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宫斗小说的故事艺术

2018-03-07姚婷婷

网络文学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宫斗小说

姚婷婷

笼统地讲,网络宫斗小说是21世纪初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原创小说。所谓“宫斗”,广义上主要指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妃嫔、宫女宦官之间以争夺个人权势、维护家族荣耀为目的而展开的心计、谋略上的较量。狭义上则单指后宫妃嫔之间的争斗。基于此,有研究者从狭义层面出发,认为,“以事实存在或者虚拟架空的古代宫廷为背景,主要讲述与后宫争斗、妃嫔争宠、前朝禁苑息息相关的情感纠葛或权力倾轧的网络小说,称为‘宫斗小说’或者‘宫斗文’,同种题材的古装电视剧则称为‘宫斗剧’。”[1]近年来,借助热播“宫斗剧”所引发的效应,网络宫斗小说的概念得以广泛传播。宫斗小说热潮的出现有其特有的文学源头,宫斗小说风行有其特有的故事魅力和社会文化价值,本文试图对此展开初步探究。

一、网络宫斗小说溯源

虽然网络宫斗小说的提法产生于21世纪初,但“宫斗元素”作为小说故事元素的这种构想,在史书典籍和古典小说中早有大量的涉及与表现。衣服有冠冕,水木有本原,网络文学极少有仿效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是比比皆是。网络作家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宫斗元素”,通过话语转换的方式融入网络文学创作,形成了宫斗小说独有的类型特质,从实质上看,网络宫斗小说是在继承古代“宫斗元素”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语境的再创造。

在史书典籍中,大部分朝代史书都有“后妃传”,主要记载皇帝的后妃以及后妃亲族的兴衰,其中以皇后及皇后的亲族为主,诸如《汉书·外戚传》《后汉书·皇后纪》《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等等。《汉书·外戚传下》记载:“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2]可见赵氏姐妹专宠后宫、飞扬跋扈的姿态。《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3]“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4]可见吕雉手段的阴险狠毒。这些历史记载,或真实,或虚构,都可视为当今网络宫斗小说想象力勃发的传统资源。“宫廷承载了历代民众对于上层社会的普遍想象,史家往往注目王侯将相,对此间实际仅用寥寥数笔匆匆带过,这种缺失为‘稗官野史’和戏文小说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制造了大众文化的生长点。”[5]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并没有严格的分界,中国小说史上历来就有“讲史演义”的传统。史书典籍中的“宫斗”元素,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更是后宫女性权力争斗的掠影,自身带有双重的文化属性,为后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而创作的网络宫斗小说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

在古典小说中,“宫斗”元素同样成为演绎故事的重要情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构筑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可以说,《红楼梦》中众位女性的生活图景称得上是最早的《后宫·甄嬛传》。这里有清高骄傲的黛玉、沉稳大方的薛宝钗、绝尘孤傲的妙玉、心比天高的晴雯,在这样一群如花美眷之中,真情真性的贾宝玉却无从超脱。仅在三十五回中短短的一小幕中,曹雪芹就把两股势力(“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明争暗斗写得淋漓尽致,而这只是红楼梦中女人们“微笑战争”的冰山一角。另外,王熙凤表面上对尤二姐和颜悦色、热情体贴,背地里却纵容丫鬟欺负她,又挑拨秋桐整治她,最终导致尤二姐的孩子胎死腹中,她也含恨而亡。王熙凤的身上有太多朱宜修的影子,身为一国之母,稳重端庄的面貌下隐藏着阴险善妒的内心。古典小说注重的是家庭伦理关系,为了维持这种伦理秩序,获取家庭地位,女性也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正如张爱玲曾经说过: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在古代,女性本来就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相同的处境带来的并不是相互理解,反而产生的是利益和心理的矛盾、纠缠。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紧张的家庭氛围,传统文学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与当下流行的宫斗小说中的角色不谋而合。网络宫斗小说对古老的“宫斗”情节进行重构,打破了宫斗小说与传统古典小说之间的时空界限,产生呼应,收到了很好的文学表达效果。

“宫斗”作为故事元素的传统,曾经一度消失,直至互联网时代,才再次出现在文学创作中,成为网络古代言情小说中的情节元素。在网络小说走向类型化的初期,一部古代言情小说中,“宫斗”“穿越”“重生”等元素往往杂糅在一起,彼此之间起承转合,探索出一条“女性向”的创作轨迹。桐华笔下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涵盖了“宫斗”“穿越”“重生”等多重元素,其中“宫斗元素”并不是最主要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纠葛才是故事的核心。另外,2004年“清穿文”的三座大山之一《梦回大清》,女主蔷薇在危机四伏的皇宫后院中生存,所采用的一些计谋,使得小说同样带有着早期的宫斗元素。可以说,早期的“宫斗”元素仅仅作为一种附属品,依附于网络古代言情小说。而后来出现的一系列古代言情小说,诸如:五月梅儿的《邪魅系列:萱妃传奇》、猗兰霓裳的《凤求凰》、晚清风景的《瑶华》、解语的《清宫宛妃传》等等,其中的“宫斗”元素越发成熟。随着网络小说发展的成熟,网络类型化小说的分类更加细致,古代言情小说也表现出新的特点,以女主人公的晋升之路为核心情节的典型“宫斗”小说开始出现,自此,网络宫斗小说开始走上独立成型的道路。

任何一种文学类型或题材的发达兴盛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动因。回顾网络宫斗小说的发展脉络,可以说,网络宫斗小说表现出一种“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追根溯源,作为故事元素的“宫斗”,汲取史书典籍和古典小说中的“传统性”,融入网络时代的写作方式,既有雅的内容特质,又拥有俗的大众趣味,是一种改良,也是一种进步。

二、“宫斗”模式与阅读爽点

评论家邵燕君认为“类型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套路,所谓‘程式化’就是为了保障其最优化地实现娱乐化功能的快感机制”。[6]这种“程式化”的套路,成为与读者之间的契约,不能随意打破。用美国学者考维尔蒂的话来说,“程式是指构造文化产品的传统体系,它们由于因袭传统,提供的是众所周知的形象和意义,它们维护的是价值的连续性”。[7]因此,程式化与类型往往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每一种大众文本类型往往有着不断重现的表现谱系、基本固定的叙事模式。这种讲究故事性,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我们将其称之为情节模式。

网络宫斗小说是一种类型文本,以女主人公的晋升之路为核心情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情节模式——“宫斗”模式。具体而言,“宫斗”模式通常表现为:不谙世事的女主人公在机缘巧合之下走入深宫,与皇帝、王爷或者其他皇族贵胄邂逅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虐恋。在残酷的后宫争斗中,人物命运走向低谷,女主逐渐领略宫中生存法则,步步为营、工于心计,在逆袭中有的成功上位,有的香消玉殒(女主入宫—韬光养晦—享受恩宠—惨遭陷害—受虐—开始反击—谋大局—成功上位/香消玉殒)。

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宫斗”模式是最有效地满足读者快感的模式。这种模式化的形成过程,不仅体现了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写作契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爽点,即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契约。南派三叔在《超好看》杂志的办刊宗旨上也曾经说过:“以故事本身为卖点,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故事的精彩情景中获得单纯的阅读快感。事实上,凡不以好看为目的写小说都是耍流氓。”[8]对于读者而言,阅读快感成为他们最直接、最想要的阅读体验。因此,网络小说能否产生阅读快感,是否存在阅读“爽点”,成为衡量故事好看与否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宫斗”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爽点”:

1.女主阴差阳错、不着痕迹地得到让别的妃嫔惊羡的地位和恩宠,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女主的幸运,让读者产生第一层次的阅读快感。2.各种赏赐与晋封,让女主陷入一种甜蜜的“麻醉期”,一时的风平浪静,也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情感抚慰,这是第二层次的阅读快感。3.女主惨遭陷害,陷入了一种腹背受敌的困境。女主受虐的过程时刻牵引着女性读者的心理,基于悲剧的痛感产生的审美机制,带来了第三层次上的阅读快感。4.女主在遭受苦难后,心里的反抗意识开始觉醒,展开逆袭。小说中,女主命运的转折点也正是小说叙事的分界点,主角的反抗过程,自然也是小说叙事的浓墨重彩之处。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往往产生第四层次的阅读快感,也是最“爽”的一次。

阅读快感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宫斗”模式使读者产生阅读快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女性潜意识中矛盾的价值观。从《后宫·甄嬛传》到《宸妃》,再到《宫怀缱绻》,女主入宫时便是不谙世事的美貌少女,总想在后宫生活中,独立于世俗,对物质财富、权势弃之如敝履。虽然她们表面上无意追求物质的富足,然而,在潜意识里她们未尝不向往衣食无忧的生活。“小说以显、隐两种方式将女性的唯情主义和依附世俗的物质崇拜巧妙地缝合在一起,既实现了对现代女性的情感抚慰,同时又满足了她们对于物质的渴望。”[9]从这一层面上说,这种唯情主义与物质崇拜的“爽点”设置,契合了当下女性读者对于生活的所求,同时也反映出女性潜意识中矛盾的价值观。

2.“闷”与“爽”的一种叙事对比。在读者看来,“闷”和“爽”是一组对立词,区别的标准就是能否满足读者的欲望,但实际上在网络小说中,“闷”和“爽”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优秀的网络小说一般都是先有“闷”才会“爽”。小说《未央浮沉》中,女主萧清漪(窦漪房)在成为汉代皇妃之前,不过是掖庭里一名不起眼的小宫女,即使是数九寒天也得用红肿的手掌提水,忍受恃强凌弱的总管欺压,生活在这种“低气压”的环境中,读者也同样期待着她后面的复仇与逆袭之路。“闷”的叙事过程,往往与主角命运的急转直下结合在一起,在长时间的情感压抑中,读者必然期待着后面的“开挂”模式,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给主角后来的“逆袭”做了铺垫。在“被欺”到“逆袭”的情感落差中,读者获得了情绪上的“爽点”。此时,主人公“逆袭”的过程中夹杂着报复/复仇的一种心态。

3.强大的代入感是读者产生阅读快感最主要的原因。《宸宫》中,女主林宸当年惨遭毒手,她历劫归来,以“晨露”的身份展开复仇,在一步步靠近真相的过程中,她逼死了太后与自己的亲妹妹林媛(敌人),看清了旧爱元旭的真面目,面对昔日一个个仇家,除了复仇的狠辣和狂乱,更让人看到了那颗寂寞凄然的心。对于林宸的遭遇,读者以局外人的姿态,流露出同情与愤懑,当她们不自觉地走进主角内心的时候,阅读快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这一“爽点”的沉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人内心堆积了很多怨气却隐忍着无从发泄的压抑部分,这一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着爆发,而宫斗小说中的这种“爽点”则无疑给了它最直接的发泄契机,将负面情绪发泄出去。网络小说的实质在于能够使大众进行情感宣泄,获得智性快感,也是网络文学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之一。

在谈及网络文学的基本功能时,评论家王祥认为:“追求快感是人类生命的根本运行机制,也是社会运行的驱动机制,社会职能之一是为民众提供快感,谁垄断快感制造与供应,谁就能控制社会。”[10]当然,阅读快感也并不是网络文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艺术独创性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很重要的,人们应该重视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它是建立在情感体验和快感补偿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审美指代,网络作家应该以此为基础,追求模式的创新性。

三、网络宫斗小说的叙事策略

为了“讲好”故事,吸引读者,网络作家往往需要借用能够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写作策略和技巧。巧用历史元素,最大限度地去时间化,运用传统叙事文法,实现人物设置典型化等等,这些都是网络宫斗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形成了独有的特质,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

(一)历史叙事的“虚”与“实”。无论是穿越小说、新派武侠小说,还是网络宫斗小说,共同之处在于历史元素成为小说中重要的情节要素,历史元素的化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前文中,我们初步讨论了史书典籍中的“宫斗”元素对于宫斗小说早期的影响,部分宫斗故事建立在历史资源之上,历史叙事成为网络宫斗小说主要的话语生产方式。《后宫·如懿传》主要讲述了在乾隆即位后,乌拉那拉·如懿与高佳·晞月、富察·琅嬅、金玉妍以及魏嬿婉之间的明争暗斗。小说以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纯帝继皇后”为人物原型来演绎故事。历史叙事在网络宫斗小说的创作中运用得较为普遍,是网络作家凭借智性的思维方式颠覆传统的、程式化的叙述路径的一种网络书写,读者并不会去深究故事的真实性,只要没有“狗血”的情节,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她们更加关注故事的好看与否。事实上,网络宫斗小说以架空历史的方式,回避了确凿的年代时间,避开具体历史时空对小说想象力的控制,使得读者在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和虚构空间的前提下,“能有效赋予作品以充沛饱满、血肉丰盈的现实生命体验和质感,使人类一切既有的生存体验轻而易举又从容自如地进入历史文本”。[11]

在网络宫斗小说的历史叙事中,“戏仿”是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所谓“戏仿”,又称为“戏拟”,“戏拟是对原文进行转换,要么以漫画的方式反映原文,要么挪用原文。”[12]“戏仿”往往是将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背景,它本身的原始意义和相关的阐释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逐渐被颠覆和消解。《大秦宣太后》中,芈八子的人物原型则是秦国的宣太后,故事也是自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朝统一六国,历史上的一些具体人物和事件,也经过作者的打磨、拼接,碎片化的出现在故事中。“创作者通过戏仿的手法将经典文本理解成碎片后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拼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本,使阅读者在熟悉的文本环境中看到了诸多被陌生化的原文本人物,从而产生阅读的新奇感与趣味性。”[13]

(二)最大限度地去时间化。在网络宫斗小说中时常交叉着“穿越”元素,现代人穿越回历史时空,以一种现代人的视角见证着历史的发生。桐华笔下的《步步惊心》即是这种类型。有些宫斗小说虽然不是穿越类,但是它最大限度地去时间化,消除时间特征,同样实现了“用古代人演现代戏”,时间特征也就是历史特征,对于网络宫斗小说而言,这种时空演绎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叙事策略。“叙述空间是文本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故事展开的地域。叙事时间是指‘文本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它是经过作者加工处理过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长度’。[14]小说的时空叙事并不是独立的两个概念,两者在作者的叙事中,往往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有研究者在分析当下宫斗文和宫斗戏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宫斗戏与某些职场规则不谋而合,它顺应了当下“职场叙事”的潮流,为当下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份可圈可点的“职场生存宝典”,借助后宫的外衣写现代的职场。借助时空叙事策略,宫斗小说将不同的话语、时间抽离了原来的语境,往往更加注重了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三)传统叙事文法的化用。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文法,诸如草蛇灰线法、横云断山等等,成为网络宫斗小说重要的写作策略。所谓的草蛇灰线,即是在小说中埋下伏笔、隐喻象征。“草蛇灰线”式的叙述文法,之所以深受广大网络作家的推崇,一方面是由于这种预设伏笔的处理方式能够无形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预设伏笔的写作技巧作为一种间接性结构联结,没有它,就无法贯通行文的血脉,也就谈不上网文的结构统一性。网络宫斗小说中人物角色的多样化赋予了“草蛇灰线”写法复杂而丰富的内涵,从而衍生出结构线索、伏笔照应、隐喻象征等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九重宫阙之金枝玉叶》中,苏谧的父亲顾清亭一直活在作者的叙述中,故事里其他的人物也与顾清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线索隐含在故事情节发展的深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串联起小说文本的结构。这种带有结构线索作用的写法,与传统兵法中的“常山蛇阵”颇为相似,在排兵布阵中达到严密的整体效果,体现出了较为独特的艺术面貌。《后宫·甄嬛传》中,这种段中有续,续而不乱,细针密缕,血脉流贯的伏笔设置最为显著。再次,隐喻象征的草蛇灰线写法与传统意义上意象颇为相似,以事寓事,注重事件之间的深层意蕴之间的联系。桐华在《步步惊心》中,透过“水泽木兰”的物象来见证了马尔泰若曦与雍正的爱情发展脉络,它的每一次出现都在催化着主人公情感之间的微妙变化,在变化中着故事的节奏发展。

在古代的章回体小说中,传统的“云断山连”叙事笔法经常出现,作为古代小说中叙事艺术中转换和勾连的一种技法,作者利用这种技法,将章回体小说讲述得回环曲折。在网络宫斗小说中,网络写手经常使用的“横云断山”式的叙事文法与“云断山连”的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其通过中断主要情节,插入另外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故事间寻找连接点,来回变换,使情节跌宕起伏,从而在叙述中展示一定的层次性。《未央浮沉》中,既有萧清逸与汉王刘恒的爱情线索,也有事关国家安危之争;既有萧清逸化身“卧底”潜入帝国窃取情报的紧张,也有两人之间爱情的互动。为了使文势波澜起伏,在紧张叙事环境中搀杂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叙事,让紧张的行文节奏得以缓和,避免了行文的冗杂,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感染力。

(四)人物设置多样化。“网络小说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也许是靠文笔,也许是靠情节;但要让读者真心喜欢一部小说,则要靠人物。只有读者喜欢人物,作品才能真正得到读者的青睐。”[15]对于网络宫斗小说而言,人物设置至关重要。

流潋紫在《后宫·甄嬛传》中铺排的后宫女人争斗大戏,并没有在开篇就让众位妃嫔与甄嬛一同出场,而是在故事的不断延展中让各位配角悉数登场。宫斗小说采用“一人来写一段历史”的叙事结构,为了女主人公的强大,网络写手需要不断地给她创造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有力条件,与作品中的配角相比,这即是作品中的“主角光环”。“自我”式的主角光环带有着潜移默化的代入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会进行身份的转变,这就是“主角光环”的吸引力所在。

网络空间是一个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文化写作空间,带给大众的将会是愈加多变的信息选择和审美享受,网络小说也需要符合网络空间的流动性、多变性的特质,通过小说人物性格心理的转变,来满足各类读者的精神需求和阅读需求。“亦正亦邪”的主角性格转换是宫斗小说中常见的设置。伴随着小说故事的逐步展开,主人公的内心受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己心绪的变化,比如《宸宫》中的女主人公——林宸。对母亲的柔情,对妹妹的关切,伴随着她们的死去,这份柔情荡然无存,化身复仇者翩然归来,在暗流重重的后宫中,操纵着权柄玉座的无边杀戮。我们很难以简单的好坏之分来界定主人公的行为,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一个矛盾体,每个人的情感思想和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复杂的,对于身处深宫中的女主人公而言,正是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人物复杂性拓宽了人物的内涵。

与女主人公的“金手指”模式相比较,配角的人物塑造其实更加纯粹。类型化的配角,有时候读者反而很喜欢。在大家的脑海中,黄药师的邪,西毒的恶,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主角的特殊性,作家将更丰富多变的人物特点放置在众多配角身上,使得宫斗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突出的配角。诸如《倾世皇妃》中的杜皇后、韩昭仪、袁雪仪。小说中,配角的出彩绝不亚于主角效应,甚至会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这种纯粹的人物性格与角色的人生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追求的精神写照。

小说中的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如同相声中的逗哏与捧哏,在衬托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后宫·甄嬛传》中小肚鸡肠的余答应,华妃的恃宠而骄,安陵容的步步为营,真正地上演了一场后宫尔虞我诈的大戏。众多反派配角的衬托,将主角甄嬛早期的善解人意、蕙质兰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赋予了人物复杂而丰满的性格与形象,让她们不单单只是一个个符号,而是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演绎着善与恶、正与邪的对立,传达出小说的价值观念。这样,小说就有了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存在价值。

四、网络宫斗小说的价值

曾经有研究者将文学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比作一座大厦的“支柱”与“外观”,“如果把一个时代的文学比作一座大厦的话,真正撑起文学这一大厦的支柱,其实正是文学承担的各种社会功能:文化的、思想的、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等等。支柱越多,越粗壮,文学这座大厦就越高大,越坚固。而审美性,则相当于文学这座大厦的装饰性外观,用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一对概念,前者是结构(structure),后者是肌质(texture)。”[16]其实,无论是审美性,还是文化性、思想性,它们都是解读文学作品时常用的衡量标准。网络宫斗小说在当代文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充分证明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主流文化以聚集正能量为旨归,主张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其中励志精神构成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重要内涵。《后宫·甄嬛传》中,崔槿汐即使惨遭陷害,被迫下狱,但仍不改初衷,一心护主,成为甄嬛的得力助手。像槿汐这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没有鸿鹄之志,也不想飞上枝头,只想求得一份现世安稳。这种不畏困难。知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消除灰暗消极的悲观情绪,都是一种生命境界的提升。

审美是具有不同层面的,正如沃尔夫冈·威尔什在《重构美学》中所言:“从前,人们说到‘审美’,必有高远的需求需要满足;在今天,低层次的要求亦足以敷衍。故而取悦感官的某种安排,亦被称之为‘审美的’。”[17]网络宫斗小说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承担的正是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当代青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获得主动权,享受食物链顶端的快乐。网络宫斗小说的魅力在于:借助强大的代入感,使读者在小说中获得轻松化、娱乐化的阅读感受,以此来纾解现代人的焦虑和苦闷。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阅读网络小说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消费,其中蕴含着读者对于文化价值的诉求。因此,网络小说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自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网络宫斗小说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样式,在满足大众娱乐消费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功能。网络宫斗小说的出现让大众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模式,为以后网络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它透过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古典乐器、琴棋书画等形式,引起大众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它为看似枯燥、乏味的严肃历史注入了新鲜的话语方式,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穿越千年回到历史,在古今方面进行历史与文化的碰撞;它将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化形态——精英化与大众化融合起来,满足读者介于“雅”与“俗”之间的文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宫斗小说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精神的宣泄和共享的快意,在某些方面对于大众的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宫斗”文化的流行,其戏说历史的缺陷,在内涵上对于权谋文化的追逐、所呈现的后宫上位模式无疑会给大众尤其是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消极影响。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18]宫斗文风行折射的是功利主义的大行其道的时代社会现实。网络文学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无法与传统文学相提并论,但是在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上,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网络文学消解一切的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注释:

[1]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34页。

[2]班固:《汉书》,长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503页。

[3]司马迁:《史记》,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第29页。

[4]同上。

[5]崔乐:《“宫斗”之风不可长?》,《人民日报》,2011年5月31日。

[6]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7][美]J·G考维尔蒂,成穷、王作虹译:《通俗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见周宪主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8—429页。

[8]王科、黄葆青、丁燕、刘晶:《写小说不以好看为目的是耍流氓》,《钱江晚报》,2011年9月15日。

[9]徐晓利、张婵:《网络言情小说中的虐恋模式》,《文学教育》,2014年第1期。

[10]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页。

[11]吴秀明:《中国当代唱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12][法]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邵炜译,《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13]李玉萍:《试析“戏仿”手法在网络穿越小说中的运用》,《小说评论》,2011年第S2期。

[14]杨星映:《小说艺术的魅力——小说文体学》,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15]千幻冰云:《别说你懂写网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67页。

[16]泓峻:《文学之用与文学发展的动力》,《百家评论》,2013年第3期。

[17][德]沃尔夫冈·威尔什著,陆扬、张岩冰译,《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8]陶东风:《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人民日报》,2013年9月19日。

猜你喜欢

宫斗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宫斗剧风靡映射了什么
特朗普政府“宫斗”异常激烈
美国军情系统闹“宫斗”
巴西危险的“宫斗”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