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8-03-07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梧州市旅游区梧州

许 文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广西 梧州 543002)

梧州秀丽的田园风光、民族文化节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众多的茶园和果园是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市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将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宜居乡村等主题紧密结合,使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

一、梧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情况

近年来,随着观光旅游向多样化转变,以体验乡村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热点。以此为契机,梧州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把旅游开发扶贫、产业升级和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活动相结合,有力地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初具规模、影响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村(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一)开展典型示范,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梧州市着力推进一批有明显地域特色、较好基础条件和较大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典型示范、完善配套、规范经营、提高服务,积极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

2017年梧州市新增加了9家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长洲区农耕文化园、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岑溪市归义镇阳光生态园获评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长洲区新悦农乐园、长洲区泗洲农家乐、长洲区龙之泉山庄、苍梧县六合农圃农家乐、蒙山县玉龙生态园获评四星级农家乐;蒙山县龙汇水都获评五星级农家乐。截至2017年,梧州市共有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星级农家乐共41个,其中五星级2个,四星级15个;星级乡村旅游区10个,其中五星级2个,四星级7个。全市乡村旅游年营业额达到6750多万元,带动就业9300多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1]。据梧州市旅发委统计,2017年全市旅游总消费6.08亿元,同比增长22.02%;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 14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4%。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梧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二)依托主题活动,乡村旅游集聚区逐步形成

梧州结合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等活动的开展,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分类指导,引领乡村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扶贫攻坚战”等一系列活动,加大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产业与乡村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镇髙堆村、梨埠镇沙地村、糯垌镇古河村、天平镇新马村、倒水镇三贵村、龙圩镇念村等乡村旅游集聚区。

其中蒙山镇高堆村有四星级农家乐2家,二星级农家乐1家,5公里范围内还有广西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而且邻近永安王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形成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模式,带动经济发展,该村的仙迹桃花岛是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同时也是我市乡村旅游区的示范点;岑溪市糯垌镇古河村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以农业休闲、乡村度假、养生康体、休闲娱乐等为主体功能的生态乡村旅游区;藤县天平镇新马村有明督师袁公袁崇焕故里纪念碑等;长洲区倒水镇三贵村依托碧浪湾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龙圩区龙圩镇念村依托苍海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逐步实现旅游脱贫。

(三)创出特色品牌,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开发效果逐步显现

梧州市涌现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村(镇),这些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村(镇)特色鲜明、初具规模,如长坪“水韵瑶寨”乡村旅游区、道家村乡村旅游区、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万圣和渔家乐等为广大游客所熟知。以特色乡村旅游点为吸引物,以城市为依托,以旅游大通道为纽带,形成了古镇古村休闲观光游、长寿养生游、渔家风情游、生态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

蒙山县打好民族风情牌,以长坪“水韵瑶寨”和夏宜“醉美瑶乡”为载体,挖掘太平天国历史文化、梁羽生武侠文化等独特资源,该县900多贫困农户户均旅游年收入10600多元,每年吸引游客在30多万人次以上;苍梧县六堡镇打好文化艺术牌,利用六堡茶这一产业和文化资源,2017年春茶开采时举行的六堡茶文化节,吸引了1.2万多名客商,签订购销协议金额2000多万元;万秀区打好休闲旅游牌,思良江休闲农业旅游区建成600亩油菜花海基地和6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当地100多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每月可获得2600多元收入;岑溪市吉太旅游区直接带动吉太村50户村民通过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走上致富路。据梧州市旅发委统计,2017年梧州市乡村旅游点平均年营业收入达150万元。这些旅游点共带动2530多户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户均增收9300多元,生态乡村旅游扶贫效果逐步显现。

二、梧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梧州市乡村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经营,整体推进不力,发展效果还不够理想,在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开发

梧州市乡村旅游点大部分以“餐馆”“养殖”小户自发经营为主,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很好地整合周边农民资源,导致乡村旅游点建设规模小、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各部门的扶贫资金没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帮扶,项目分散建设,没能形成合力。梧州市许多希望发展乡村旅游的古村落,例如泗洲村、培中村,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做规划搞建设时凭感觉、随大流,依葫芦画瓢,不同地方的村子几乎看不出差别,千村一面。这种乡村旅游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梧州市乡村旅游交通条件差,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进村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薄弱。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公共交通到达,乡村旅游业损失了一大部分没有车的消费群体,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现象,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末停车场不够用。例如通往仙人湖旅游景区的道路狭窄,仅容得两辆小车并行,运沙、木材的大车进进出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令人堪忧,影响了客流量和游客的满意度。加之有的景区在农村中没有修建公共厕所,淡季时这些问题并不突出,在旺季时这些景区脏乱差现象非常明显。

(三)乡村旅游特色不突出

从近两年的乡村旅游等级评定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梧州市的贫困村存在特色旅游资源不足、旅游开发乏力的问题。很多乡村旅游企业没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游体验项目策划欠缺。乡村旅游“灵魂”——“农(农业)、俗(民俗)、情(风情)、趣(趣味)、真(自然)”没有做出来,吸引力不足、生命力不强[1]。例如泗州岛平日里游客一般只是看看翠竹林、水坝、庙宇、日升日落,只有重要的节日才有歌圩、百家宴等活动。当你从优美的自然景观收回目光时,看到周边的树木、竹子杂乱无章,不少空置的老房子破烂不堪,给人一种没有特色、没有规划、胡乱发展的感觉。其他的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大多数是农事耕作、田园体验、水果采摘、游船、烧烤等千篇一律的活动。很多都是以民俗活动带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资源自身的吸引力不强,特色不突出。

(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梧州市主要由本地及周边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且旅游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直接上岗,服务意识差;从全市层面来看,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十分缺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推广人才严重不足[1]。在这层面来说,即使作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的蒙山县长坪乡“水韵瑶寨”、四星级的藤县桃园湖和苍梧县仙迹桃花岛等旅游区,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还没有成为真正受到广大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区。

三、推进梧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规划,合理开发

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梧州要提高对乡村旅游业在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排查摸底乡村旅游资源,制订乡村旅游长远发展规划,结合扶贫攻坚战的推进,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根除乡村旅游业发展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推进不力的弊端,市、县、乡三级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确保乡村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首先,全面普查梧州乡村旅游资源,制定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该规划要与旅游总规、农业发展、土地利用、村镇建设等规划衔接。在全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县区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等,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详规,具体规划指导各县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次,合理安排各区域重点开发项目和方向,扬长避短,避免开发产品的雷同,打造“村村有景、村村不同”的开发布局。政府主导推动,对符合规划的开发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对非重点开发区加以规范管理,待条件成熟时,推进开发,防止出现“遍地开花”等低破坏性开发和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

3.整合资源,强化支持。发展乡村旅游需要部门联动、合力推进。首先,由旅游部门牵头,统筹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生态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部门的资金,整合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其次,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在用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例如龙胜县和平乡平安村,政府就在土地使用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2],平安村成了桂林有名的生态旅游村。再次,在现有的旅游景观、设施、线路等资源的基础上,加入乡村旅游元素,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最后,选准主题,精心包装。创作《刘三姐》式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开发一批集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点,引领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整合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3]。影响梧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蒙山县长坪乡“水韵瑶寨”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山高路窄弯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却步;藤县石表山景区道路达不到二级路的标准等,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桂林的恭城县和浙江省的桐卢县、安吉县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他们把有限的资金整合后向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倾斜,以点带面,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乡村旅游道路多为地方管辖,单靠本级财政投入,财力有限,难以取得根本改善。要整合旅游发展基金、扶贫攻坚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与梧州市本级资金配套,加大投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

2.抓好旅游联通的实施。全力贯彻执行《我市五联通规划建设总体方案(2017-2020)》(市政府办发[2017]4号文件),重点推动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景联通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联通建设,2017年年初国家旅游局联合交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文件精神,做好串联景区(点)的交通服务工作,结合梧州市“第一公里·路桥”工程为景区(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做好藤县服务区的高速公路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使梧州南站、藤县高铁站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有新进展。

3.扎实推动厕所革命建设行动。乡村旅游点没有厕所的要新建旅游厕所,已有的但破烂不堪的要修建。同时对于已建成的旅游厕所要加强后期维护工作,探索运营管理模式,确保旅游厕所建得成,用得上,管理维护得好。

(三)突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优势品牌

梧州的古镇、特色农业示范点、生态旅游基地、传统民俗表演、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资源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明显的乡土特色与气息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为建立品牌营销,形成品牌效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依托资源回归本真,做到“三土三洋”。个性化、特色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特色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最有力要素。因此,乡村旅游要突出特色,突出品牌[4]。梧州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幸福家园”为目标,以“经营乡村”为抓手,立足景区(点)、村的联动,大力培育农家乐特色村(点)和农家乐综合体,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环境“土”,意境“洋”。真山真水是乡村的最大优势,也是不可复制的稀有资源。梧州真山真水处处有,乡音乡愁时时有。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全面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多给自然“穿衣”、多给生态“留白”,少干“画蛇添足”“画虎成猫”的傻事,保护好河道、水库、山塘、溪流等生态细胞,形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墨山水格局,让游客望得见真山、看得见真水。要让真山真水“显山露水”,让山“层林尽染”,让水“鱼翔浅底”、让游客“触景生情”。

二是建筑“土”,建设“洋”。梧州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利用古村的“老气”来彰显农村的“土气”,发挥农民的“灵气”,并融入现代的“朝气”,加快走出一条“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的路子,让农村人文景观“活”起来;建设要“洋”,是理念低碳环保的“洋”,是功能现代、宜居宜游的“洋”,是翻新如旧、修旧如旧的“洋”。

三是吃得“土”,住得“洋”。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吃”是排第一位的。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从“农家乐”起步的,很多人旅游的一大半就是冲着土菜去的,为了体验“舌尖上的中国”。要抓住游客的心,就要抓住游客的胃,围绕乡村旅游完善美食结构,打造一批有品质、有故事、有特色的“招牌土菜”,坚守一个“土”字,做到“就地取材、土菜精做、土菜真土”。很多时候,不是游客不想留宿,而是无处留宿、无法留宿。乡村旅游的住宿无需豪华,可以是农家民宿、乡村酒店,也可以是小木屋、小竹楼,讲究的是外部环境的清静、内部设施的实用、床上用品的舒适、洗漱用品的卫生,要给人一种洁净、简约、舒心的感觉。

2.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形成区域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梧州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生态、山水等乡村旅游资源,充分体现本地乡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优势品牌。各县(市、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显著特色的景区景点,做好发展规划,设计好乡村旅游线路,稳步推进,不断完善,把优质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优势品牌,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如万秀区思良江休闲农业旅游区以田园风光为主题,形成了现代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区,建议梧州把思良江田园风光、仙人湖景区与中共广西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串联在一起,打造“红+绿”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如蒙山县是“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中老年养生基地” “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2013年7月蒙山县被列入20个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要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长寿养生、历史文化、武侠文化、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品牌,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建设。建议梧州把蒙山乡村旅游点与贺州昭平,来宾金秀,贵港平南、桂林荔浦的乡村旅游路线串联起来,以邻县的乡村旅游带动蒙山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蒙山与邻县的乡村旅游共同发展。

(四)强化管理,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引导。梧州要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好乡村旅游营销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引导游客从食宿、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如浙江省安吉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服务和引导,建筑设计部门根据本地特点,为农民做好几十种类型的房屋设计,每当农民建房时,都为农民提供无偿设计,经过多年的引导和服务,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整齐划一的新农村村落,对游客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同时,要健全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在购置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引进的人才一定的优惠,促使人才薪酬待遇和其学历、岗位、贡献相匹配,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5]。

2.加强监管,着力提升景区景点品质。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参观点的品质提升和扩展,推动天龙顶山地公园、李济深故居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石表山开展创建5A级景区的旅游资源评审工作。各县(市、区)要大胆积极开展A级景区和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的申报工作,扩大梧州优质旅游景区的数量,提高其质量。同时,2018年梧州将加大对 A级景区的核查监管工作,各景区要高度重视国家旅游局打破A级景区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要认真对照A级景区评定标准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既要经得起自治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评定委员会的复核,又要经得起第三方的暗访检查。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知名度。梧州要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认知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吸引广大游客。根据新版的《梧州旅游指南》和旅游宣传资料,制作一部宣传梧州乡村旅游形象的高清影片和一个梧州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的PPT,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完善旅游投资统计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继续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加强与专业知名网站合作。同时要挖掘、传承岭南文化,依托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等活动,围绕“神韵岭南”“品味岭南”“动感岭南”,进一步挖掘、传承岭南文化,通过岭南风情旅游文化持续产生的蝴蝶效应,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从而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猜你喜欢

梧州市旅游区梧州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中共梧州城工委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梧州市基于GIS 荔枝优化布局的气候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