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3-07赵金阁武运纪
赵金阁,武运纪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大学是继承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新形势下,重视文化育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本文在阐述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浅析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对我国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要求
1.1 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沉淀浩如烟海,高校文化育人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真正培养有内涵、有时代感的文化人。也就是说文化育人不只是一句口号,高校文化育人应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才,培养人格健全、素质优良、品德高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有利的栋梁之材。
1.2 高校文化育人的要求
1.2.1 丰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的建造主要体现在校园建筑设施、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媒体网络等,通过建造优美、创新性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
1.2.2 培养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核心,是一个学校的精神财富。高校要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地方特色,培养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彰显校园特色,实现广大师生思想意识的文化认同,为文化育人的方向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
1.2.3 完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文化育人的保障,完善的制度文化不仅能够传播、引导文化育人的教学观念,而且能够保障文化育人高效、有序地运行。通过制度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建立法制化、民主化的校园制度文化,达到制度文化育人的目的,推进高校文化育人的顺利发展[1]。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条
现在的大学生背负着国家兴亡之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将直接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思想问题。所以,坚持以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确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途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2.2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文化育人。文化育人不是通过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和制度约束,而是通过日常的陶冶和感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具有持久性、长远性、深刻性的特征。高校文化育人,能够融合多元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包容外来优秀文化,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
2.3 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通过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熏陶,引导大学生形成了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思想观念,使大学生自觉地成为校园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校园文化也充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和软实力,加强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高校的潜在市场竞争力。
3 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底蕴,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高校可以增加优秀文化的比重,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编入教材,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授课。比如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影响资料、组织大学生多参加文化课外实践、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等。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高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向学生普及了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
3.2 强化学生行为管理,督促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首先,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定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不断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约束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对于道德模范、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加强励志教育,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向好的方向努力。再次,教师课堂授课多采取情景体验模式,坚持文化育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使其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人评价与自我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促成文明习惯的养成。
3.3 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加强政策引导,就要充分发挥高校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西方的各种思潮也蜂拥而至,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平等、民主、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通过制度对学生的开放思维进行适当约束,培养高校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无形的一种教育力量,大学生每天处于的一种文化氛围,对学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坚持弘扬高雅积极文化,抵制腐朽消极文化。比如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宣导为主题的演讲会、辩论赛等,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集体观影和讲座等。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渗透优良文化,营造和谐、创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构建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文化育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只有如此,才能增强高校学生辨别全球国际化、多元化文化的能力,才能具备更有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高校要不断总结坚持文化育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同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路径,进一步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1]任世雄.把我校园文化育人内涵,增强校园文化育人时效性[J].实践与探索,2015(4):81-83.
[2]李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实践育人为导向[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5(3):103-105.
[3]郝云峰.文化判断力——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应然诉求[J].高等农业教育,2013(5):91-93.
[4]舒维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德育论衡,2015(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