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路径研究
——以苏州大学物理学院为例
2018-03-07孙德芬
孙德芬 高 雷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关于高等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见,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正在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高等教育也开始冲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同频共振.[1]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国际化指明了方向;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为主、兼容并行、提升水平、内涵发展、平等合作、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由此可见,教育国际化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处在高等教育顶层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题中应有之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早已是当今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通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大学的办学将更加开放,大学间的交流合作将更加频繁,也将为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国际学术环境和条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做出这样的定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实习场所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和研究生教育观念国际化.
1 多层次加强导师队伍国际化建设
一流的学生离不开一流的导师,导师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导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导师可以提高其对研究生的指导能力,推动研究生培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前进,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物理学院坚持“有选择引进,有计划培养”的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多年来学科从国际著名高校全职引进十余位特聘教授,他们大都具有在多个国家开展学习、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经历,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对于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在给予其特聘教授岗位的同时即特聘其为博士生导师,便于他们及早组建科研团队,并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科前沿知识渗透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同时,学院还积极从海外柔性引进了一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以及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担任讲席(讲座)教授.这些海外引进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各研究方向和团队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促进学科国际交流氛围的形成. 另一方面,学院加大本土教师的培养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教师出国(境)研修,同时,在晋升教授时要求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连续海外研修经历,提高导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能力.
2 多渠道加强课程国际化建设
课程教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2]国际化课程是指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观念与知识融合到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外语授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国际观念、视野和技能的课程.[3]这样的课程应该具有前沿性、开放性、共享性和通用性.
近年来,物理学院围绕研究生课程建设国际化,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不断强化国际化培养理念,顶层设计国际化培养方案,精心编制国际化课程体系,开展全英文授课,整体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国际化进程,为物理学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不出国门就能够享有的全英文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物理学高水平研究生,也为物理学接收海外留学研究生做好了充分的教学准备,营造了与国际接轨的全英文研究生培养环境.
2.1 编制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培养方案
作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形式、学习年限、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考试方式、学位论文、答辩、质量监测和参考书目等等.学院综合考虑物理学科发展现状,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具有国际视野的特聘教授,调研国际知名高校如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物理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编制了与国际接轨的英文版物理学博(硕)士培养方案.
2.2 设置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主渠道.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不仅可以获取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还可以拓宽知识结构,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学院对课程的设置特别注重国际化,面向海内外学生设计课程体系,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夯实基础.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力求厚基础、博前沿,考虑专业核心课的同时兼顾研究方法课及选修课,重视研究工具及方法,做到基础和学科前沿并重,充分反映出物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2) 课程内容尽量与国际一流大学物理学科的通行课程接轨,以实现知识对接.(3) 充分考虑与本科生课程合理衔接,对本科、硕士和博士三阶段的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不同教育层次课程间的合理差距,保障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亦可以避免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经过反复论证,精心筛选设置了《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物理Ⅱ》、《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导论Ⅰ》、《凝聚态物理导论Ⅱ》和《高水平科研论文与国际专利撰写》等课程.
2.3 组建课程主讲教师团队
为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学院遴选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团队,每个团队由2-3人组成.主讲教师都具有长期的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了解欧美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能较好把握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学科前沿进展.教学大纲由各个教学团队集体讨论,课程负责人审核,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实行全英文授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每门课程都建立起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团队,一人一课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
2.4 引进原版教材
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化,不仅要在课程内容、外语教学等方面下功夫,还要加强教材建设,注重引进海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学院针对每门主干课程遴选引进了一本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际经典优秀原版教材作为专业课程主教材,同时为每门课选取几本英文教材或中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在引进国外优秀课程和全英文教材的基础上,每门课程均制作全英文的PPT课件.通过教材建设,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国际最新理论成果和海外优质的教学资源.
2.5 开展全英文教学
为吸引留学生以及让国内研究生适应国际化教学的需要,学院在国际化课程建设中积极营造外语教学环境,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PPT课件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内)外博(硕)士生的基础与现状,开展全英文教学,黑板板书也用全英文,课程考核也用全英文,师生之间的互动尽量用英文,让学生不出国门,感受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根据Science, Nature, Phys.Rev.lett., Nano.Lett.,Adv.Mater., J.Mater.Phys. Chem., Opt.Lett., Opt.Express,Opt.Lett.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的最新论文,结合所讲述的章节内容,穿插讲解,指导研究生开展英文文献阅读.通过英文文献阅读,帮助研究生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学习国际科研视角,借鉴国际科研方法,使研究生得到高水平的国际化科研训练.
3 全方位推动研究生科研和学术交流国际化
研究生无论从精力还是创造力来讲,都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是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对研究生开展国际化科研训练, 有效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3.1 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
针对研究方法类课程薄弱的情况,学院开设了《高水平科研论文与国际专利撰写》课程,安排学科专业教授全英文讲授,涉及确立研究方向、提出想法、实验证明、论文写作、修改与发表等一系列过程的科研经验,提高研究生对科研过程的认知以及高水平论文的撰写水平.
3.2 制定研究生申请学位的科研成果标准
学院密切跟踪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动态,研究制定了研究生申请学位的科研成果指标,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要求.物理学科申请硕士学位要求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SCIE或EI源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博士学位要求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SCIE源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3篇;或在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发表的与申请学科相关的SCIE源期刊的IF之和≥5.0.通过指标要求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外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推动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国际化思维.
3.3 鼓励研究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研究生的国际流动,研究生的国际流动有利于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最新成果,促进学院与国(境)外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持续推进研究生在国际交流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加大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学科已接受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8位、硕士研究生6位.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特别是优化生源国别结构.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出国(境)留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研究生提供走出去的机会.规定每年出国(境)参加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在读博士生比例必须达到本年度博士招生人数的50%,其中,具有一年左右海外研修经历者必须达到本年度博士招生人数的15%.并多渠道给予研究生国际交流和海外研修的经费资助.
4 全视角夯实国际化基础,营造国际化氛围
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如研究生生源质量不理想,学生参与国际化的内驱动力不足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实施效果.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营造国际化氛围,夯实国际化基础.
4.1 设立物理学本科生国际班
学院在每届新生中选拔25名学生组建物理学国际班,进行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国际班课程设置主要参考MIT、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的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使之与国际一流高校接轨.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国际班已经开设了力学、热学、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等10门全英文课程.国际班使用的所有教材,均是国际一流大学通用的国际著名教材,由学院统一出资购买,由每届学生循环使用.物理学国际班对研究生开放听课申请,可以为专业基础、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研究生和海外留学生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
4.2 录播全英文课程
为满足部分物理基础薄弱的研究生开展本硕衔接学习,学院专门录播《固体物理》、《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全英文课程供他们平时网上学习.
4.3 管理和服务国际化
为适应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学院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国际事务管理与服务能力.学院办公室主任和研究生秘书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可以与留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学院加强全英文网站的建设,扩大宣传渠道,吸引海外留学生报考.同时,学院每年组织教授赴高水平大学开展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取得不错的效果.
4.4 举办学术讲座
学院每周都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访问讲学,大部分讲座都会是英文报告,营造了浓厚的国际化学术氛围.学生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感受学科发展前沿,激发科研兴趣,为国际化培养打下很好的基础.
5 结语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大学的“第五项职能”.在苏州大学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指引下,物理学院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所做的探讨和尝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是一项涉及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其实现路径是全方位的.未来仍然需要在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紧跟“双一流”高校建设步伐,研究生培养国际化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