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3-07郝雅萍

文化产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基础计算机

◎郝雅萍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朔州 036000)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颇具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够发现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薄弱点,激发其潜能,促使其全方面发展。就目前来说,各高等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WPS、Word2007、表格制作、PPT编辑等软件熟练应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与中学教育不同,高等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与其他课程相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也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必须对计算机有基本的认识,然后再开展实践教学。由于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高校往往对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较少。经过调查分析,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而且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情况、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差异,大多数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不处于同一水平线。有些学生由于接触计算机较早,且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办公软件,甚至还懂得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组装、维修知识;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相关办公软件的操作,并且能够通过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还有小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计算机的了解,必须要通过教师的引领,才能够完成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缺乏探索性、趣味性、自主性。目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不能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计算机的“帮助”功能等完成自主操作,加之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针对性,使得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较低[1]。

(二)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创新

高校采用的计算机教材内容需要与计算机实践操作内容一致,这有助于学生遇到问题后能够通过翻阅教材来解决。高校计算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性和合理性。高校计算机教师要在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实践教学进行创新,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在设计上没有做到层次化,使得计算机基础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兴趣,而部分计算机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适应;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化,缺乏不同计算机操作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过程中容易遗忘旧知识。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核机制不合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完善课程考核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由于本科和专科的教学培养大纲不同,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不同,其课程考核方式也应该不同。但部分高校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期末考试中使用相同的计算机知识题库,使得无法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2]。

二、如何促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因材施教,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

高校计算机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水平上的差异,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使不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培养。计算机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将学期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学习任务的层次化,以确保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不同水平。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即在每节课后安排定量的计算机实践操作作业,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储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作品,如GIF动画制作、PPT制作、视频剪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潜能。

(二)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校计算机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设计性、验证性和创新性。其中设计性指的是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验证性指的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性指的是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研究能力。这三个教学内容设计原则,能够确保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能够促进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从而构建一种递进式、创新式的高效教学方式。例如,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当公司职员的角色,利用Word2007软件总结一周的工作内容,并利用邮箱发送给老师。又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中要求学生将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制作成PPT形式,这样既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

(三)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如前所述,高校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本科、专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为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要采用不同难易程度的计算机考试题库。如此一来,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较强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等)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较低专业(体育教育、学前教育、古汉语文学等)的学生不至于被题库所难倒而丧失学习兴趣。这样的考核制度能够让学生选择与自身基础能力相适应的题库,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培养方式更应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计算机核心素质是评判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3],许多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会要求学生必须获得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证书。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在信息获取、工作效率等方面落后于别人。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发挥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真正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传授学生有关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来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机操作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成人高考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人高考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操作基础教育考核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