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反思
2018-03-07杨爱美
杨爱美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传播系,浙江 温州 3250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旨在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专业教师全面科学辩证思维,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的应用型学科,具有跨学科属性,涉及经济贸易和管理类学科,以英语为本、商务为纲的学科架构[2]。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兼具语言技能、策略能力和文化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才需求。深入挖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内涵,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为进一步明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需求点,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100人,就“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政需求点”展开调查,学生选择“自身目标价值缺失”的占31%,“自身能力欠缺”的占20%,“网络信息困扰”的占18%,“心理状态失衡”的占9%,“家庭造成困扰”的占8%,“其他”的占14%。可见,低自尊感、理想信念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心理健康欠佳、网络环境困扰、原生家庭失衡等是困扰高职学生发挥潜能、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引领学生开阔视野、自我认识、构建自信、提升素养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
1.课程思政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需要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英语、商务专业性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相对应。课程思政应立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与之有机渗透,避免过于突兀而引起学生抵触;挖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从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
2.课程思政内容
(1)开阔视野,树立理想信念。国际视野是指能跨越国界和地理空间,以世界维度观察、认识、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内化“世界公民意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既要有爱国主义情操也要有走向世界的理想信念。将国际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关注“天下事”,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使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可利用移动终端及时获取丰富资讯。如“商务英语阅读”课程利用预习环节开展时事点评,就2018年美国封杀中兴通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热点新闻,课前布置学生在China daily, CNN, BBC,VOA等媒体进行新闻阅读,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和看法,课上教师可就贸易顺差逆差、国际贸易法、世界政治格局等方面进行讲解,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潜移默化地形成“世界公民意识”。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后,教师交由学生个人开展新闻播报,教师进行点评,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阅读报刊的习惯。
(2)跨越学科,助推心理健康。自尊是“行为最有意义的唯一影响要素”[3]。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特点,反观其教育经历的不足发现,“低自尊感”是最常见的背后原因。学生大多将自我价值与成绩、“颜值”、交际能力、师长认可对应,大部分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被忽略、不被认可的挫败感,久而久之导致自我尊严感低。化解学生这一心理困境,说教和严管显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精神分析学的原理,充分的自我认知能将心灵盲点引向光明。育人不分学科,专业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将自我认知渗透学生心灵深处。以“商务英语”课程人际管理单元为例,单纯对“青年经理人管理策略”内容进行讲授,学生难以学有所获,透过现象看本质,人际管理的根本是对人的认知。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启发学生思考,借助每人一机的多媒体设备,开展OCEAN(大五人格特质理论)测试,在学生获知自我人格评价之后,揭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几大论点,引导学生从原生家庭、父母关系、本我唯乐原则、自我唯实原则层面开展自我剖析,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看待精神健康问题,用理性驱赶感性的自我否定,树立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学生在此认知基础上再开展组织管理策略的学习。具有自我尊严感的学生更有能力开展自我管理,更加善于沟通,学习上有动力,职业目标更加清晰。专业教师运用深度的共情、积极的关注、专业的智慧、教育的契机弥补个体原生家庭造成的缺憾,带给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助推学生成长、成人。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从现实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价值理念依然在为今天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启示。专业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同、肯定、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产生文化自豪感。汉字思维蕴含先民的思维序列、思维关联和思维特点,体现中国语言独特的逻辑和表达模式。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汉字思维的缺位使得英汉翻译难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在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字思维的匮乏使传播缺乏深度、无所依托。学生汉字思维的培养可通过系统阐述汉字演绎过程实现直观认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在高职院校普遍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背景下,增设“汉字思维”选修课或开展在线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学生在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全球化进程中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反复冲击,加速了文化的同质化趋势,削弱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民族文化自豪感、发挥民族文化创造力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职责所在。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以名言警句作为翻译内容,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具有深刻民族认同感和鲜明民族特征的群体智慧结晶,同时选取代表东西方不同哲学思维的对应句子,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等,在文化比较中树立普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观念[4]。
(4)分析案例,强化职业素养。道德与法律教育是塑造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选取一定数量真实有效的案例开展分析可起到借鉴、警示、反省等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商务活动中因为商务伦理因素引发的摩擦日益增多,此后兴起国际商务伦理的研究,并就其基本原则和道德理念达成共识。2014年以来,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罔顾国家法律法规、破坏市场公平的行为,威胁生态坏境和质量安全。“商务英语”课程使用Market Leader教材,在第一册《市场》章节中可适当选取案例,如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疯牛病疫区牛肉泥、产品造假、转包“分销”再发货“洗白”销售假货等,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从消费者层面换位思考,通过《进出境邮寄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开展诚信教育。国际商务应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尊重与包容文化差异性与多元性,以共享的态度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可用诸如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将中国制造发送到全世界”的企业理念,以及企业领袖马云帮助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致力降低贸易壁垒、推介公益事业、支持基础教育事业等行为案例,说明创业成功的根本要素是创业者的道德品质。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培训累积,而是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激发创业者的内在动机,提升创业愿景,塑造道德品质。案例分析过程可结合mini-drama或role play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冲突管理单元教学中,可由学生小组表演商务场合的冲突个案,学生对冲突类型、应对风格、应对步骤等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际观、组织观,构建商务伦理范式。
(5)校企合作践行工匠精神。以“涉外函电”课程为例,需要遵循“ABC”(Articulate, Brief, Clear)原则,在形式、拼写、选词、语法、术语、数字、标点等方面都应慎重严谨、精益求精,才能促进商务交流有效开展。然而,涉外函电教材往往以书信写作为例,偏重语法、词汇、句型的理论传授,学生虽能模仿句型,却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专业教师从企业获取真实外贸信函资料,不以语言角度,而从工作流程的询盘、报盘、还盘、合同、付款、单证、包装、保险、索赔等各个环节开展训练。课堂采用模拟演练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设计具有就业导向和职业迁移的一个或多个情境,开展团队合作、互查共评,通过反复示范、练习、反馈、操作,学生在教师主持、观察、指导、纠正下实践,切实提升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这一任务导向过程训练学生专注事务、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充分体现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塑造职业品质,正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3.课程思政考核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采取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的形成性评价模式。课程思政不作为独立评分板块,而是有机渗透于整体评价中,将课堂活动、作业布置、评价标准融合思政元素,使整体考核分数渗透思政的评价成分。考核的关键在于前期梳理思政目标、细化思政模块、设计活动内容和作业布置,将学科能力和个人素养综合融入于测试中。在“商务英语”课程测试中设计“according to your experience”“analyze the following cases”“make comments on the phenomenon”“if you were in the position”“correct the mistakes if any”等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分析、进行时事点评、完成情景模拟、进行细节纠错等,将知识考核与道德素养、思辨能力、案例分析、专业细致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点有机融合,体现教学手段在教学考核中的作用,践行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实现考核为促进课程思政的目的。教师忌频繁使用“加扣分”手段,破坏学生健康的学习观。课程思政考核是手段而非目标,实施适度考核即可,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中。
4.课程思政成效
课程思政使育人系统化、深入化、专业化,教师创新教学策略、调整评价体系、丰富教学手段,实现学科工具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课程思政开创教学的和谐局面,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的育人水平。在学生层面,认识到学科知识与人格完善的同向性,弱化了功利主义思维,强化了综合思辨、文化觉知、道德素养、内省反观等能力,从关注学习成绩转向关注自我成长;在专业教师层面,面对课程思政带来的挑战,专业教师更加注重自我完善,认真汲取跨学科知识养分,从关注学科教学任务转向关注育人效果。师生之间加强沟通理解,教学过程嵌入更多问题导向,自主自发、齐心协力。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专业教师务必做到真诚、尊重,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切忌浅层空洞的说教。二是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丰富学识,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有所见识,注重涉猎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跨学科领域,学习的愿望比机会更重要[5]。要用知识魅力唤醒学生好奇心,开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大门。因此,专业教师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均获得了稳步提升。尤为重要的是,专业教师进一步提升了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功利化的生存形势下,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用知识武装学生大脑的同时,注重用爱和智慧武装学生的心灵。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价值引领、情感疏导、道德塑造、态度改善的柔性管理。因此,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自身素养是关键。
1.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
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教育者需要先受教育,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专业教师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发展,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职业成长紧密联系,才能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责任。专业教师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站在政治高度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创新教学理念,担当育人责任
专业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使课程思政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体验。专业教师不能把知识能力与人的综合素养简单等同;要认识社会环境对个人认知的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功利化的环境使学生思想异常活跃,以教师权威主导、学生单面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开展。通俗地讲,学生“更难教”了,教师要迎难而上,必须创新理念,激发学生个体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利用翻转课堂、慕课、移动终端、新媒体、第二课堂等平台或载体丰富教学手段,使用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获的内容、手段和评价。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能更好地担当育人职责
3.夯实专业知识,深入实践锻炼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社会形态快速转变和知识快速更新。专业教师要学习最前沿的商务知识,如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一带一路”商务贸易、跨文化营销等,了解语言发展的最新动态,如人工智能翻译和全球汉语热潮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承载专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保障。专业教师仅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显然行不通,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得跨学科、跨领域专业知识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专业教师要利用进企业机会充分认识行业发展动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针对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有效开展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