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播
——以陕北说书为列

2018-03-07张统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陕北受众

张统宣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主要载体,包含了民族的气质、民族特色和民族的审美,对于文化传承、创新乃至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等文化战略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它的发展和创造都是来源于生活在基层的劳动人民智慧的果实。它可以体现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民间艺术是属于在传统的社会衍射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也更多地显示出原生态,停留在原始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多元化,青年一代对民间艺术的形式都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愿意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因此,相对当下流行的艺术来说,民间艺术传播方速度比较慢,范围也比较小。陕北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发祥地。陕北民间艺术是陕北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和载体,是现代人认识和了解陕北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古以来,陕北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比如陕北秧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等等。

艺术和宗教仪式是密不可分的。陕北秧歌是陕北的地方传统舞蹈,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两个地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基础广泛,民间俗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至今都在整个活动中保留有谒庙、彩门、九曲等十多种方式,有豪放的舞蹈、嘹亮的歌声、欢快的锣鼓,还有浩荡的歌舞表演的团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真实;陕北道情陕北地区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清涧道情”影响最为广泛,演出形式以舞台(主要农村庙会)演出为主,也常见于春节农村闹秧歌扎场子等,近年来也有一些平时的自娱表演活动。陕北道情源于道教,与道教有种相承关系。演出内容多为探讨天地、男女等哲学方面的问题,剧中人物多出于宗教典籍佛、道等;陕北说书是千百年来陕北地区及周边人民创造并享受的说唱艺术,演出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或曲项琵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人坐唱或多人走场的表演形式。传统的陕北说书,在正式开场前要经过设坛、请神、参神等仪式,一场书说完,还要有送吉庆、送神,整个过程也显得庄严神圣,仪式感浓厚;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其中诉雨歌是在求神赐雨法事活动时唱的曲调,表达人民群众祈求下雨的愿望。这些民间艺术都是应该有巫术源头的。

1 陕北民间艺术社会化现状

陕北民间艺术地域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陏、思想情感热烈、艺术风格独特,保存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民俗知识等[2],承载了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文化艺术的“根”。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陕北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陕北的民间艺术社会的发展是缓慢的,有些民间艺术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陕北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在经过国家政策和国家优惠的推动下,以煤、气、油为支柱的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在这段时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投入相对要少得多,直接导致了民间艺术的衰落;二是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陕北民间艺术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天然基础,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自身完整性,动摇了陕北特色文化的根基被;三是从民间艺术发展的自身原因看,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表现师徒传承、血缘传承、婚配传承等,受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传承民间艺术的人特别是年青一代越来越少,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是极度的缺乏继承者。陕北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和范围也越来越小,年青一代对民间艺术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传承了;从民间艺术形式的消费群体来看的话,民间艺术还是比较缺乏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收入低导致其自身造血功能、自我发展能力很弱。

2 陕北说书的受众群体与发展困境

陕北说书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目前还没有发现地方志和其他历史文献有记载,学界都是通过相关艺术形式、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推测。据现有文献,陕北说书源于西周,盛于唐宋,明清时期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平。陕北说书的名称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对外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产生的陕北民间艺术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艺术,把陕北民间文化艺术都冠以“陕北”二字,如“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等,慢慢就约定俗成固定下来了。[3]可见,陕北说书的名称确立较晚,但这种说唱艺术存在是很早的。历经延安时期陕北说书的新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 “走场书”的出现及陕北说书的“舞台化”,再到近两年来的网络直播形式的流行,陕北说书从书词内容、表演形式、表演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变革。经过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改造,陕北说书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被赋予了更多特定的社会功能。

2.1 陕北说书的受众群体

程明社、孙艳妮[4]从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多个方面对陕北说书受众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人群有46%知道陕北说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龄越小,知道就越少。陕北说书受众主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愿意免费观看的有80%,愿意付费看的只有34%。由此看来,如果是免费观看的话,很多人都是比较愿意的,付费的话就比较少了;在愿意观看的80%的人群中,是小学或者小学以下占比高达68%,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本科群体分别占50%和53%。由此看出,陕北说书的受众主要在中、小学文化程度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只是偶尔听听,对于陕北说书内容了解相对要少得多;调查表明,愿意付费看的34%的人中,主要是企业的人员,占比92%,这部分受众更愿意在一些娱乐场所观看,可见经济收入对付费观看有较大影响。

2.2 陕北说书发展困境

陕北说书作为陕北民众的生活方式,集中体现了陕北民众的价值观念、集体意识和历史传统,传达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也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但随着社会变迁,在多元文化和信息化社会中,其生存空间发生巨大变化,生存现状堪忧,不容乐观。

一是年青一代缺乏对陕北说书的认同和兴趣。在过去社会发展还不够快的时代,民众靠听陕北说书来丰富生活,增添乐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娱乐方式多元化,表演形式还是过于单一并且内容也比较的陈旧的陕北说书,很难引起年青一代的兴趣,加之说书艺人收入较低,很难吸引年轻人这个行业来。陕北说书面临着发展困境和消失危险;二是民众和政府对陕北说书认识比较模糊。当前,陕北说书影响力不是很强,大多数人也只是偶尔看看,很少有人愿意真正深入了解其生存状况、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民众虽然认识到陕北说书需要保护,但政府的保护措施还不完善,特别是在资料整理、书目创新、价值引导、保护资金上都没有足够重视;三是艺人群体对陕北说书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和动力。陕北说书发展到现在,已有千年历史,由于传承艺人减少、受众范围萎缩、行业收入很低,无论是受众还是艺人都是对陕北说书的未来缺乏信心。

3 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

3.1 互联网对民间艺术生存的改变

近两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直播应运而生,方兴未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将近半数。

信息时代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都渐渐改变了民间艺术生存环境。包括陕北说书在内,民间艺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好发展。与过去传统的宣传模式和民间流传相比,互联网推广的效率和范围是不可比拟的。特别是直播时代的到来,让民间艺术的传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在网络上或者公共媒体平台,都可以快速传播,使更多的民众有了了解到民间艺术的渠道,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接受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艺术通过网络传播,不仅快速高效,而且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观看甚至保存到本地终端,方便了用户接受,有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截至2017年底,在快手直播平台开设的陕北说书直播间达400多个,包括高小青、贺四、乔仰文等一大批第三代、第四代陕北说书艺人入驻直播。网络直播平台陕北说书形式新颖、受众广泛、实时互动。快手直播平台上高小青团队陕北说书直播间,晚七点至十一点钟的热播时段粉丝稳定在5000-8000人,最多时达1.3万人[5]。

3.2 互联网时代民间艺术新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

互联网时代,拓宽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渠道,使民间艺术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极大地加强了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力度,为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提供有效的发展道路,增加了民间艺术生命活力。

近两年来,网络直播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网络直播独有的平台开放性、传播及互动实时性、社交性、商业营利性等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推崇,在名人自我包装宣传、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网络教学、社交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人人皆可直播”、看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当下,2017年下半年开始,陕北说书艺人也纷纷加入了网络直播行列[5]。网络直播不受地域限制,接受门槛低,当下手机普及,所以直播者可随时开播,受众随时、随地可以接受,特别是为那些常年在外的人,有了接受和传播说书艺术的机会。同时,用户通过分享、转发等形式对网络直播自发传播,促进了信息流动。

实现产业化。通过把陕北说书资源变成一种商业的形式,采用企业方式运作。在保留陕北说书原来的艺术体系和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消费者消费的需求,寻求受众的认同,陕北说书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季中扬,胡燕.传统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模式、难题及策略[J].学习与实践,2016(1):127-133.

[2]刘营,吕青.文化安全视域下陕北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J].学理论,2013(18):200-201.

[3]曹伯植.陕北说书音乐探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2010.

[4]程明社,孙艳妮.陕北说书受众情况调查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3(4):7-8.

[5]张统宣.新时期陕北说书的发展和社会功能[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陕北受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民间艺术篇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