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穿插的运用原则初探
2018-03-07
(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江苏 无锡 214112)
物理课堂的穿插,是指在物理课堂正常的教学流程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相近或者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内容。穿插是教学内容的一种优化手段,是教学的需要。穿插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穿插使用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笔者觉得初中物理课堂中的穿插,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1 目的性
穿插和其他课堂教学艺术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单纯活跃课堂的氛围,会脱离教学的需要,胡乱穿插一气,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哈哈大笑之后的一无所获。所以我们教师在选择课堂穿插内容时,必须经过慎重选择,使得选择的穿插内容成为我们教学的一部分,成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讲到力的时候,谈到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以才把“牛顿”命名为力的单位。初二的学生肯定知道牛顿这个人,部分孩子可能还对牛顿的贡献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办法理解牛顿到底伟大到何种程度。如果此时我们能够穿插介绍牛顿为物理学做的丰功伟绩,学生自然就会对牛顿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带着崇敬之情去学习后面的力学,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穿插,是符合我们教学需求的。
2 适时性
适时性就是指穿插的时机恰当,什么时候需要穿插呢?叶圣陶先生的“相机诱导”,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应该找到恰当的时间点!课堂是不断生成的,很多时候会出乎教师的预设:学生思维停滞,导致教学无法继续;或学生想法天马行空,如不及时地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思路上,就很有可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在进行质量微小的回形针的测量时,教师提问学生: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测量很不精确,有没有比直接测量更好的方案?有孩子站起来之后回答不上来。此时,我们当然可以采用换人回答的方式,但这就放弃了一个很好的“相机诱导”机会。教师可适时的穿插:我们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呢?有了这样的一次相似思维的穿插,一般的孩子都会想到“测多算少”的方法,使得教学得以正常进行下去。
又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当原来的反射光线变成入射光线时,那么原来的入射光线就变成了反射光线。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如果穿插一张实际的光路图,拿出一面镜子,当你看某一个同学时,他也会看见你。这样的一个实验穿插,就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适时的穿插一定是出现在它该出现的时候,不早不晚。
3 适度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穿插是配角,是因教学需要才加入的。我们必须把握好适度性。过多的穿插,不会使得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而使得教学内容杂乱无章,主次不明,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课堂看似互动很多,气氛活跃,学生冷静下来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获。
例如:有一次听“从粒子到宇宙”的复习课,大概是因为复习课比较枯燥乏味,教师穿插了“布朗运动”“汤姆生的生平事迹”“卢瑟福获得诺贝尔奖”“查德威克”和“盖尔曼”的趣闻轶事等,穿插内容过多过杂,冲淡了教学的主题。结果是教师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收获却甚少。
教学中的穿插要注意适度性,不仅要考虑到穿插的数量,还要注意穿插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谨记穿插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在穿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需要,一味地以穿插为核心做过宽的横向拓展或者过深的纵向挖掘,容易喧宾夺主,过犹不及。
4 和谐性
穿插的和谐性,一是指要考虑穿插内容的一致性,二是要考虑到插入之前如何断开,插入之后如何接续的问题。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刻意做作,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最高的境界大概就是“了无痕迹”。
例如:在某次听课中,教师让学生设计“测量平底烧瓶中水的质量”的实验(桌面有一烧杯、一装水的平底烧瓶)。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① 测出平底烧瓶和水的总质量;② 将水倒到烧杯后,再次测出平底烧瓶的质量;③ 将总质量减去平底烧瓶的质量,即为平底烧瓶中水的质量。方案二:① 先测出烧杯的质量;② 将平底烧瓶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③ 将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即为平底烧瓶中水的质量。在实验评估的环节,教师提出:在把水倒净的前提下,上述两种方案哪个更好?学生陷入了深思。片刻之后,该教师很自然地将装水的平底烧瓶和烧杯拿起,将平底烧瓶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所有的学生顿时明白:这两个方案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平底烧瓶倒出的水就是倒入烧杯的水。这样的实验穿插,不仅很自然,而且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思维的品质。
5 灵活性
课堂的穿插实际上是没有套路可循的,穿插的内容、方式都是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有的时候甚至要根据当堂的情况临场发挥。一个小故事、实验、笑话,一张插图,一首小诗等,都可成为穿插的内容。另外,穿插什么,什么时候插入,如何插入,都需要参考当时的课堂情境、学生的反应等,应时而变,应需而定。
例如:在演示了酒精和水混合之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后,学生很难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学生脑子中没有“微粒”这一概念。如果我们此时穿插将半烧杯黄豆和半烧杯芝麻混合的实验,然后放在一起做一个对比。不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微粒”模型,还使得课堂顺利地展开下去。
6 科学性
物理课堂的穿插还需要特别注意科学性原则,我们穿插的内容必须符合事实和生活常识,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了。
例如:在讲光线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讲“我们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能是为了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光线的概念,这位老师穿插了一个演示:打开了激光笔,对学生说,看光线!这就犯了一个科学性错误。光线是一条假想的直线,不可以直接用一束光来展示。
总之,物理课堂的穿插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教学的境界与追求。穿插如何使用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套路可以参照,课堂是不断生成的,我们教师需要有更宽的知识面、更丰富的教学幽默感和更高的课堂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秀兰.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穿插物理学史[J].甘肃教育,2005,(4).
[2] 陈惠敏,门卫伟.大学理教学中穿插物理学史料的作用及方法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 邓雪强.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4] 刘震兵.浅议在物理教学中穿插德育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7).