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行为与艺术现场的形式关联探索
——以“断代30年——罗城水泥厂计划”为例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罗城水泥厂水泥

杨 犇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

“罗城水泥厂位于犍为县罗城镇西南部。设计能力为年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万吨。1986年竣工投产,1992年投资150万元进行扩产技术改造,由年产3万吨增至6万吨。1993年产量超过6万吨,销售收入近1500万元。1995年加大改进力度,投资320万元,产量由6万吨增至13万吨,年创效益186万元。”——《犍为县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1 关于罗成水泥厂历史背景资料的采集

罗城水泥厂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身为其厂址周边四个村镇在政府的带领下集资筹办的公社企业,八十年代国家贷款1300万,正式收编为国营单位。算来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虽比不得红火年代的南迁军工企业大家庭这般体量与豪气,但这口大锅饭,在当地也算得上辉煌一时。年产12万吨的水泥制品,不仅供给整个罗城镇的修建,其生产的特种水泥,甚至远销出口苏联。当年仅一吨水泥的利润竟能为国家创收400元,效益甜蜜期,估算整个犍为县的范畴,也能收获近200万的利润。可谓富甲一方。然而由于其技术与设备的落后,也未得及时得到改进,外加其它水泥厂坊的强势驻入,在后来的行业竞争中一败再败,破产告终。罗城水泥厂在犍为县水泥制造的历史也就慢慢戛然而止。定格于2013年,被改编收入农效公司(当地一家生产肥料的公司)。原有的厂房作为乐山市工商银行的债务资产抵押,厂区四周以警戒线悬挂隔阻,未能再次得到有效利用而闲置荒废至今。

2 对于艺术现场的现状调研与现场采访

这里人迹罕至,我们的不请自到,平日寡言少语的老人,多少显得有些亢奋。道出来意,老人渐渐放下警觉,“厂子垮了好多年了。”一番交谈,老人本是水泥厂职工,企业衰败后,老厂作为债务资产抵押给了银行,银行方面委托他作为厂区看守。“我们受人委托,就是块烂铁,我都要守好”,老人反复叨念着职责所在。厂区不算大,老人带我们环顾了一周并热情地为我们讲解,至今仍能说出大小每一件机器设备的型号及用途,如数家珍。当年盛世自然不复存在,厚实的灰土埋葬了残窟,也封尘了历史,只留下破败和凄凉。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无人行走而长满青苔野草的阶梯,布满尘埃只偶尔露出块红砖的墙壁。眼前的景象无不体现着一个在激烈竞争下落败的企业叫屈般痛诉。唯有一块写着“预防事故,安全身产”悬挂于墙头的红布还在吐露往昔峥嵘。仅有的一名老工人仍在守望这片尘埃之地。谈及当年繁盛之时,脸上略微显出激动和骄傲的神情,眼睛也有了光。水泥厂虽然占地不大,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企业,效益在县城中小企业中名列前茅。当年的繁盛也使工厂周围形成了一条热闹的集市,职工及居民楼便修建两侧。良时无多,随着其他同行的大量涌入以及技术与设备的不断革新发展,罗城水泥厂依旧沿用老式的生产方式及守旧的管理观念,以高成本的投入换来的却是比同行更低的产出效益,败亡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随着企业的衰亡,此处再无当年的热闹,职工宿舍空荡无人,唯剩残壳斑影。看到如今残留着的水泥生产线和突兀陈旧的厂房,心酸和无奈流露在老人眼中而不处掩饰。

如今已经很难再找到关于罗城水泥厂的具体详尽档案资料,我们也仅能从老人的言语中了解到关于罗城水泥厂的部分历史。老厂抵押到何时?今后又何去何从?无人知晓点破。“往后可能要拆完修一条公路,也可能会修一个新的工业区,继续开工。”,老人只言片语中依然表露一份憧憬,亦或是固执的守望,盼望新的企业能在这片旧址上拔地而起再重塑往昔辉煌。老人守望孤独却信念依旧。

3 艺术家现场艺术作品呈现过程记录与解析

3.1 杨犇艺术现场作品《行走——记忆及反思的溯源》

冬雨,晨十时,气温6°。赤足于冰冷刺骨的台阶上行走,用水泥粉末填充塑造遗留在地面的脚印,显现自己行走过的痕迹。后因雨水的缘故,痕迹消退。运用在罗城水泥厂收集到的各种水泥材料及施工工具,以现场为平台,重构与创造了一种新的人造风景。风景描绘了视觉组合形成及消亡的整个过程,主观的人为制作产生,却殆尽于客观的天气状况。这样的视觉经验及印象被过程化、抽象化,并通过材料的转化成为新的视觉单位,构成被创造出来的具有隐晦性的现场作品。

3.2 现场作品解析

汉字“行”,《辞典》注有“流动性”、“临时性”之含义,如“行商”、“行营”。1.清制,凡不属于专设官职,调充某项职役的都用此称。《清史稿·圣祖纪二》:“他日试唐孙华诗佳,授礼部主事、翰林院行走。”,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此称额外派充的官。如:参事上行走;秘书上行走。,多为闲散之职,亦无定员。不属正式编制。一个因破产倒闭而抵押给银行的废弃国营水泥厂,正“行走过渡”于产业资金链间,“闲散”的、“临时性”的、“无编制”的存在。警戒线封锁了进厂的路,警示着危险,也隔断了时代。高耸巨大的设备与突兀陈旧的建筑,颇有些哥特式城堡的意味,利剑般刺向天空。不屈服,傲骨尚在。数不清的台阶与扶梯随梁柱而上。我不停行走,穿梭于“穹顶”之间。

3.3 艺术行为与艺术现场形式结合的思考

一行不速之客,一次“非正式”的访问,一场关于记忆及反思的溯源。惊叹于八十年代一个不算庞大的地方国营水泥厂,尽能供应整座县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泥供给量。更哀悼于现而今存在的形式。“存在即合理”,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如同新生的婴儿,会留下足记的印痕,留在医院作为出生凭证的备案。事实上,这件“人造风景”有着自身的“编码系统”。“行走”本身是转化过程的第一步。被分解的现场景观通过足迹呈现出密集的物理元素。其次,足迹作为一种“编码语言”,通过赤足行走,使我与现场产生直接关联,集合成一个包含着时间、运动及触感的新的维度。第三,痕迹通过水泥材料的再造制作,创立一种新的语言和实践,对行为本身是解读性的一种重构。最后随时间的推移,雨水将遗留在台阶上的脚印慢慢侵蚀,痕迹逐渐模糊,直至消逝。伴随演绎过程的终结,这样“临时性的”、“流动性”的“行走”痕迹,如同老厂缩影一般,也就慢慢消解了...

4 结语

我们习惯于为“合理的存在”而寻根溯源。一个地域文化的共同体,能起到让组织成员心理与精神上有归属感的作用。塑造强烈的社会认同感,才构建成一代人心中的集体记忆,也沉淀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精神符号。我们在这样的符号里挖掘精神的真实性,以“行走”的名义辨识“断裂与延续”、“遮蔽与凸显”的关系,以此来记录变革中的社会。

[1]四川省犍为县志编纂委员会.犍为县志[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唐爱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3]段炼.观念与形式[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4]蔡青.行为艺术现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猜你喜欢

罗城水泥厂水泥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水泥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接地和防雷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水泥厂风扫煤磨机的永磁直驱改造
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罗城的实践与启示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水泥厂购置使用袋式、电袋复合除尘器可享受税收优惠
存放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