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学院学报》2018年总目次
2018-03-07
特 稿
论“熊朝忠精神” 熊荣元 陶永华(5:1)
文化:人之为人的规定性 王光斌(5:5)
边疆史地研究
古代云南发展史三题 方 铁(1∶2)
汉至清代王朝治边方略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屯田 段金生(1:8)
从礼仪之争看历史上中越宗藩关系的复杂性 郑维宽 林炫臻(1:17)
土司安插制度创立前雍正朝对不法土司的安插研究 尤 佳(1:24)
经济文书所见国家制度在边疆地区的推行——以罗城仫佬族地区文书为中心 胡小安(1:29)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云南乡村社会信仰影响探析 何廷明 崔广义(2:1)
2000年以来广西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述论 刘俊珂 朱小平(2:6)
清以降云南山地小流域人口Access数据库的设计——以峨山县槽子河流域聚落人口为例 白玉军(2:13)
从匈奴的迁徙看匈奴对中原文明的认同过程 张 娟(2:21)
略论西北行记中的西北开发思想 孙彦红(2:25)
清代云南和浙江的商人会馆之比较研究 林 浩 周怡芳 刘 玉(4:1)
“三藩之乱”后云南军事防控体系的重建 王巧娟(4:9)
进身之始——光绪年间循化厅县试 王恩波(4:13)
中法战争前越南阮朝的北疆安全及其治理政策 罗尔波(4:18)
朱德在滇军的军事生涯述论 刘 杰 袁文权(4:23)
21世纪以来关于侬智高的研究综述 李 欢(4:27)
地方·民族文化研究
对文山白苗婚姻的思考 吴永胜 蒋禹平(1:37)
云南壮族传统背带造型结构及其装饰纹样概述 张建林(1:42)
如何认识和利用“乜汤温”神话打造“太阳故乡”文化名片 苏文林(1:47)
壮族花婆生育神话与民间文学创造主体间性 金乾伟(1:52)
从鲁迅和任国桢联系的史实看鲁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发展 徐旭平(1:57)
张家花园建筑艺术形态 王勇坚(2:31)
新平戛洒花腰傣竹编产品现状的田野调查及其对策思考 任晓波(2:39)
云南富宁黑衣壮的宗教结构初探 黄光勇(2:44)
壮族嘹歌《贼歌》文学价值研究 何健寿(2:48)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彝族文化价值观的引领 钱 波 何绍芬(2:55)
记忆与身份建构——对澜沧拉祜族史诗传承人信仰的调查和分析 唐艳霞(2:59)
英雄史诗与图像攀附——作为族群记忆载体的大王岩岩画 张傅城 黄亚琪(4:32)
壮族民间李应珍传说叙事特征研究 李有开(4:37)
略论白果村两百年间个人寿命长短的变迁 杨林英(4:41)
结构主义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借鉴作用——以广府地区清明文化价值研究为例 王晓龙(4:48)
21世纪以来我国拉祜族研究论文述评 兰良平 姚永媛 陈刚全(4:52)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李四玉(4:57)
探析壮族女红文化的内涵 黄 婕(5:12)
西畴壮族“女子太阳节”多重信仰观念分析 黎海燕(5:17)
文山苗族丧葬习俗中竹卦的神判形式及其表达意义 雷 丽 项正文 王正委(5:21)
文山苗族斗牛文化的内源性发展探究 李开文 张 琼 聂 鹏(5:25)
探寻大理市白语地名背后的历史宗教文化 杜 娟(5:29)
民国广南地志资料点注(之一) 李亚丽 杨永福(5:33)
历史研究
试论云南壮族地区侬氏土司统治时期较长的缘由及其他 杨永福(5:39)
19世纪新加坡华人秘密会党的法律身份变化 宋海群(5:45)
汉末魏晋时期青兖徐士人群体的政治动向及原因探析 王新成(5:49)
两宋买地券研究——以使用者社会阶层分析为中心 吴丹丹(5:53)
《藏书》中的汉代君臣关系论 曹姗姗 李艳红(5:58)
壮剧研究
云南壮剧典籍类型研究 许六军(2:63)
探索有效发挥云南壮剧保护的主体职责 黄学巧(2:69)
云南壮剧乐器——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十六 许六军(5:62)
浅谈舞台音响在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 黄华忠(5:67)
文学·语言研究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 周 靖(1:61)
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演变述论 李辰辰(1:66)
论《儒林外史》的感伤意味 黄永魁(1:70)
《长明灯》中被启蒙者人物形象分析 孟令军(1:74)
《解忧杂货店》多维时间结构分析 纳文洁(1:80)
阳声韵尾在滇东南方言中的类型分布及演变特点 牟成刚(1:85)
论刘勰“江山之助”说的含义 刘曼华(2:73)
刘绍棠运河文学中的政治与非政治状态下的写作 马琳娜(2:79)
从接受美学看《诗经》解读——以《毛诗序》《诗集传》为例 张 静(2:84)
颠覆性的抉择——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下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朱传莲(2:87)
西南官话武昆片语音特征的形成原因探究 牟成刚(2:91)
“别太XX了”结构中的贬义形容词考察分析 张 博(2:97)
万历年间文人的俗文学活动 高宇星(4:64)
中国古代“望归”意象解读——以《诗经》为例 陶文晔(4:70)
明清公案小说兴盛原因分析 陈 鹏(4:76)
论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观 高瑞廷(4:82)
论伊恩·麦克尤恩前期儿童主题作品中的非常态伦理环境 黄伟龙 肖 晗(4:86)
嘉庆昆明五才子的诗歌交往与创作 李 超(5:71)
试论扬雄性格 向光会 方新蓉(5:76)
鲁迅与余华的死亡叙事比较 冯阿赛(5:79)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奥德赛》与《红鬃烈马》比较研究 刘 燕(5:84)
高等教育研究
云南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张飞祥(1:89)
基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 何芝暨(1:94)
英语意义结构群的构式教学 普正芳 赵 勇 施应凤(1:99)
篇章修辞的认知研究 赵 勇(1:103)
苗族传统图案元素在陶艺教学中的运用 孙 华 舒 燕(1:108)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 董卫花(2:102)
互联网时代高校公共人文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仵宏慧(2:106)
大学生学业情绪与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周 玲(2:109)
英语辞格上下义和部整义的认知研究 赵 勇 赵伟成(2:113)
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新型智库的可行性分析 徐国娟(2:117)
地方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好斌 牟廉明(3:96)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色彩教学方法探析 李春燕(3:99)
教育再思考:基于学习特质视角 唐菡悄(4:91)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 董卫花(4:96)
互构与融合:党的创新理论与高校思政课建构逻辑——基于十九大精神“三进”的研究 李容芳(4:100)
“师生合作评价”在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汇报的实践与反思 蓝 洁(4:106)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刘春呈(5:89)
基于问卷调查的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以文山学院为例 洪 滔 任祖云(5:95)
权力清单: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新路径 罗 怡(5:100)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给予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以文山学院图书馆为例 曹 霖(5:104)
专业认证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的重建 查明华(6:101)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铟产业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陈 建 熊 伟 曾淑琴 王私富(6:105)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创意设计探析 马怀忠 赵 勇(6:110)
增强现实的教学媒体功能及选择模型分析 曹 知(6:114)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建设的使命分析 张丽琼(6:117)
基础教育研究
在小学生活教育中融入案例教学——基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考 李晓通(3:102)
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创新说明文教学 路正杰 任 强(3:107)
中学作文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马浪浪 王翠霞(3:112)
文山市城区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研究 崔 豪 邓选梅(3:116)
试论李镇西的课堂教学境界——以李镇西《荷塘月色》课堂实录为例 田 林 郜培芳(4:112)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余星童(4:117)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综述 刘新伢(5:112)
文本解读的过程研究——以《散步》为例 陈芳君 彭小明(5:116)
学生论坛
滇东地区安祥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调查 聂飞江 胡国贤(1:112)
公办与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对比研究 张子露 郑泽然(1:116)
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FtsZ蛋白在根瘤菌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沈清清 陈红惠 刘 芳(3:1)
文山产茴香菖蒲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胡 彦 黄娩芬 张 铁 胡展育 杨绪旺(3:6)
利用木薯渣栽培白参菌 张玉洁 王祯元(3:10)
青枯雷尔氏菌III型分泌蛋白致病侵染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满 娇 张 武(3:13)
安徽琅琊山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特征与园林应用研究 薛正帅 汤士勇 江生泉(3:16)
不同储藏温度对三七药材质量的影响王朝梁 孙玉琴 王炳艳 张 铁 高明海 赵 爱 陆晓玲(6:1)
尿素用量对三七种苗生长及物质积累的影响韦美丽 刘伟林 陈中坚 魏富刚 王炳艳 向桂林 黄天卫(6:4)
三七药材的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马 妮 高明菊 刘云芝 王炳艳 朱 艳 冯光泉(6:9)
草果不同栽培品种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胡 彦 张志信 张 铁 胡展育 杨绪旺(6:15)
化学与化工研究
CeO2颗粒改性PbO2-MnO 复合惰性阳极的电化学性能李伊阳 徐瑞东 于伯浩 张靖实 秦紫阳(3:19)
大豆粕制备复合L-α-氨基酸螯合铜研究 解成骏 黄 超 徐怀春(3:23)
玉米须桔梗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陈红惠 沈清清(3:28)
塘房桔草莓复合果酒的研发 李 蕾 谭福能 胡小静(3:32)
广南底圩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陈红惠 李霖娜 聂秋月(6:23)
不同花期芍花精油的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权春梅 曹 帅 丁瑞苹 刘超祥 张晴晴 周光姣(6:27)
三七花保健硬糖的研制 曹 洁 刘 俊(6:31)
三七叶蜂蜜龟苓膏的研制 骆 扬 李 蕾 王仕念(6:35)
数理研究
M-矩阵最小特征值的新下界 李艳艳(3:36)
基于小波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方法 王礼鹏(3:40)
平行四边形晶格结构中布里渊区的研究 左 谦 胡家光(3:45)
Nekrasov矩阵线性互补问题误差界的估计 李艳艳(6:40)
微波频段下三七粉的介电特性测量与分析 钟汝能 姚 斌 向 泰(6:44)
简化模型对铝合金薄板凸焊有限元分析的影响 徐光晨(6:49)
管理学研究
国家治理进程中的政府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 黄 凡(3:52)
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的政治经济价值新论——互联网“浅薄症”的视角 赵 昊(3:59)
影像记录在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及其应用 李秀华 郑金姣(3:64)
新时代法治边疆的构建与发展 刘春呈(6:53)
阵痛与调适: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纵向探析 郑雪姣(6:61)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 黄紫舜(6:65)
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蔡 伟 黄小军(6:70)
区域经济研究
文山州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庄立会 胡国贤 游春梅 武 锐 杨建美(3:68)
绿色发展理念下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基于丘北普者黑景区案例的分析 杨俊云 李若青(3:73)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边境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吴建丽 明庆忠 蔡瀚赓 郭向阳 杨亚萍(3:77)
珠江源头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研究 王静峰(3:85)
近代云南金融机构职能变迁——以富滇银行和富滇新银行为例 刘丽凤(3:90)
文山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辛 彦(6:76)
新常态下文山州邮政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困难和对策 李 君(6:81)
生态文明视野下旅游区洋人街的现状与发展探究——以大理洋人街为例 徐俊六(6:86)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下的大理旅游形象感知 周凤敏(6:92)
新常态下边境地区要素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麻栗坡县为研究对象 刘小燕(6:97)
·第31卷 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