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长城文化旅游的资源禀赋

2018-03-07师坚毅邢晓亮

文化产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长城山西旅游

◎师坚毅 邢晓亮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太原 030800)

一、山西长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数量可观,资源稀缺

从数量规模看,山西是全国长城资源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历代王朝在山西修建的长城总长度超过3500公里,现有遗迹可寻的长城有1500多公里,保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近年来,国家对山西境内明代长城进行田野调查,涉及6个市28个县(市、区)及河北交界的5个县(市)。初步统计,共发现明长城墙体783.34公里,关堡322座、敌台959座、马面570座、烽火台1886座、采石场12处、马市3座、挡马墙2处、碑碣15通、戍卒墓地1处、水关(门)1座、壕沟20条、居住址4处、居住址群3组、其他10座[1]。边塞古城大同、代县、“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军事重镇新旧广武城、世界海拔最高的摩天岭长城、长城黄河握手处的老牛湾长城、大同镇的“边墙五堡”等一大批景点,都具有典型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这些规模宏大而又相对稀缺的长城资源为山西发展长城文化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从空间分布看,山西长城遗存在全省9市40余县(区)均有分布,但代表性景观主要集中在大同、朔州和忻州等晋北地区。其中,明长城大致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晋蒙交界的长城,两省以长城为界,这一长城主线从天镇县起,从东到西依次经过天镇、阳高、大同、左云、右玉、平鲁、偏关直指黄河岸边,后沿河而下,历河曲、保德而终。即明代人所谓的“大边”“极边”。第二条是分布在“小晋北”的长城,这一长城主线从灵丘县起,从东到西经灵丘、繁峙、浑源、应县、山阴、代县、原平、宁武、神池、朔州到偏关柏杨岭附近的丫角山与大边相连,即明代人所谓的“二边”“次边”。第三条是一条南北走向依太行山山脉而修筑的长城,其南端起点为黎城的东阳关,然后沿太行山北上,历经黎城、左权、和顺、昔阳、平定、盂县、五台最后止于灵丘县[2]。

(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从历史跨度看,山西省境内现存有战国、两汉、东魏、北齐、隋、唐、宋、明、清等各朝各代的长城遗存,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的长城遗址,都是新发现或仅发现于山西省境内。明朝时期为了防止蒙古的入侵,前后用150多年的时间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沿长城一线建立了九边重镇,其中山西境内为大同镇和太原镇。绵延千里的长城巨龙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科技史、建筑艺术史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绵延千年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以及以昭君出塞、杨家将抗辽等为代表的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给山西长城文化内涵的挖掘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山西长城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

(一)自然生态资源方面

首先,山西具有雄伟壮丽的山川资源。山西北据长城,东依太行,西临黄河,南带王屋,自古有“表里山河”之称。从山、水、林、洞等自然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标上来看,山西名列全国第七,稳居北方第一[3]。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在造就众多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险滩等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造就了众多的军事要冲和天堑重塞,它们与依势而建的长城遗址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壮美景象。山西长城旅游带还分布着众多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例如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岳之一恒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汾河源头的管涔山等,这些风景名胜都可以作为长城文化旅游重要的资源支撑。

其次,山西具有粗犷质朴的黄土高原风貌。山西省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地貌特征主要以悬崖绝壁的山地、厚土覆盖的山塬、砾石堆积的山坡和基岩出露的沟壑为主。在长期的风化、侵蚀、冲刷、切割下,这些地域形成了深沟峻谷、川塬相间、梁峁纵横的独特景观。山西长城的特色之一就是这片堪称世界上分布最广、覆盖最厚、最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与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的完美结合。

最后,山西拥有别具一格的动植物景观。山西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18个,省级森林公园12个,森林景观面积达38万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长城旅游带尤其是晋北地区,属于传统意义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在自然风物上呈现出明显的草原特征。天然分布的乔灌木有油松、桦树、山杨、柞树、荆条等,农作物多以玉米、谷子、莜麦、黍子、马铃薯、胡麻、向日葵等为主,野生植被有长芒草、旱生蒿类、柠条和沙棘等,这些植被与地貌所呈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边塞景观是八达岭、山海关等长城旅游中无法体验到的。

(二)人文旅游资源方面

首先,文物古建古迹众多。长城是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见证了山西历史变迁中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及其他文物。山西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高居全国第一。古代壁画、古代彩塑均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120座,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建筑总量的75%[4]。长城旅游带内分布的佛教遗址有大同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悬空寺等;古城堡有旧广武古城、岢岚县城、忻州明代古城门等;古塔有代县隋朝阿育王塔、五寨元末明初南庄窝古塔、河曲县大墩梁的状元塔、定襄宋代霞映塔等;古代文化遗址有吴城、犁园、保德县故城遗址、宁武隋炀帝汾阳宫遗址等。此外,宁武侯家大院、忻州顿村傅山先生旧居、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旧居、五台县永安村徐向前故居等民居景点,以及散布在长城周边的历史古村落,这些传统的旅游景点都为长城旅游资源的整合和线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涌现出了众多政治人物和历史文化名人,有许多重要的事件也发生在长城周边。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志士、诗词名家都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像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名句,都是山西籍诗人流传千古的长城佳作。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刘邦的白登山之围、平阳公主驻守过的娘子关,杨家将的三代英豪、“天龙八部”的萧峰殉情处等,这些富有灵性和市场价值的文化符号,不仅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为山西长城旅游提供了丰富资源,也为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历史研学、人文采风等旅游产品的延伸提供了源头活水。

最后,特色民俗资源富集。长城历史上地处边塞,蒙、汉、满、回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农牧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军旅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相互融合,衍生出许多特色地域民俗。民间美食方面有代县的熬鱼、黄酒,河曲的油糕、碗托,五寨的烧麦、莜面、原平的锅魁、定襄的蒸肉等;民间技艺有大同铜器、阳高的布艺、浑源的砂器、原平的刺绣、砖雕、五台的根雕、面塑等;民间音乐有晋北鼓吹、恒山道乐、河曲民歌、原平抗日民歌、五台山佛乐、快板书等;传统舞蹈有耍狮子、船灯、舞龙灯、社火高跷、爬蛤蟆、八仙庆寿、小秧歌等。对这些“非遗”产品的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可以为突出山西长城旅游的品牌特色、提升长城文化品味、延伸旅游产业链提供素材和灵感。

(三)公共服务资源情况

山西交通运输相对便捷,公路里程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在前列,铁路网贯穿南北、四通八达,尤其是石太客专和大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山西进入了高铁时代。如果包括规划在建的机场在内,全省11个地市将拥有民用机场。山西长城旅游依托大运路等“三纵十一横”的干线公路网络和县、乡、村公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路交通网络。2018年,山西省政府规划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开始施工,道路建成后将成为长城旅游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和构建全域旅游交通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长城沿线的餐饮服务、城镇建设、景区生态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增加,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呈现出规范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为了加强对长城文旅产业的扶持,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大同长城学会、山西文旅集团等单位还发起成立了山西长城文旅联盟,共同致力于山西长城文化与旅游的融汇互动、生态与产业的一体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同步推进。

三、山西长城文化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核

201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对长城精神做了精准而又高度的概括:“长城蕴含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5]山西长城完整而全面地阐释了长城精神,并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命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一)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长城漫长的修建、破坏、再修建的过程就是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在这些环境恶劣的崇山峻岭或荒漠戈壁上,戍边军民用汗水和寂寞书写着属于长城的历史。据专家统计,自先秦到鸦片战争之前,山西境内280处地方曾发生过835次战事,如果将近现代史上发生的战事统计入内,当不啻于千次之多。其中,很多的战役都是发生在与游牧民族接壤的长城一带。频繁而又残酷的战争背后,无数边疆将士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长城边民也因此经历着一次次战争的创伤与苦痛。在守护长城的过程中,山西人不仅养成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形成了特有的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克勤克俭、隐忍顽强的地域习性。今天,在长城著名的杀虎口所在地右玉县,几代人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把一个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变成今天树木成荫、空气清新的“塞上绿洲”,这种精神正是“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长城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二)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

由于山西“居天下之肩背”的重要战略地位,长城历来在抵御外辱、守卫边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无数长城儿女戍边戍土、保家卫国的重要阵地,传递了人们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念,蕴藏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关于山西长城的爱国故事可谓数不胜数,李牧率军大破匈奴,使其数十年不敢进犯中原;东汉将领站耽、张奂两次破击南匈奴,使北部边疆得到安宁;唐朝名将李靖在定襄、白道大败突厥,后于阴山活捉颉利可汗,解除了东突厥的长期威胁;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太原军民抵挡数万金军二百五十五日,成为北宋灭亡前夕最为耀眼和亮丽的一抹亮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等长城沿线英勇抗击日寇,更为长城赋予了不畏列强、众志成城的时代内涵。

(三)兼容并包的和合思想

山西作为与游牧民族接壤的地带,其长城不仅是战时的工事,也是和平时交通、贸易的通道,对长城内外的交通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面对游牧民族的侵袭,长城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防御性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和平时期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重要通道,成为经济交流和文明传播的桥梁纽带。长城文化所蕴含的贵和谐、尚中庸,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治国、处世、为人的重要准则,体现了中国人“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正是基于这样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才有了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才有了刘邦白登山之围后的和亲政策和后来的“昭君出塞”的佳话;才有了晋商的货通天下和汇通天下、晋蒙人民“走西口”的移民壮举。

(四)豪迈尚武的英雄主义

山西自古多良将,曹操在《白马篇》中写到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指的就是山西、河北等边疆地区的游侠义士。他们长期受长城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或者亲身经历过长城战火的洗礼,个性普遍具有尚武、勇悍、豪爽、侠义的英雄主义色彩,在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例如战国名将廉颇、赵奢、李牧、吴起、庞涓,唐代的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宋朝名将折从阮、呼延赞、狄青,明清时期的麻家将、孙传庭、任举等都在长城内外留下过彪炳史册的战绩;近代像阎锡山、傅作义、程子华、薄一波等一批军事将领都跟山西和长城结下不解之缘,地处山西咽喉锁钥雁门关下的原平县更是因为涌现了徐永昌、续范亭、傅全有、赵尔陆等上百位将领被誉为中国“将军之乡”。

综上所述,长城文化资源作为文旅产业中的一种特殊性资源,其价值和优势在山西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自信地说,长城文化旅游以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将成为山西继五台山、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壶口瀑布等热门景点后最具发展潜力的项目之一。在当前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加强长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促进长城旅游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增强山西文旅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山西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

猜你喜欢

长城山西旅游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守护长城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