫人等。奉天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人。清末曾留学日本学习警务。民国初年以来曾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奉天省议会议员,先后出任过奉天东丰女子中学校长和奉天图书馆馆长,晚年任职金州商业学校国文教师。徐氏学识渊博,有“金州第一才子”美誉。爱祖国,重孝道,曾在墓旁搭草庐为母守孝百日,被誉为“金州孝子”。1922年10月,徐遹文以奉天省议会金州籍议员的名义提出《收回旅大租借地提案》。甲午战争以后,曾一再作诗赞颂反抗日寇侵略的英雄事迹。如称颂拒绝为日寇带路而被残杀的私塾先生阎世开的绝句:“常山太守舌尖血,金郡书生笔下刀。骂贼甘心拼一死,先后辉映两奇豪。”为抗议“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他愤然辞去奉天省图书馆馆长职务回乡隐居。1946年正月,徐遹文病逝于金州,终年72岁。徐氏《题曲氏井》一诗,辑自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251页,署徐遹文,大连出版社2008年出版。全诗云:

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

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身殒,此就投井赴死身沉井底而谓身亡,身亡而贞烈美名不应随身沉而消逝,即本诗所云“千秋身殒名不沉”。“身殒名不沉”,典出宋人王禹偁《怀贤诗之桑魏公》诗句“身殒名不没”,因此系赴井就义而亡,故以“不沉”代“不没”,颇见用心良苦文采缜妙。!

金州曲氏世耕读,家世雍雍规范肃*大户人家家庭秩序的和谐气象。《礼记·少仪》:“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堂上曾无姑恶声*曾无,一向没有。姑恶声,公婆的叱骂。,入门娣姒皆贤淑*娣姒,即妯娌。古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尔雅.释亲》:"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郭璞注:"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

家园有井供饪烹,日日提汲泉源清。

有时人影照井底,皎然古镜涵虚明*涵,浸润。虚明,清澈明亮。此谓井水有如被浸润过的古镜清澈明亮水映天空。。

金州十月倭奴来*见前面注5。,炮声历历鸣晴雷。

守者登埤力督战*埤,城上的矮墙。登埤,登上城墙。,援兵不至城垣摧。

非我族类心必异,入人闺闼无趋避*闺闼,女性居住的内室。。

多少朱门易服逃*朱门,权贵、富贵人家。,谁知仓猝遵名义*名义,名声荣誉和道义,名节道义。。

曲氏门内皆伯姬*伯姬,亦称作共姬 、恭伯姬,春秋鲁宣公之女,宋共公夫人。《穀梁传·襄公三十年》、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等记载,共公死后,伯姬执节守贞。鲁襄公三十年,宋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遂被焚死。后世以伯姬代指贤女。如宋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云:“伯姬 不见我,乃今始七龄。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寧?”,守身赴井甘如饴*甘如饴,即“甘之如饴”。语出《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又如宋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后世通常用指甘愿承受艰难和痛苦。,

节妇殉名女殉母,伤心各抱怀中儿。

我来金州理案牍*理案牍,办理公事文书。,夜夜夜深闻鬼哭。

晓起登城询土人*土人,土著居民,本地人,共指井边曲氏屋。

抔土已葬荒井存,门闾*门闾,乡里、里巷。如唐白居易《议井田阡陌策》:“夫然,则井邑兵田之地,众寡相维;门闾族党之居,有亡相保。”又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刘安住行孝,张秉彝 施仁,都是罕有,俱各旌表门闾。”未表哀贞魂。

一时死义已足尊,争如节烈成一门!

吁嗟乎!巾帼大义愧官府,欲荐寒泉*荐,祭献,追悼祭祀。寒泉,六朝以前人们为妇女所作挽词、诔文,乃至皇帝下的诏书,常以“寒泉”代表母爱。典出《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应不吐。

城南崔井唐题名*崔井,即鸿胪井,是唐朝(公元713年)唐睿宗期间派遣鸿胪卿崔忻使团册封渤海国,在旅顺黄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凿井一口,并在后者旁立一巨石上刻字铭文作为纪念。后世将这两口井和井旁刻石称作鸿胪井。清末乔德秀《南金乡土志·古迹志·鸿胪井》记载:“唐贞观年,鸿胪崔忻所凿。在旅顺口黄金山之北麓,刻字于石上。其石,今为日本汽船载去。”1908年,日本军队将刻石、护卫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掠走,藏于日本皇宫。,合于此井共千古!

其二,“能教一死应纲党,此井千秋姓字香”,徐遹文《题曲氏井》,*徐遹文(1874-1946),一名骏声,号芷石,别号续生、徐续三生、辽东白头待死漫人等。奉天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人。清末曾留学日本学习警务。民国初年以来曾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奉天省议会议员,先后出任过奉天东丰女子中学校长和奉天图书馆馆长,晚年任职金州商业学校国文教师。徐氏学识渊博,有“金州第一才子”美誉。爱祖国,重孝道,曾在墓旁搭草庐为母守孝百日,被誉为“金州孝子”。1922年10月,徐遹文以奉天省议会金州籍议员的名义提出《收回旅大租借地提案》。甲午战争以后,曾一再作诗赞颂反抗日寇侵略的英雄事迹。如称颂拒绝为日寇带路而被残杀的私塾先生阎世开的绝句:“常山太守舌尖血,金郡书生笔下刀。骂贼甘心拼一死,先后辉映两奇豪。”为抗议“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他愤然辞去奉天省图书馆馆长职务回乡隐居。1946年正月,徐遹文病逝于金州,终年72岁。徐氏《题曲氏井》一诗,辑自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251页,署徐遹文,大连出版社2008年出版。诗云:

节烈贞操萃一门*萃,即萃聚、汇集。,井花写影永留痕。

可怜同死争风仪*即风度、仪容。如《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引申指为人之尊严。,千古谁招井底魂。

妇女齐争日月光,能教一死应纲党。

胭脂却被君王辱,此井千秋姓字香*亦即姓名,引申为名声、名誉。如《墨子·经说上》:“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又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铭志教,杨志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

其三,“井水至今清且沦,似此英烈贞洁之芳魂”,王季烈《题曲氏井》*王季烈(1873-1952),字晋余,号君九、螾庐,江苏省长洲县(今苏州市)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鏊的后裔,出身于晚清苏州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其父王颂蔚为三品朝官,有文史考证著作多种,是蔡元培参加会试时的恩师。其母亲谢长达为曾经创办振华女校的近代著名女教育家。王氏本人则是清光绪甲辰(1904年)科进士,曾官学部郎中。又是业余昆曲家,民国初年入天津审音社。1927年由北京迁居大连文化台(今中山区白云街9号),1931年11月废皇后婉容曾入住王季烈府上二楼,12月再迁旅顺肃亲王府。他在大连居住10年,著有《螾庐未定稿》两卷,《螾庐未定稿续编》(1937年石印出版,由金州门人孙宝田书写并跋)及《螾庐剩稿》。王氏博究经史,谙诗文,精曲律,上世纪30年代曾组织螾庐曲社,著有《螾庐曲谈》等。其于后世影响最著者,乃其翻译出版的日本学者中村清二的《近世物理学教科书》,是中国第一本以物理学命名、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以及所主持编著的《共和国教科书·物理学》和《物理学语汇》等,在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重要贡献。,题下原注:“井在金州内西垣”。诗云:

曲氏门中众女子,不甘受辱宁甘死。

强敌尚未来,相率投井底。

井水至今清且沦*沦,小水波。《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猗”毛传:“沦,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似此英烈贞洁之芳魂。

我歌曲氏井,以奉朝秦暮楚人。

其四,“贤哉曲氏媛,浩然正气结”——

孙宝田《题曲氏井》*孙宝田(1903-1991),字玉良,号辽海鳌翁。祖籍山东牟平,世代务农,是位爱国诗人和大连地方史专家。孙氏曾拜入时居金州的士绅王季烈门下,并为王氏所著1937年石印出版的《螾庐未定稿续编》书版、撰跋,参与编纂了《金州志纂修稿·艺文》。除《题曲氏井》外,甲午战争40年之际,撰写了《题旅顺万忠墓》诗(今存万忠墓展览馆),声讨日寇残暴罪行吊唁死难同胞。,诗云:

乾纲久不振*乾纲,天道。《晋书·华谭传》:“圣人之临天下也。祖乾纲以流化,顺谷风以兴仁。”此指朝纲、朝廷。,坤维亦将绝*坤维,大地的中央。《隋书·礼仪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黄帝居坤维。” 此指民族、国家。。

谁欤捐此躯,以博坚贞节。

贤哉曲氏媛,操守励冰雪。

不肯受敌辱,投身寒潭洁。

可怜水底魂,怀抱息犹弱。

采风贤太守*采风,采访民情。语出隋王通《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周秦之际,朝廷每于秋季派出一些使者乘坐一种轻便小车至各地采辑民歌、童谣与方言以考察风俗民情,“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是出于的统治需要的一项政治制度。“贤太守”,“太守”本为秦汉时期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此指时任金州厅海防同知的王志修。王氏采访得知“曲氏一门死节处”及曲氏一门贤烈死节事迹,在“上请奏旌于朝”提请旌表的同时,撰写了《曲氏井题咏》,“曲氏井”由此得名,并使之得以广为流传。,摛藻表休烈*摛藻,铺陈辞藻,施展文才。汉班固 《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 休烈,盛美的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

俾尔巾帼中*俾尔:使你(你们)。俾尔:北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奉此为圭臬*圭臬,本指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土圭和水臬,引申为可据以做出决定或判断根据的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如宋黄佐《乾清宫赋》:“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挈于轮。”成语“奉为圭臬”,本此。。

距今五十载,淳风何遽灭。

廉耻荡然尽,名教等虚设。

谁起振纲常,人禽使有别。

狂澜回既倒,浩然正气结。

其五,“宝镜砺愈光,节义在人心”——罗继祖《题曲氏井》*罗继祖(1913-2002),字奉高,后取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诗意改字甘孺,晚年又号鲠庵、鲠翁等。祖籍浙江上虞,1913年4月出生于日本京都。自幼与身为著名金石学家、文献学家的祖父罗振玉一起生活,接受严格的庭训,秉承家学,熟读《四书》、《五经》到《东华录》等典籍,学贯文史,博涉多通,在历史、考古、文博、图书、书法等领域皆有建树,尤以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方的建树尤为卓著。罗氏《题曲氏井》诗,辑自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第260页,大连出版社2008年出版。诗中“何殊脍炙美”句之“灸”,原作“災”,疑误,径改。诗云:

节义在人心,何殊脍炙美。

所以曲氏门,仓卒甘一死。

古井静不波,贞魂实视此。

贤守感芳烈*贤守,赞指前面所述及之“贤太守”王志修。芳烈,盛美的事迹或声誉,汉班固《典引》:“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请旌式闾里*请旌,旧制规则,凡忠孝节义者,得向朝廷请求表扬,谓请旌。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吾族柳村 有侧室韩氏,年逾二十,即守节教子,居竹栢楼 十五年而卒。子又恺,请旌于朝。”式,楷模,榜样。即《书·微子之命》所谓:“世世享德,百邦作式。”闾里,乡里,百姓,或平民聚居处。。

宝镜砺愈光,直笔继中垒*直笔,与“曲”笔相对,直接、真实地叙述历史本来面目。中垒,汉武帝所置职掌京师盗贼之事的官职。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曾任此职,因称“刘中垒”。其子,刘歆(后改名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卓有建树的目录学、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和历史学家,刘向去世后刘歆曾复任中垒之职。于此,是本诗作者赞誉“贤守”王志修为“曲氏井”题咏并向朝廷请旌,使这一门忠魂名垂青史,功德赛如秉笔直书的文史名家“刘中垒”。。

孙子敬桑梓,郑重阎笔比*阎笔,此指著名的辽东名士张之汉有感于甲午之役乡村塾师阎世开慷慨就义的事迹而作的一首古风《阎生笔歌》。张之汉,字仙舫,沈阳人,清末贡生。本诗作于距闫世开就义数月之后,光绪乙末(1895)岁首。此诗之后,曾引发多位诗人名士同一题材的题咏,闫世开的事迹则藉以获得广泛流传直至当今。。

授简征我词*授简,奉命吟诗作赋。,清风袭兰芷*兰芷,兰草与白芷,皆香草。引申为对于美好事物或君子的赞誉之辞。《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有成语所谓“兰芷若馨”“兰心蕙质”。又如《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独伤礼教沦,末俗尊蛙紫*末俗,谓末世之俗,低下习俗。汉董仲舒《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蛙紫,即紫蛙,一种形貌怪异丑陋的蟾蜍。。

靡靡一世间,愤嫉徒抵几。

三、题咏卮言:“甲午风云千古传,琵琶激越动心弦”

甲午战争金州“曲氏井”题咏颂扬之节烈芳魂事迹,堪谓中华近代国耻的一个历史细节的聚焦点。

古人云,“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唐刘驾《战城南》)“征伐所获彼民,以为外虏,故云民虏也”(孔颖达《礼记·曲礼上》疏)。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古今中外的历史显示,平民百姓在任何战争中都逃不脱最广大、最惨烈牺牲者的命运。尽管科技的发展会改变传统战争的形式,平民百姓仍属于最主要伤亡人口的范围。而且,作为一向少有独立人格、处于弱势人口的女性,更是身负除被残杀、受欺凌而外还有道德枷锁捆绑的摧残等多重灾难。古来女的所谓之“烈女”的更核心的一重要害在于,除了要同男性一样需要刚正有节操外,更要保持贞洁。西汉大儒刘向编撰《列女传》,旨在通过彰显封建女德感悟天子,劝讽宫闱。世人敬重上古传说中的尧帝是其爱民,尤为体恤孺子妇女,“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也”。(《庄子·天道》)。当代亦有“男性女权主义”学者舒芜一部《哀妇人》系列文章,深刻地揭露了这部男性针对女性的性奴役的中国历史的残酷与荒谬,而这又是与他强烈的时代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揭露历史上一切侮辱女性、歧视女性、凌虐女性的性道德的残酷性与虚伪性,并非是在为博物馆撰写供人观览的古物说明书,供今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充溢着对当下现实的人文关怀。因为这一切恶劣的思想并没有随历史而永久消逝,而是依然真真实实地存在于当下的现实中。朱正先生在舒芜的送别会上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二十文章惊海内,一片婆心哀妇人”,除赞扬了他的文学成就之外,更充分肯定了舒芜在妇女研究上的苦心,的是确评。

古今中外,源远流长的反人性的扭曲制造了令人恐怖而又似乎“习焉不察”的“女性原罪”,业已习以为常了、相沿成习矣。因而,女性的人生是格外充满荆棘之路。一切困苦、失败和灾难,女性都要付出超常的额外努力和代价。即或是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获得的一点利益与成功,亦无不如此。同所脱离的动物性而言,这是人类自身最大的不平等与不幸。舒芜在“有端”却无理、扭曲的“道德原罪”的“众口铄金”的绑架之中,仍能平和理性地为女性的无端原罪辩诬、祛污而做辨析和呐喊,实在是难能可贵至极。1973至1974年之际的“文革”后期,舒芜在“干校”劳动余暇,在图书室浏览《通鉴纪事本末》《汉书》《南齐书》《陈书》《隋书》《新唐书》以及笔记杂著等历史文献中发现,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状态,简言之,在古代中国,“被淫、被杀和被吃,都是女人的义务”,甚至常常被掠为军队的“慰劳品战利品”。(舒芜《古中国的妇女的命运》,《读书》1992年第11期)。可见,历史的灾难与不幸要女性承担是一种极大的不公。那么,“曲氏井”芳魂便尤其应予千古铭记与传颂。

《管子·戒》云:“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国语·晋语六》又云:“不有外患,必有内忧。”“内忧”与“外患”,相辅相成。所以有“内忧”,其“忧”乃“内患”,内部出现了危难。内忧外患,则无缘国泰民安。近代史上,列强环伺之际,正是国内各大权势利益集团相互掣肘明争暗斗酷烈博弈,晚清帝国朝廷这座政治腐败透顶腐朽大厦将倾之时,发生甲午战争之耻,终由辛亥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实属必然。或即俚语所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内忧”是强敌外虏梦寐以求、时刻觊觎的进犯机遇。

“圉圉复洋洋”*《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 郑 子产,子产 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赵岐注:“圉圉,鱼在水羸劣之貌。洋洋,舒缓摇尾之貌。”(宋王十朋《仆夫浚井得双鲫一鳗未及烹也藏之泥水间予见而放之因作数语》诗句)。辉煌的中国当代史上,几乎又被“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文化大革命”所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之举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开创了大国崛起的中国历史新篇章。“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左传·僖公十五年》)。人类社会史中历经的“丛林法则”,应时刻警示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行进中的我们,惟有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方可破灭强敌外虏觊觎进犯之梦。

大约三十年前,笔者重看李默然等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曾口占一首观后感小诗:“甲午风云千古传,琵琶激越动心弦。世昌大义英雄骨,狼狈夷奴辱马关。百骨精生摹太后,风雷骤起灭妖烟。今昔悲愤难平却,完壁长存我江山。”(《四月廿一日在电视中重看影片<甲午风云>有感》)三十年后,辑注评说先贤“曲氏井”题咏之际重温旧作,仍感心弦激越,因以成篇。

于内于外,皆应“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也。

戊戌正月数日连缀记于雅俗轩

猜你喜欢

金州
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州龙舞保护研究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金普湾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
一场事先张扬的复仇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VS 金州勇士
合同诈骗取保期潜逃 潜逃七年终被抓
大连金州新区职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统计分析
“三帮”促“三学”助他当上状元郎——记沈阳铁路金州站行李员矫正伟立足岗位成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