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博物馆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018-03-07杨晨龙
◎杨晨龙
(晋中市博物馆 山西 晋中 030600)
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山西的很多博物馆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博物馆从依托古建到新建的现代化建筑,甚至很多地市级博物馆都是从无到有。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上的转变,这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而城里人的住房也从平房四合院到三层楼房、五六层楼房、高层电梯房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附着在生活当中的文化传统也发生了变化,如普通话普及、方言正在削弱、洋节在兴起等等。短时期内社会生产生活巨大的变化,对传统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社会的变化对于博物馆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传统文化和新型文化的快速转化,使文化内容上爆发式堆积,传统文化和新型文化两种元素为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博物馆能利用各种能够体现传统的实物、声音、视频等,采用多种形式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还应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包容互鉴。新时代的中国博物馆,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的博物馆行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作为国有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在机遇面前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呢?
一、为观众提供感受传统的互动平台
传统,从百度上查到的定义是: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
“传统”放在这里,更多的是指我国在短时间内快速城市化,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转变,新环境冲击下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我大学是在贵阳读的,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已经基本没有分别,只有在和父母讲话、过传统节日时才感觉到一丝差别;还有一些居住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同学,已经不会说本民族语言,只在饮食的偏好方面有些许不同,少数民族衣服也只是在回乡过节日等特定时候穿。在这个层面,作为文化互动平台顺应社会变迁,为有生命力、有活力的传统文化产业提供展示平台,对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舞台,进行保护性展示、留存资料,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以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为代表
一是发挥文化产业中社会经济组织的主动性,搭建观众与传统文化交流平台,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目前,很多非遗项目都实现了与时代同步,实现了产业化。对于博物馆,尤其是国有博物馆要与文化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展示平台,提供代卖、推广等服务,引导其在博物馆组织丰富的推广活动,与博物馆公共文化供给职能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保护性展示展出及推广
有些传统文化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远去。这些传统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并且能与我们的考古研究相互呼应。这些传统文化,通过收集、整理,通过艺术加工展示出来,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
(三)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广
当前,山西一些非国有博物馆都是依托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设置的。例如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吕梁北武当古兵器博物馆、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太谷)、祁县雨楼家俬博物馆、寿阳县生云博物馆、旭峰酒器博物馆(左权)、苗世明藏报博物馆(左权)、永济百佛阁博物馆等,大部分都是以展示、传承一定的文化为内容。民办博物馆有自己特色和专长,尤其是在收集、代表、反映传统文化展品方面。
一直以来,国有博物馆的收藏来源比较单一。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文物来源统计显示旧藏数量占比40.53%,发掘数量占比17.07%,征集购买数量占比16.37%,移交6.1%,接受捐赠6%,拨交5.37,采集4.81,拣选1.67%,依法交换0.14%,其他1.95%。就全国的情况来看,旧藏、发掘、征集购买占比较多,说明展品来源有限;单独看征集购买的比例尽管不低,但从实践中来看这些征集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多数为展览需要,单纯为增加馆藏的少。
面对现实情况,由于定价机制、真实性问题困扰着征集购买的进程,国有博物馆开展与社会力量合作、特别是民办博物馆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二、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国有博物馆应在坚守文物保护、藏品问题上不打折扣,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对外服务。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为博物馆开发自身资源、利用社会力量提供了一条路子。博物馆应以此为切入点,举一反三,利用传统资源,为传统文化搭建合作利用的平台,构建传统文化传承途经[1]。
三、实现传统和现代文化互相交融发展
博物馆应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博物馆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2]。
在社会文化不断前进发展的时代,城市的繁荣需要传统文化来支撑,现代博物馆早已不是单纯的保管文物的场所。国有博物馆,日益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融现代展示宣传娱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文化平台,这已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的博物馆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城市生活习俗相融合,为城乡人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